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丫别跑

2015-09-10

投资与理财 2015年17期
关键词:银行家浪潮投行

并购重组是我读MAB期间学的最后一课,担任教授的是欧洲Vlerick商学院的董事局主席Louis-H. Verbeke和院长Philippe Haspeslagh,这两人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资银行家和并购重组专家之一。

那时,身为投行从业者的我对西方投资银行推崇的复杂的并购整合理论并不感冒,因为当时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行为并非主流,IPO和再融资才是国内投行的战场所在,如何拼关系、找人脉、拉项目才是业务的正途。

而近几年,这个局势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中国经济的基础工业面临产能过剩时,大量的重复的低技术含量的制造能力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变成了负担,对内低效率地消耗资源,对外缺乏竞争力和议价权,而为了规避计划经济式的“关停并转”命令带来的社会效应,中国基于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开始大放异彩。

2013年中国境内并购共计1094起,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4450起,大多数出现大幅提升的股票都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有关,如中纺投资182.7亿元收购安信证券100%股权,年内最高涨幅370%;华泽钴镍借壳*ST聚友,年内涨幅303%。同时,证监会在2014年配合全国人大修改了《证券法》,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本月又提出了扩大配套募集资金比例,由不超过交易总金额的25%提高到不超过拟购买价格的100%,完善审核分道制等政策,一时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如火如荼,中国投行除了IPO之外总算又开了一扇新的致富之门。

对照全球市场的经验,并购重组一般都是以浪潮的形势出现的,尤其是在市场的繁荣和新技术预期明显的时候,普遍认为美国迄今已经出现了五次并购重组的浪潮:第一次是1897~1902年,铁路和电报电话公司的整合浪潮;第二次是1924~1930年,汽车和公路、广播广告行业的整合;第三次是1965~1968年,基于管理科学出现的大型集团整合;第四次是1986~1989年,融资并购和杠杆收购掀起的浪潮;第五次是1997~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并购潮。回头看,中国的并购重组浪潮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问题是,环境、文化、规模都不一样,我们无法简单地进行类比,而好处是,数次并购重组潮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购重组的潮流一般只有3~5年,这种趋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但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能够实现协同效应的交易比例越来越低,从而使并购重组股票失去投资者的青睐,整个逻辑进入负循环。

为了保证不在并购重组的浪潮崛起和退去时被投资者的市场情绪拍死在沙滩上,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在并购交易中必须对并购后的整合负责,而战场一旦从公开发行、私募配售、监管沟通等领域进入到企业文化统一、人事甄别、业务梳理、产能合并、流程协调等专业管理领域,投资银行家往往既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优势。不少整合后的协同业务是外包给管理咨询公司的,遗憾的是,管理咨询公司也并没有大幅度地提高协同成功率,而真正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伴随客户企业成长的投资银行其实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之外,在历史上,这种现象大幅度提升了对于投资银行家管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中国,这一现象正在发生。

中国股市并购重组带来的价值重估红利正在出现,而越早意识到协同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并采取对策的玩家,才能真正为企业、为市场、为经济创造价值。而我们要擦亮眼睛,对那些以并购整合为旗号却套现离场的人说,你丫别跑。

猜你喜欢

银行家浪潮投行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小小银行家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变身“小小银行家”等
新色彩浪潮
积极应对慕课浪潮
手指上的油
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