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谷歌地球”看俄“顿河”雷达阵地

2015-09-10王继新

兵器知识 2015年2期
关键词:雷达站代号反导

王继新

西方很早就有报道称,当航班在俄罗斯莫斯科北部的谢诺梅杰沃机场降落前,需要绕行一个环形区域,而这个神秘的环形区中心有个貌似金字塔的巨大建筑,这就是俄罗斯“顿河”(DON-2N)雷达站。该系统在俄罗斯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多年来一直是俄战略反导的核心。现在,就让我们用“谷歌地球”工具来看一看这一神秘奇迹。首先让我们看看俄战略反导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俄“莫斯科反导系统”的发展

俄罗斯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代号为A-35,于1972年建成试用。在对A-35系统进行现代化的同时,俄“三角旗”科研生产中心加紧研制新一代莫斯科反导系统。该方面的科研工作由巴斯托夫领导。新系统的主要原则是建立双层防御,在莫斯科受单独和有限打击时进行反击。建立在大气层内的第二层防御进行拦截时能识别伪装目标。

1969年12月,研制方在新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问题上,与防空军取得一致。1972年,反导条约签署后方案有所改动,以符合条约要求。1974年5月,政府决定在萨雷沙甘发射场建立新双层反导防御系统的试验样品。1978年,俄开始建立双层莫斯科反导防御系统,系统代号A-135。1979年,为建设A-135系统,将A-35M的发射系统拆除。1990年A-35退役。工程建设和试验于1987年结束,1989年国家试验结束。1994年,莫斯科第二代反导系统进行战备值班。

A-135系统的核心是苏联科学院无线技术研究所在索洛基领导下研制的“顿河”多功能雷达站,另一个是在距莫斯科30千米的索夫林诺城附近阵地上已经联成一体的指挥计算中心。该系统使用51T6大气层外拦截弹和53T6大气层内高空拦截弹打击目标。

数十年来,该系统基本一直在参与作战值班,并一直处于改进状态。苏联从1980年代初开始进行第三代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A-235的预研,项目代号为“飞机”M,部队代号PTU-181M,即原代号为PTU-181系统A-135的改进系统,也称为58P6系统。近年来,A-235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取得进展。但由于改进基本沿袭了A-135的系统框架,因此用“谷歌地球”卫星照片看变化不大。

“莫斯科反导系统”的组成

A-135(PTU-181)系统主要部署在莫斯科周围。1971年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在距莫斯科约600~800千米范围内建设3个第一梯队高层反导火力系统“阿穆尔”和3个第二梯队C-225低层反导系统,系统核心为“顿河”2H多功能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虽然目前第一梯队的32枚远程反导导弹51T6已经退役,但53T6低层拦截系统已经全面恢复,并按照A-235系统发展方案,将再次恢复51T6远程反导导弹,增加新的拦截梯队。从“谷歌地球”卫星照片来看,新系统主体仍沿用了A-135的设计框架。

远程警戒雷达 莫斯科反导系统担负远程警戒任务的为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目前俄罗斯共建造了4部这种超视距雷达,其中2部部署在远东尼古拉耶夫斯克和欧洲地区明斯克东南280千米处,直接瞄准美国的弹道导弹发射场。第三部部署在欧洲地区尼古拉耶夫附近,面向东南,主要监视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射。第四部部署在海参威附近的纳霍德卡,用于监视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监视范围西起中国的东海岸,东至关岛。俄罗斯的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的工作频率为4~27兆赫,发射功率为20~40兆瓦,探索距离达3000千米以上,主要监视各种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远程轰炸机,也能探测空中隐身目标。

除此之外,俄还部署有大量的大型相控阵雷达站,配置西密东疏,可探测到从任何方向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特别是对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潜射弹道导弹进行准确探测,其重点是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基本形成了以俄欧洲地区为防御重点、以莫斯科为防御中心的环形雷达预警网,位于亚洲的雷达站同时兼有对中国战略导弹的预警探测任务。

作战指控雷达 除包括预警卫星、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和大型相控阵雷达外,该系统还装备有作战指挥雷达、目标跟踪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作战指挥雷达既要承担对太空目标的探测和跟踪任务,又要承担目标识别任务,还要及时分配目标,引导反导武器中的雷达截获目标,是整个反导系统的关键。作战指挥雷达已投入使用的有3部。第一部部署在莫斯科西南65千米处,代号“狗窝”,即“达利亚尔”3雷达,探测距离800千米,主要针对美国。该雷达系采用半球形扫描天线的厘米波雷达,能跟踪在大气层外飞行的目标,并能在各种主动和被动干扰下引导反导导弹攻击目标。第二部部署在莫斯科南面的契可夫城附近,代号“猫窝”,即“达利亚尔”3U雷达,战术性能与“狗窝”相近,主要针对中国。这两部雷达进行初始目标识别,然后将目标移交给“顿河”2H进行末段跟踪和攻击。

