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摊贩与副教授:15万张红豆饼见证爱的高度

2015-09-10小春

妇女生活 2015年2期
关键词:刘卫东湘潭夫妻俩

小春

9年时间,他从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到下岗再到摆摊卖红豆饼,她则从中学教师到博士再到副教授。两人的身份和地位越来越悬殊,感情却依旧炽热。因为,没有他的担当和成全,就不会有她的飞升和涅槃……

时间追溯到1999年。春节刚过,29岁的中学教师李时华对丈夫刘卫东说出了她心底埋藏已久的愿望——她想去读大学。刘卫东知道妻子是一个上进心强的人,略一思索,答应支持她求学。但妻子还是有些担忧:“儿子才8岁,你又下岗了,如果我去读书,家里怎么办呢?”刘卫东爽朗一笑,说:“你放心吧,我一个大男人,还能撑不起这个家?”

刘卫东和李时华的老家都在湖南益阳。曾经,刘卫东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安化县供销社上班。1989年,22岁的刘卫东在亲戚的介绍下,认识了19岁的李时华。那时,李时华刚从益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当地中学教书。

刘卫东用自己的诚实本分、体贴入微,给了李时华一份踏实的感情。一年后,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当时,夫妻俩都有稳定的工作,儿子降临后,又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无限欢乐。

李时华想去大学深造时,刘卫东已从供销社下岗,在县城跟人合伙酿米酒赚些小钱,正是家庭负担比较重的时候。刘卫东却宽慰妻子说:“没关系,我会照顾好儿子,也会多赚钱供你读书。”丈夫的话让李时华感动不已。

1999年6月,李时华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刘卫东拎着给妻子收拾好的行李,把她送到长沙,自己则乘坐当天的火车回到了益阳。周围的人知道了这事后,都说刘卫东“傻”:“你自己刚刚下岗丢了工作,还敢送老婆去读大学,将来她把书读好了,开了眼界,也就离开你这个家了。”刘卫东听了这话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拍着胸脯说:“只要她有本事,不要说去读本科,就是读研究生、读博士,我都会尽力把这个家扛起来!”

刘卫东相信妻子在学成后一定不会辜负他和这个家。李时华走后,刘卫东既当爹又当妈。每天清晨,他很早起来做好早饭,父子俩吃过饭,他把儿子送到学校,然后又急匆匆在安化县城四处打零工,拼命挣钱。“当时我没想到,妻子的求学志向会那么高、那么远。”事后回忆,刘卫东仍一脸的骄傲。

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完成成人本科学习后,李时华萌生了读研的念头,但想到丈夫的艰辛,她有些犹豫。刘卫东知道妻子的想法后,兴致勃勃地说:“好啊,你要求上进是对的,我支持你,你读博士我都支持!”丈夫的鼓励让李时华又一次感动。不久,她跨专业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为了实现这个跨越,李时华可谓呕心沥血。在准备考研的半年时间里,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自习室,晚上近12点才回寝室。她心中时时揣着一个信念:不能辜负了丈夫的一片期望!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时华一鼓作气考上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2008年7月,李时华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湘潭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9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从一个中专生到博士的飞跃。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神采奕奕的李时华异常兴奋。

而此时,因为养家不易,刘卫东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明显的皱纹,家里也欠了不少债。但刘卫东在妻子面前从来没说过一句辛苦。

好在,幸运之神开始眷顾这个家庭。李时华因为成绩优异,被湘潭大学聘为副教授,留在该校商学院教经济学。

2008年8月初,李时华把丈夫和儿子接到了湘潭大学,一家人终于团聚。别人曾经的不解和奚落,此时都变成了敬佩和赞叹。夫妻俩拿着学校给的15万元住房补贴,按揭在学校里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每月还1500元的房贷,他们觉得没有问题。

刘卫东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里当“宅男”。刘卫东说,那段时间,妻子从没说过半句埋怨的话。有同事跟李时华开玩笑:“你自己是重点大学的副教授,丈夫却是无业人员,别扭不别扭?”也有人问刘卫东:“平时你跟妻子的交流顺畅吗?她不嫌你没文化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夫妻俩每次都笑笑,不说话。李时华感慨:“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了也没用,夫妻间的感情,不是用别人眼里那些条条框框来衡量的。”顿了顿之后,她又说,“当初他送我来读书,好多人也说闲话,但后来呢?他们会说好。”夫妻俩当时筹划着怎么装修房子,李时华甚至有个计划,为了补贴家用,她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开个英语培训班……

