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海中成长起来的维络城死于固步自封
2015-09-10
2006年,维络城在上海开创了优惠券打印行业,一度成为这个行业的代名词。在最火爆时,维络城在北上广深乃至香港坐拥五百多万会员和三千多个商家,一千多台终端机一年吐出2000万张优惠券。2011年,维络城实现收入过亿元,然而3年后的2014年,曾经一时风光无限的维络城优惠券打印终端却彻底退出市场,不再有人问津。面对O2O的冲击,维络城固步自封,最终导致客户流失。
隐患一:
2006年,维络城的终端机问世。维络城的出现让销售形成了短链,让消费者从被动收券到变为主动选券,并且在消费最前端实现精准发券,这使得其终端打印的优惠券回收率达到30%,而街边发放的优惠券的回收率通常只有5%。维络城创造一个十分彻底的蓝海。
2011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智能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随着团购在手机实现支付,消费者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在手机上拿到折扣优惠,而不需要移步到维络城终端机上打印优惠券。而商家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应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发放优惠券。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维络城几无反应,创始人张毅斌坚守自己的阵地,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家线下的优惠券服务公司,移动互联网可以跟进,但主力还是需要做好线下。而随着免费大军的扩容,维络城的入驻成本、打印成本、维护成本、机器成本等诸多成本开始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客户流失日益严重。
隐患二:
维络城的出现一开始确实改变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为商家提供了全新的营销平台。在维络城走上正规之后,其开始广布终端,不仅占据北上广深的商圈和地铁,还向全国铺开,对商家的政策也从免费变成了每个小灯箱每月收费3000元。2007年到2010年,维络城分别获得三轮融资,总共高达数千万美元。
资本的力量促使维络城迅速壮大,然而在扩大的过程中,维络城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由于各地分公司获得的权限不够,而总部对于各地市场的理解又不够透彻,往往给出的指令不符合实际。比如,维络城的一个小灯箱每个月收费3000元,但总部在制定价格时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强制执行统一价格,以至于二线城市的业务难以展开。
隐患三:
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在一些重要区域市场,模仿者辈出,加之对方价格远远低于维络城,维络城的市场份额逐步被稀释。更具冲击力的是,模仿者超越维络城,推出了终端机主打触摸屏,以更加新颖的用户体验吸引消费者。在对手的冲击下,维络城始终坚持按钮式终端机,只因张毅斌坚持认为,触摸屏的精度和灵敏度较低,而其Windows系统的维护成本和不稳定性都会造成极大的后台压力。最终维络城不仅遭到消费者的抛弃,只能呈现15个品牌LOGO的局限,也遭到了商家们的嫌弃。从2012年开始,维络城开始衰败。
隐患四:
作为一个从蓝海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出局,维络城不是没有创新,而是闭关。2011年,维络城曾与F团合作,可惜这次只是单个项目的业务合作,重视线下的张毅斌对于线上的探索到此为止。随后维络城与嘀嗒团合作,但随着“千团大战”的烟消云散,这个曾经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也早已是昨日黄花,维络城的终端也随之缩水到两位数。2013年年中,维络城推出手机APP维络e券,将优惠券与银行卡关联,想要从移动支付中突围 ,但此时,大势已去,没有一掷千金的气概难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留下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