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向中国伸出“经济橄榄枝”

2015-09-10赵永升

经济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欧欧洲经济

赵永升

习近平主席10月19日开始的对英伦三岛的国事访问,着实在世界上引起了相当反响,反映出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对地球另一端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热忱欢迎。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也对中国同样“翘首盼望”。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迄今早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欧洲,对依然处于工业化阶段、新近才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如此情有独钟,纷纷向中国伸出“经济橄榄枝”呢?

互补性推动中欧合作

其实,首先欧洲诸国对中国的此番积极示好,在于中欧双方经济形势的逆向而行。尽管可以说欧洲已经基本摆脱了欧债危机,但绝大部分国家依旧陷在“经济复苏陷阱”之中,迟迟未能实现增长。至于中国,当然经济也有所放缓。李克强总理之前提出2015年GDP增长7%的目标,可以看成是中国开始“缓速时代”的一个显著信号灯。然而,与几无增长的欧洲相比,中国依然呈现出对欧洲的明显优势。正是这种中欧之间相对优势的变化,促使欧洲国家对中国态度产生大幅变化。

其次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设立。“一带一路”的起点在中国,而终点恰好在欧洲,实际上起到了将历史上声名远扬的中欧纽带——“丝绸之路”再次激活的功效。并且,“一带一路”不是简单地重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而是一种升级、一种再创造。亚投行的设立更是在相当程度上,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金融支持。

除了经济形势和“一带一路”,中欧贸易的快速密切发展是欧洲国家在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产生又一次热潮的经贸基础。众所周知,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对欧盟而言中国是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中欧之间去年的双向交易价值高达4670亿欧元,其经济相互依赖度又上了个新台阶。

除了经贸基础之外,欧洲对中国的热切盼望,还在于中欧双方之间极强的互补性。前文所述,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早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大陆(洲),而中国尽管有些地区已经比较发达,但整体而言尚处在工业化阶段,中欧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少的科学技术都是中国缺少的,诸多的治理方法更是中国所亟需的。

加上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在正在启动全面的深化改革,深受欧债危机影响之后的欧洲也在积极实施结构性改革。两者可谓“一拍即合”。倘若简单地从工业制造业出发,“中国制造2025”与“新工业法国”、“德国工业4.0”和“英国制造2050”等战略,在目标上堪称中欧之间的异曲同工之作。

而中欧之间的合作,实际上正是双方高度互补性的具体体现。让我们看一下去年的业绩就一目了然:中欧贸易额突破了6000亿美元大关,比40年前增长了250余倍。而当时《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所承诺的目标,是“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可见,届时实现该目标完全不在话下。

异质性导致态度迥异

中欧合作的主格调自然是正面的、积极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面对中国,欧洲国家之间存有极强的“异质性”,即一部分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部分国家却难得分得一杯羹。例如,作为欧盟“霸主”的德国,其贸易在中欧经济关系中处于绝对的优势,中德贸易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占比高达30%,而有些国家的占比却小得可怜。

由于德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而相当多的欧洲国家并非“出口导向型”,正是成员国之间的这种高度“异质性”,导致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出现经常的“不一致性”。同时欧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及程度也促使各国对与中国合作持有不同的态度,有时候态度还相当迥异。

“异质性”以及经济利益关系,加上欧盟自身的缺陷,即只有“政治联盟”,而无“财政联盟”抑或“预算联盟”,造成了今天的欧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其“经济联盟”的目标,进而直接对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产生诸多影响。

中欧合作至关重要

其实,中欧合作从更高的层面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中国在未来能否作为一个世界主角登场的关键问题。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排世界第二,美国还是第一;如果将欧盟也视为一个经济体的话,欧盟是世界第一,美国和中国分居第二和第三。从军事角度来看,中国难进前三,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但由于俄罗斯的经济总量比意大利还小,自然从综合角度来看,俄罗斯若要在国际舞台起到主导的作用,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国若要在未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的主导国家,唯一的选择是联手欧盟,尤其是在经济合作领域。

随着中欧关系的逆向变化,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向与流量也出现相应的演变——几十年来欧洲资本投向中国的趋势,逐渐被中国资本投向欧洲的潮流所替代。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累计在华投资已接近10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存量已超过500亿美元,去年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首次超过欧洲对中国投资。毋庸置疑,欧洲已经成为对中国资本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