每当李时华以副教授的身份走上湘潭大学的讲台,刘卫东就溜达在充满朝气的大学校园里,幸福得有些不知所措。

可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任教后刚一个多月,李时华就发现自己鼻孔里经常有血丝,而且伴有鼻塞、耳鸣等症状。起初,李时华并没有在意,但细心的刘卫东感觉到妻子身体的异常,吓了一跳。2008年10月12日,刘卫东拽着妻子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检查。原本以为只是小炎症,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化验后,夫妻俩发现医生的神色变得很凝重。

主治医生把刘卫东叫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告诉他:“你爱人患的是鼻咽癌,病情不容乐观。”“什么?鼻咽癌?”刘卫东一下子惊呆了。待反应过来,刘卫东强打起精神,见到妻子后,欺骗她说:“没什么事,医生说你鼻子发炎,打打针、吃点消炎药就好了。”回到家,安顿好李时华,刘卫东蹑手蹑脚走到隔壁房间,压低声音给在老家当医生的妹妹打电话。从妹妹那里,刘卫东进一步知道了鼻咽癌是多么可怕。“早期发现的生存时间才5年,而我爱人那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即便积极治疗,一般也只能活两年。”生活竟如此残酷!刘卫东这个硬汉子,再也抑制不住悲伤,蹲在地上小声地抽泣起来。

没想到,刘卫东打给妹妹的电话,被悄悄跟到门口的李时华听得一清二楚。得知自己罹患重病,乐观的李时华没有崩溃,反倒走过去安慰起了丈夫:“你甭担心,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我身体撑得住,一时还走不了。”

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可摆在刘卫东夫妻面前的最大障碍,是家里没有钱了。按规定,李时华在湘潭治疗,医疗花费报销比例比较高,如果去长沙治疗,最多只能报销一半。刘卫东红着眼睛说:“不要说还能报销一点,就算不报一分钱,我也要送她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大夫。这是我妻子的命,也是我们家的希望啊!”他当即就把李时华送到了湖南省肿瘤医院治疗。为了给妻子筹集医疗费用,刘卫东开始在湘潭大学做保洁员,每月工资360元。

之后,刘卫东东凑西借,让妻子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了半年,病情得到了控制,癌细胞没有转移。此后,李时华出院回家休养。每天,看着丈夫忙得像陀螺一样,李时华很心疼,就跟丈夫商量,她想去学校申请上课。一开始,刘卫东坚决不同意,他担心妻子经不起折腾。可李时华很执拗:“别人都说,癌症病人一半都是被吓死的,我整天闲着就会胡思乱想,有点事做,我还不会想太多。对我来说,给学生上课,就是最好的治疗。”听妻子这样说,刘卫东只得妥协。

2009年3月底,李时华返回学校,因身体还很虚弱不能上课,她就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嘴张不开,不能说话,她就让学生说,她在一旁听,然后将修改意见写在纸上。2009年下半年,病情稍微稳定的李时华重新走上了讲台。由于李时华在放疗、化疗时脖子被烧伤,视力和听力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每次给新生上课时,她总会有几句特别的开场白:“我生过病,喉咙不舒服,所以声音不大,耳朵也听不太清。请大家见谅。”每一节课,李时华都要比别人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李时华觉得,自己能够重返讲台,完全归功于丈夫刘卫东。

“我这个病不是一般的麻烦。”李时华说,患病后,她在衣食住行方面都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发病或者导致病情恶化。“我沾不了油烟,只能吃蔬菜,而且在烹饪方式上还很讲究,只能水煮,要先放水,再开火。我丈夫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烹饪饭菜。尽管这样做出来的菜没什么味道,但他顿顿都陪着我一起吃,还打趣说是营养餐。”

不过,刘卫东最纠结的还是家里的经济状况,长沙住院已花费20多万元,为了控制病情,李时华必须每天吃药,这些药物都很昂贵,还得定期做化疗。而虚弱的李时华几乎离不开刘卫东的照顾,他根本抽不出身外出赚钱。

