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寄望宏观政策重回强刺激

2015-09-10贺军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宏观政策宏观形势

贺军

面对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出现了一些悲观情绪。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信息,为市场判断提供了一个判断标尺。此次会议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各界对此次会议做了不少解读,试图从中看到经济政策可能的变化和方向。笔者结合最新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关注的问题,对未来的宏观形势分析如下:

首先,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宏观风险?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关键,涉及到判断中国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有多大?会不会存在宏观风险?

会议认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从会议内容看,笔者认为中央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提高了警惕,在复杂形势下,中央特别期盼有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中央并不认为当前宏观形势处在不能控制的风险之中。事实上,4月份的部分经济数据也显示出回暖迹象,侧面印证了此前我们乐观的宏观判断。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未来的政策,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调动各方积极性,狠抓工作落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其次,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针对国内外市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疑问,中央强调了“三个不变”: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

会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在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掌握认识发展趋势和准确分析经济形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现和使用经济人才、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新的本领。

这意味着,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抓好经济发展仍然是各级政府的最大要求。中央对各级官员的要求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里的“土”就是指经济,而“责”就是需要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职,细化职责,在经济新常态下干出点成绩。

第三,财政与货币政策会如何变化?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今后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否会重回“刺激”?现在看来这不太可能。

会议强调了几点: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3.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4.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同时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会议还提到,“要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长效机制不是短期刺激,中央并不想用刺激来救房市。

总体来看,中央对中国经济下行的警惕性已大为提高,会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以稳住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调整,仍要发挥投资的根本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将重回老路,市场更不要奢望“强刺激”政策重临。未来能成为新增长点的突破口将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

(作者系安邦咨询集团高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宏观政策宏观形势
美国宏观经济格局和宏观政策困境研究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关于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
减贫目的下的财政税收宏观政策改进
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宏观政策建议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