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015-09-10李旭

百科知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幻觉显示器参与者

李旭

隐身能力长期以来吸引着人类,也为许多哲学家和文学家带来创作的灵感。英国科幻作家赫·乔·威尔斯1879年创作的《隐身人》一直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并于1933年拍成电影。隐形斗篷也在《哈利·波特》一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与隐身认知相关的心理认知研究,也是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隐身会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呢?

如何从心理上制造隐身感

虽然隐身能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在隐身时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到底是怎样的,却也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为了探索在“隐身”时人对肢体的知觉,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8年,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的研究尝试诱发个体产生一种隐身的感知幻觉。在实验中,参与者保持站立姿势,戴上一个头戴式显示器,并做低头状。此时,参与者的真实视野被显示器代替,他低下头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一个塑料模特的身体。

实验中,研究者设置了两个条件:一个是同步条件,即同时用物体触碰参与者和塑料模特的同一个身体部位,以此来诱发个体的身体幻觉,因此称为同步条件;另外一个则是非同步条件,即触碰动作不是同时发生的,会存在一定的延迟,作为对照条件。整个实验过程持续2分钟,之后实验参与者需要完成一个问卷,其中3个问题是关于是否觉得塑料模特是自己的身体的幻觉(如:我觉得塑料模特的身体就是我自己的身体)。结果表明,相比非同步条件,在同步条件实验中有更多的参与者觉得塑料模特的身体是自己的,并且当触摸棒接触塑料模特的身体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感觉。由此表明,通过同步传感的设置,能够很好地诱发个体的身体幻觉。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研究者能够进一步开展对“隐身”的研究。

在上述研究中,塑料模特是真实身体的替代品,而2015年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的研究中,研究者则增加了更接近真正“隐身”的条件。实验参与者通过头戴显示器,看到的是一个刷子刷过一个空白的地方,不过这个位置和自己真实的身体是严格对应的,只是在时间上有同步和非同步两种实验条件。结果发现这种“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假人一样,很好地诱发了参与者的幻觉。在同步条件下,实验参与者主观报告的身体幻觉均高于非同步条件,并且彼此显著相关。

此外,为了更客观地记录个体的反应,还增加了一个威胁条件。参与者仍然是通过一个头戴显示器看到一个塑料模特假人,他们还看到一把与身体距离很近的刀,刀尖指向身体,从其视野中慢慢向下移动(从胸口到腹部,用于诱发恐惧情绪),在达到腹部位置后,刀的朝向发生180°旋转,变成刀把朝向身体,然后慢慢地淡出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个体的皮肤电位。和自我报告的结果一致,在同步条件下“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假人所诱发的皮肤电

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不过在塑料模特假人条件下诱发的电位更大。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隐身人”条件和塑料模特诱发的身体幻觉是相似的,可能有共同的中枢感觉系统参与。

隐身与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看法和情绪的能力。例如,当一个朋友向你倾诉她(他)的烦恼时,你能否设身处地地感受她(他)的感受。这种对社会情境的感知也会为我们带来困扰。例如,在面试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当个体感知到自己成为“注意焦点”时,可能会因这种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变得非常焦虑,严重者会一直待在家里,避免和陌生人接触和交谈。因此,在上述实验中研究者想进一步了解的就是,这种隐身的感觉是否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个体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隐身错觉(即变成了隐身人),那么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身体其他人是看不见的,那么“注意焦点”所伴随的社会压力及其带来的焦虑感就会有所降低。

在实验中,通过研究者的诱导(通过调整头戴显示器的朝向),参与者会发现自己面前(通过显示器所看到)有11个陌生人,且表情严肃,整个过程持续13秒。与此同时测量参与者的心率,并且在测试完成后让参与者报告自己的主观体验。结果发现,与塑料模特假人条件相比,在“隐身人”条件中个体报告所感知到的压力更低,并且心率也比较低。因此,在这次研究中,实验者成功地设置了更加接近日常生活理解中的“隐身”的概念,并且发现个体不但能够很好地体会到这种“隐身”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对社会情境的感知。这对焦虑症患者可能是个好消息,甚至可尝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焦虑。以往的研究也发现,与身体感知和社会认知相关的脑区,比如脑岛、杏仁核和扣带后回,在焦虑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社交焦虑症个体而言,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可能是比认知疗法等更为合适的干预方法。

隐身认知研究,促进了人们对于隐身感和个体感知功能的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改善社交焦虑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另外一个在近期研究中未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则是,隐身感如何影响人们的道德决策。这个研究课题也将具有重大意义,比如,当个体在隐身时感受的社会压力较小,是否进而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就像《隐身人》小说中所反映的那样。隐身人所具有的超能力,是否会促使个体做出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甚至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为隐身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道德参考。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幻觉显示器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把显示器“穿”在身上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一种新型点阵显示器的设计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感应式带电显示器抗干扰处理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春天的幻觉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