为缓解压力,刘卫东想了不少办法。开始,他放下自尊,以每月360元的工资做着保洁员的工作,可这点钱对缓解他家的经济状况可谓杯水车薪。接着,他又在湘潭大学附近卖起了麻辣烫,后来看到学生喜欢吃红豆饼,刘卫东开始学做红豆饼,摆摊卖起了红豆饼。就这样,妻子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丈夫便在她转身便可触及的地方,用最大的爱呵护着她的生命。李时华下课后,也常去学校门口给丈夫帮忙。她并不觉得大学教授来卖红豆饼有什么丢脸,她说:“爱人为了给我治病,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跟着我受了那么多苦,我还有什么理由去矫情?”

令刘卫东高兴的是,1元一个的红豆饼因为价格实惠,味道可口,生意还真不错,每天可以卖200多个,除去成本,他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但这笔钱来之不易,刘卫东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先将浸泡一晚的红豆放入高压锅煮好,再将面粉、鸡蛋、馅料等和好备用。忙乎一个多小时,刘卫东做好各项准备后,才推着烤饼的小推车出门,去学生公寓的路边卖。红豆饼现做现卖,烤饼的过程必须不停地翻动。一开始,笨手笨脚的他浑身沾满了油渍,手上还被烤伤多处。

李时华夫妇的感人故事在校园不胫而走,师生们开始排队购买刘卫东的红豆饼。“李老师不希望别人同情她,更不会接受物质帮助。”湘潭大学学生会主席范振楚说,他们尊重李老师的选择,大家能做的,就是去买刘师傅的红豆饼。常常,路灯下,寒风中,刘卫东的红豆饼小摊前站满了等待买红豆饼的大学生。

2012年5月,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知道此事后,当即拍板,在校园内特批给刘卫东一个小门面。此后,生意最好时刘卫东一天能卖1000多个红豆饼。虽然一刻也不能停歇,但想到妻子的医药费从此有了保障,刘卫东并不觉得累。由于得到及时救治,再加上丈夫的精心照料,李时华的病情日渐好转,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

“想起他的付出,我哭过很多次。我亏欠他的实在太多了!”李时华说,每次化疗都是生死考验,她都没掉过眼泪,但只要一想起丈夫受过的苦、为自己做过的事,她就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如果不是他,我活不到现在,更谈不上实现我的梦想。”曾经有人提出要给他们捐助,但都被夫妻俩谢绝了。“和一些人比起来,也许我们是困难的,但社会上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多的是。我们只想自食其力,把日子过下去。”说这话时,卖红豆饼的刘卫东身上还粘着面粉,46岁的他头发花白,满脸沧桑,但语气坚定。

2013年10月,刘卫东陪同妻子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复查,令他们惊喜万分的是,李时华已基本康复!主治医生说,这不仅得益于有效的治疗,夫妇间和谐的感情、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起了重要作用。刘卫东一把抱住妻子,在医院走廊里放声大哭!李时华也泪流满面。这三年多时间里,刘卫东已经卖出了15万张红豆饼,尽管那双每天不停翻饼的手已经磨出一层层厚厚的老茧,但令他万分自豪的是,他最终用一张张小小的红豆饼挽救了妻子的生命!

2014年6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李时华夫妇进入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演播室,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们风雨相伴、携手走出人生劫难的动人故事。这位涅槃重生的传奇女博士含泪对着摄像机镜头说:“卫东,是你成就了我的梦想,并陪我闯过人生劫难。你是我心目中最伟岸的男人,我爱你!”听着妻子的话,在一旁的刘卫东眼圈泛红,滚下了激动的泪珠……

如今,夫妻俩一个在讲坛辛勤耕耘,一个继续做着他的小摊贩,儿子已考入一所名牌大学。两夫妻相依为命,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刘卫东湘潭夫妻俩
陪伴
湘潭是个好地方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StePPing Control Method of Line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Driven by TRUM Based on PSoC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Variable Camber Wing Driven by Ultrasonic Motors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湘潭高新区两大特色产业园跻身“湖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