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纸术西传:背后的故事

2015-09-10张国刚

南风窗 2015年18期
关键词:撒马尔罕蔡伦造纸术

张国刚

怛逻斯古城,曾经的古战场,坐落在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一个名叫塔拉斯河(Talas River)的左岸。就是在这里,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的大唐军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遭遇,发生了一场激战,唐军先胜后败。

大战之后唐与阿拉伯的关系依然在发展,可是,大战之后的战俘中各种能工巧匠,包括造纸工匠,从此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进而传到西方,却掀起了西方学术文化发展的一片新天地。我们今天讲讲这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用竹木、龟甲作为书写工具,丝绸也曾是名贵的书写工具之一!纸张的应用,要直到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的名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蔡伦排在第7位。《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也榜上有名。殊不知,蔡伦只是扩大了造纸原料和改进了造纸工艺,早在蔡伦之前,纸张在两汉时期随屯田部队和往来客商,就已经传入西域。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泊汉代烽燧遗址考察时,就曾发现一片属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古纸,质地较为粗陋。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罗布泊发现许多质地不同的古纸,多为公、私商业信件,其中记有年代的,分布在公元3世纪中后期,还有1件用汉隶书写的《战国策》残卷,大约写于东汉末年。1914年,英人斯坦因在罗布泊北端也发现了一些3世纪末期的汉文纸写残卷。

西域(今新疆地区)自然不是纸张西传的终点,而只是中转站。传到这里的纸张,随着中外使节和商旅的活动继续西进。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附近一座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发现8封粟特文纸本信函,即著名的“粟特文古信札”。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这些信札写于西晋末年(约当312~313年),出自往来中国和中亚的粟特商人之手,信札原本是要发往撒马尔罕的,却因故未发。

“粟特文古信札”说明纸张已传入粟特人居住的中亚河中地区,而且极有可能传至更远之地。粟特地区出土的穆格山文书,写于怛逻斯之役前(约722年以前),有17件纸文书。吐鲁番地区出土的西晋至隋朝的古纸中,写有波斯文、粟特文、希腊文、吐火罗文、叙利亚文、梵文等各民族的文字,纸张在这时已传入上述地区,并且为西域各国人们所使用,可谓证据凿凿。

过去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伊斯兰教徒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中亚,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树叶优越。

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现了不晚于6世纪的写有梵文的古纸。唐僧玄奘645年自印度归国时,并未提到印度有纸,但另一唐僧义净于671年赴印度取经,发现印度已开始使用纸张,比如印度各地普遍于绢、纸上印佛像以随处供养,印度人还使用厕纸。义净编的《梵语千字文》字典,有梵文的“纸”字。可见,中国的纸至晚在7世纪末期已传到中印度,但可供书写的高质量纸张,在当时想必依然稀少,印度人仍以树皮和树叶作常见书写材料,唐代中国僧人到南亚去取回来的经书和南亚僧人带到中原的经书,都是写在这类材料上。

至于中国纸何时传入欧洲,虽然文献仍不足徵,但大体可以推测,两汉时期既然已与大秦(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建立联系,就不能排除当时从中国输入纸张的可能。欧洲现存最早的纸文书出自1109年的一道法令,是西西里伯爵罗杰一世(Roger I)用阿拉伯文和拉丁文颁发的,这已是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世界很久之后的事情。

汉唐时期,中国纸张逐渐传入中亚和南亚、西亚,可以言之凿凿。但是,造纸术的西传于何时?文献记载,却显得扑朔迷离。甚至可以说,目前在文献中还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和线索,只知道,中国造纸术西传比中国纸张西传要晚得多。有材料证明,新疆大约在6世纪开始自己造纸。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中,曾经出土一件被判断为620年的文书,上有“纸师隗显奴”字样;另一件出土文书上则有“配纸坊驱使”的字样。“纸师”、“纸坊”确凿无疑地表明,当时吐鲁番地区已经拥有专门的造纸作坊。

造纸术向中亚及更西地区的传播契机,目前公认的,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751年怛逻斯战役。阿拉伯方面的史料说,此次战役使两万唐军成为俘虏,而其中有一些造纸工匠,阿拉伯人就利用他们在撒马尔罕建立了穆斯林世界第一座造纸工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同族、历史学家杜佑的族侄杜环,是怛逻斯战役的见证人。他作为文职军官被俘后,经历了12年的异国生涯,先是在康国(撒马尔罕),再到阿拔斯王朝首都亚俱罗(Akula,即库法),后来又到了非洲,这些地方都是阿拉伯人的世界。他历经磨难回国后,撰有《经行记》记其游历,其大概仍保留在唐人史学巨著《通典》一书中。

杜环记载了流落在中亚的唐朝各种工匠,金银匠、画匠、纺织技工,他没有提造纸匠,但是,怛逻斯战役结束后不久,撒马尔罕就出现了造纸工场,绝非偶然巧合。撒马尔罕盛产可用于造纸的大麻和亚麻,“撒马尔罕纸”以其精美适用的优点,闻名于大食统治下的亚洲各地。794年,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总督的建议下,当时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哈仑·拉西德,按照撒马尔罕的模式,在巴格达开办了西亚第一家造纸工场。此后,大食帝国境内的也门、大马士革、特里波利、哈马、太巴列等地,陆续建立了按中国工艺生产纸张的工场。在长数百年的时间里,距离欧洲最近的叙利亚大马士革,成为欧洲用纸的主要产地,以致“大马色纸”长期以来是欧洲人对纸的另一称呼。

杜环的《经行记》还记载了他在北非的经历。但是,造纸术传播到北非,则是借阿拉伯人之力,于9世纪初传入埃及、摩洛哥等地,并在10世纪取代纸草,成为埃及的主要书写工具。11世纪时,纸张在埃及的用途已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1040年,有位波斯游客来到开罗时,惊奇地发现,卖菜和卖香料的小贩都用纸张包裹所售之物。由于纸张在埃及被普遍使用,用来造纸的破布,也从一文不值变为身价百倍,竟至市面破布缺货。于是有人不惜搜掘古墓,以盗取木乃伊的裹尸布,卖给造纸工厂获利。

10世纪以后,摩洛哥首府非斯成为造纸中心,并以此为基地,在12世纪中叶,将造纸术传入伊比利亚半岛,继而传至欧洲各地。直到18世纪以前,欧洲各国造纸工场中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依然都是中国的传统方法,工艺和质量还远不及中国宋代的水平。

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很可能与文成公主入藏有关。也就是说,造纸术传入印度是以西藏为中介的,时间上也远早于怛逻斯战役。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于650年向唐高宗请求输送蚕种并派遣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到吐蕃,获得批准。这说明西藏在7世纪后半叶,已经可以借助内地的造纸工匠生产纸张。其时印度与吐蕃关系密切,很有可能通过吐蕃掌握造纸术,未必需要等几百年后,阿拉伯人征服印度时,才将造纸术带到南亚去。

总之,汉唐之际,中国的纸张已经传到西域乃至更西的地区,但是造纸工艺的西传,则在怛逻斯战役之后。唐人杜环《经行记》记录了中国工匠在中亚、西亚的活动,巴格达城始建之年(756~763年),中国工匠就贡献过力量与智慧。此时节,阿拉伯文献中恰好提到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先后出现的造纸工场,无疑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它从根本上结束了西方国家用皮革、纸草、树皮以及羊皮纸作为书写材料的历史,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发展厥功甚伟。

猜你喜欢

撒马尔罕蔡伦造纸术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美丽的努尔苏丹
我学会了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死在撒马尔罕
蔡伦竹海杯蒋川09赛季首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