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义勇军抗战实录
2015-09-10周鲲
周鲲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在短时间内相继沦陷。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义勇军。
奋起抗日
东北地区义勇军按照地区可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辽宁地区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率领公安局各分局、队,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抗击,直到确实无力继续抵抗,才下令退出沈阳。其后,他以全省的警察队伍为骨干,组织义勇军继续与日军对抗。1931年10月下旬,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活动。又有朱霁青、王化一等人组建的东北国民救国军,活动在海城、盘山、营口、辽阳、大石桥等地。1931年9月27日,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组建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各地的抗日队伍只要和救国会取得联系并坚决抗日者,即发给委任状,指定番号,先后发给委任状的就有10路义勇军之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建立,增强了各抗日武装力量的凝聚力,提升了东北抗日军民的士气。
黑龙江地区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1931年11月4日,日本在侵略辽宁、吉林得手之后,随即进军黑龙江省,形势危急,马占山奋起领导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尔后撤至海伦地区,吸收各抗日武装约5万人组成义勇军。东北民众救国军,这支抗日武装以黑龙江省防军步兵第二旅官兵和张殿九的第一旅官兵为骨干组成,后吸纳了江桥抗战中被日军击溃的残部,约有数万人。此外,还有救国军吴义成部、东北义勇军耿继周部、宁安工农抗日义勇队等,虽然人数不多,但有一定战斗力,主要活动于黑龙江、吉林地区。
吉林地区义勇军
吉林自卫军是以原驻吉林的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为基础,以丁超、李杜、赵毅、冯占海等人为首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活动于长春与哈尔滨之间,部队约有7万余人。吉林国民救国军是原东北军第27旅营长王德林组建起来的,以爱国官兵为骨干,同时吸纳了民间的义勇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活动于延边和东边道一带。红枪会、大刀会、抗日团是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人数虽然不多,但很活跃,转战于吉林各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稍后崛起的抗日队伍,计有赵尚志领导的珠河抗日游击队,纪长荣领导的东满抗日游击队,李红光、杨靖宇领导的盘石抗日游击队,崔石泉领导的饶河抗日游击队等。这些抗日游击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组织性、纪律性和作战能力很强,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骨干力量。
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兴起,据当时的统计称:“总合三省记之,正式军队及纯粹义勇军民团人数,现在当有百万左右。”这个数字必然是有所夸张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爱国军民奋起抗日的事实。
战歌嘹亮
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辽西义勇军歼灭古贺骑兵团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当时的锦西县城。日军古贺中佐听闻锦西县境内有抗日武装,意欲带领骑兵团围剿义勇军。1932年1月9日,古贺率骑兵团向锦西县城西部进发,到达上坡子村时,遭到早已埋伏好的义勇军和抗日群众的攻击。正当日军被打得惊魂不定时,又忽闻锦西县城遭到袭击,古贺急忙率队往县城撤退,到达西甸园子处时,再次遭到义勇军的伏击,古贺被当场击毙。这次战斗中,义勇军共打死打伤日军近百人,其中死伤少尉以上军官7名。在日本关东军出版的《满洲事变实志》一书中,就这一事件发出哀鸣说:“锦西冬季之风暴,闻之皆血泪也。”
东北民众自卫军首战告捷
东北民众自卫军由邓铁梅组建,活动于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代。到1931年12月,作战人员已经发展到1500余人,建制上分3个大队和一个大刀队。1931年12月26日夜,东北民众自卫军兵分4路,第一路负责切断电话线使凤城守敌断绝与安东(今丹东市)站的联系;第二路在四台子伏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三路进攻火车站,消灭火车站守敌;第四路冲进县城进攻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署。战斗共击毙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捣毁了日伪行政机关,解救出监狱中的抗日人士50余人。此次战斗使自卫军的队伍更加壮大,自卫军扩编为9个团,邓铁梅和他率领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威名远扬。
东北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不胜枚举,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日的决心。当时日军广濑将军曾说:义勇军的顽强斗争,“竟至出乎余预料之外,这种‘讨伐’战争之剧烈情形, 使我不期然回忆起日俄战争的情景来”。据驻沈日军供认:“计今年( 三二年) 三月份在南满线上‘土匪’ 共出现六百十三次, 其中出现于本溪湖地方者一百十五次, 安东( 即丹东) 一百二十八次;辽阳四十八次……”东北义勇军踏遍东北的白山黑水,谱写了一曲曲嘹亮的抗日战歌。
英雄末路
东北义勇军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和援助。全国报纸刊物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义勇军的抗战事迹,国内外各阶层人民源源不断地捐助大批的物资,东北当地人民更为支持义勇军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到1933年初,东北义勇军的主力部分基本上都已经被日军消灭,残余部分如李春润、邓铁梅、苗可秀等到1934年7月以后,也完全被消灭。风起云涌的东北义勇军为何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就被消灭了呢?
首先,义勇军在政治上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军事上也不够灵活,在敌人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义勇军仍然采取阵地战的战略战术,其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义勇军内部派系林立、成分混杂。在义勇军内部存在着3个派别,即东北军系统、救国会系统和后援会系统。这3个派别各有系统、互不统属,这样极容易造成指挥上的不统一。另外,义勇军内部还有很多旧军政人员和收编的胡匪,有的组织纪律性很差,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这样,他们不仅没能够担负起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任务,而且危害了群众的利益,从而影响了广大群众支持义勇军的积极性。
各部义勇军互相之间不能团结一致、互相掣肘、摩擦不断,也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有些领导人物如丁超、程志远、王之佑等出卖民族利益、变节降敌;加之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义勇军得不到应有的政治与军事上的援助,其失败也是必然。
虽然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很快就失败了,但参加义勇军的广大将士和民众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尊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奋起抗日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