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诚然中欧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欧洲国家此番又向中国伸出了“经济橄榄枝”,中欧合作必将呈现喜人趋势。但如果要对中欧合作进一步提速的话,在欧盟难以在中、短期内对自身加以结构性革新的背景下,中国能做的是如何注意规避欧盟体制的内在缺陷以及中欧合作之间的短板。

美国

面临衰退风险

业内知名经济学家埃里安(Mohamed El-Erian)11月2日表示,美国经济此后两年间仍有25%到30%的概率会发生衰退。

前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埃里安公开表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正在陷入“穷途末路”,各国不能仅仅依靠中央银行的宽松政策为生。如果各国不及时转变思路,那么可能会在2017年迎来又一场经济浩劫。他还认为,美国经济将继续自我修复,但世界其他各国的增长困境阻碍了美国的发展。

俄罗斯

明年肉乳品短缺

11月4日,俄罗斯新闻社援引政府支出研究机构Audit Chamber的分析报道称,由于该国家对某些进口食品和原材料采取了禁运措施,明年俄国将遭遇肉类和乳制品短缺的威胁。

俄新社介绍,Audit Chamber的研究报告显示,俄罗斯禁止进口的一些产品,本国的生产能力并不能完全补足缺口。他们还警告说,由于在食品加工生产当中,俄罗斯经常使用外国原材料,因此食品短缺的风险不能忽视。

韩国

通胀率创最高

韩国统计局11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0.9%,为去年11月份以来最高涨幅,高于彭博社调查分析人士的预测中间值(0.7%)。

而据彭博社报道,受利于国内消费和工业产出回暖,韩国通胀率的攀升很意外,创近一年来最高水平。报道认为,价格增长为韩国政府关于经济正处在“转角”的评估提供支撑。今年早些时候,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传染疾病的出现为该国旅游业带来不小打击。

国际油价

2016年走软

北京时间11月3日晚,路透社报道,业内消息人士称海湾石油生产国将部分油田维护工作推迟至明年进行,以确保高产量并降低成本,因为他们预计2016年油价将走软。至于哪些油田受到影响尚不得而知,报道称这些都是高度敏感信息。

消息人士指出,这说明海湾石油生产国在力争尽可能多地产油,因为他们预计明年伊朗面临的制裁取消后,伊朗将向供应过剩的市场出口更多原油,导致油价走软。

南非

贸易逆差大幅收窄

南非税务局日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南非贸易逆差为8.85亿兰特(约合6398.55万美元),环比大幅收窄91.15%。数据显示,9月份南非出口总额为923亿兰特,环比增长5.6%,进口总额则环比下降4.5%至932亿兰特。

分析人士认为,出口额出现可观增长得益于南非对美国和欧洲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出口增加,但国内需求疲软与南非货币兰特走弱则导致进口需求减少。

法国

寄望数字经济

法国《世界报》近日报道称,法国和德国决定共同支持欧洲数字经济发展,并宣布对两国的新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而10月末,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了在爱丽舍宫举办的数字经济会议。

报道称,由于在欧洲很难寻求到资金支持,新创企业不得不转战美国市场。此外,政策不统一也是欧洲新创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法国未来工业联盟将与德国工业4.0对接,共享未来工业经验。

澳大利亚

低息有助发展

澳大利亚央行(澳储行)在11月3日结束的议息会议后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于2%的纪录低位不变。市场人士指出,这已是该行连续第六个月维持利率不变,主因可能是在以往数次降息和澳元贬值的支持下,该国对矿业投资的依赖减弱,经济正在恢复平衡。

澳储行指出,国内经济以温和速度扩张,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稳定。澳储行行长史蒂文斯表示,“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低息有助于支持借贷与消费支出。

全球并购

破4万亿美元

北京时间11月4日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称,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并购交易规模已突破4万亿美元,全年交易总额料将创下历史新高,而高盛成为大赢家,在并购顾问排行榜上占据首位。

在维萨卡集团周一宣布233亿美元收购维萨欧洲公司之后,2015年宣布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06万亿美元,超过2007年同期3.93亿美元的前最高纪录,百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数量比2007年同期多出40%。医疗护理与科技是今年迄今为止并购最为活跃的两个行业。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等)

猜你喜欢

中欧欧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