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相关策略分析
2015-09-10王海燕
王海燕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兴趣、爱好都反映着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那么,不管面对的知识点如何复杂或困难,学生都愿意并能乐观对待。由此收到的学习效果必将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最基础的方式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游戏;疑问;情境
一、小学数学中趣味性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并合理利用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学习比较,他们更愿意玩耍和嬉闹。如何将他们的重心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中来呢?这是众多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自己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他们首先是老师,而更重要的是亲密的朋友。取得小学生的信任,比付出心力研究怎么管理孩子更重要。对于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数学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小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形成畏难心理,从而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授课方式。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后,老师要主动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有了动力,学生自然乐于学习。
2.合理选择教材很重要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比较艰难的。单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学习,其效果都是不明显的。我认为教材本身在其中的作用必须引起相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教材不仅是老师备课的依据,也是孩子们赖以学习的参考,如果教材编制不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学习需要,那么无论老师和学生如何用功,最后的结果都是事倍功半的。
3.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中,教学方式多样化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很重要。那么,如何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方式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积极动手,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动脑,也可以将数学学习与日常实际生活应用连接起来。教师讲课的时候要善于营造课堂气氛,也可以巧妙适当地设置悬念,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数学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自然有飞速发展,所有的收获都将水到渠成。
4.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顾着听和看就可以了。这使得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也大大降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仅要改革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式,而且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最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主角”位置的转换,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了,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诉求,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注意改变和满足,从而真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通过游戏开展趣味性数学教学
小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这是已经被很多专家研究过的“真理”。所以,教师要结合游戏的特征和小学生对其的喜爱,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激发出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游戏的设计,一定要围绕着数学知识点展开。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爱玩儿的心理,还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热情高涨,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小学生大脑和心智发育的特点,使得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动态的演示过程更有兴趣。由此,小学数学教师最好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为学生创设游戏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以丰富和深化小学生的数学感知。
2.在疑问中实施趣味性教学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这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的“关键点”。要引导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慢慢解开谜团,就需要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做好各个环节的释疑解惑工作,让学生在期待和思考的过程中充满乐趣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后,就会从心底生成一种成就感,这会转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情境设置助力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所以,不管是课堂上的听课,还是课下的作业完成,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同时要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实现自主学习。要达到这种效果,开展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可以很快地引发小学生的兴趣,继而使他们在愉悦中收获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学要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为基础,降低学习难度以免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创造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不管怎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都将是小学生最易接受和融入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