最为核心的第三部就是部署在莫斯科东北部的普希金诺的“顿河”2H雷达,该雷达主要进行作战指挥和任务分配,也可用于探测与跟踪弹道导弹并测定其坐标,分析复杂目标的组成和引导反导导弹,替代和补充“狗窝”和“猫窝”雷达。“顿河”2H多功能制导雷达代号为5H20,其与指挥计算机站5K80组成5P60制导指挥控制系统。5H20雷达有4个阵面,于1986年建成。“顿河”雷达站收到导弹预警系统对目标的预警信息后,开始进行目标侦察、跟踪,并制导反导导弹拦截目标。据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经从外太空扔下过几个金属球,在全世界的雷达中,只有“顿河”雷达系统发现了这些金属球,并获得了精确的轨迹。

为提高莫斯科反导预警指挥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俄军方最近决定在未来3~4年中对该系统进行改造,使其能源和机械设备、计算机网络、发送和接收装置及其它配套系统进一步现代化。

反导拦截导弹 俄原来的A-135反导系统配备有两种型号的拦截弹,俄称为“阿穆尔”火力系统,采用2个梯队,分别使用51T6和53T6拦截弹。在反导靶场相应建设了名为“阿穆尔”B的反导试验系统。目前51T6已经退役封存,但53T6拦截系统仍在担负战备值班,并在近年进行了多次反导拦截试验。

作战指控中心 A-135反导系统的指挥所部署在距离“顿河”雷达站不远的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指挥控制计算系统代号为5K80,系统组成部分将分散在100千米距离内的各点(雷达站、指挥所、导弹发射阵地、导弹准备的技术阵地)用数据传输系统5R67联在一起。系统作战拦截完全自动进行。

“顿河”雷达阵地

“顿河”雷达站位于莫斯科以北约30多千米,从外界报道知道其处于谢诺梅杰沃机场的起降航线上,并呈较为明显的环形区域,在“谷歌地球”上很容易找到这一地方。

雷达天线阵建筑 从地面照片和卫星照片来看,“顿河”2H建筑呈“金字塔”形,由4个天线阵面组成,边长约150米,高30余米。在四个阵面上都装有跟踪目标和制导反导导弹的圆形相控阵天线(天线直径16米),还有向反导导弹传送制导指令的方形相控阵天线(10.4米×10.4米),中间有凸起挡墙隔开,避免电磁波相互串扰影响。

“顿河”雷达每个阵列由6万台散热器组成,它们过去10年来在不间断地工作,扫描莫斯科周围区域。根据设计,DON-2N雷达的使用寿命至少应该在30年。该雷达工作在厘米波段,覆盖范围为360度,对于直径5厘米的目标,其探测距离达600~1000千米。可对大气层外和大气层的目标进行探测和跟踪,它能搜寻并锁定1500千米距离内的敌方目标,为反导系统指示目标,引导反导导弹攻击来袭之敌,还能发出错误的信号干扰敌方飞机或导弹。

有消息称,该雷达站装了约1600个机柜、700多个致冷系统、2500个电缆盒、119个仪表盘和控制盘、800个通信部件及很多其它设备。这些设备使用了3.2万吨金属、5万吨水泥、2万千克缆线、数百千米长的管材以及1万个金属阀门。另外还需要大量的水给这些设备降温。为使安装在索夫林诺指挥计算所和“顿河”2H雷达站的“埃里普鲁斯”2计算系统能正常工作,需要三种不同温度和清洁程度的水。

工作区 圆形工作区内最为显著的是位于南部的一条“一”字形屏蔽挡板墙,高约10米,倾斜放置于雷达天线与工作房之间。挡墙实际为金属板,通过工字钢架焊接而成。这种挡墙在俄大型雷达站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隔离雷达与人员活动区,其主要作用是屏蔽雷达天线辐射的强烈电磁波,避免对工作人员的电磁伤害。

整个工作区域内有一条贯穿南北的简易公路将所有功能区串联起来,雷达建筑通向工作房之间的道路在金属屏蔽挡墙处呈“S”形绕过。在工作区南部入口处有一大片工作建筑,北部一列三栋建筑顶部装满了14部大型风扇设备,每个风扇直径大约在7~10米,估计整个建筑都是空调设备间,其主要为地下设施送风和保持温湿度。从送风设备规模可以看出地下建筑的规模较大。

空调设备建筑南部有数栋大型厂房式建筑,分别是办公楼、地下控制室和车辆库,这里的控制室负责整个雷达站的运行和管理,办公楼上是通信站,负责雷达站与外界的信号传送,这里实际是整个雷达站的运行管理中心。

警卫及保障设施 整个雷达站的圆形区域由森林覆盖,外缘有一道环形铁丝网高围栏。引人注意的是圆形区域分布着8~12处预制坪,这里可能是早期A-35留下的导弹发射场坪,后来改作预制场坪及警卫用房。

由于该雷达站常年耗电量类似一座小型城市,因此苏联在设计时专门为其架设了专用电网,并在其西南侧建有一座大型变配电站。该变配电站不仅建有密集的变电设备和排线架等,还在其东北部预留了大量空地为日后扩充容量做准备。

从谷歌地球照片来看,“顿河”雷达站道路和设施边界清晰,阵地内有车辆活动,痕迹明显,可看出其长期处于运行状态,维护保养良好,并有在A-135基础上改进的迹象。

[编辑/旭日]

猜你喜欢

雷达站代号反导
特别提醒
代号X的鱼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活动掠影
扫地
俄将用最新反导系统保卫莫斯科
雷达站
紫帽山雷达站防雷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地球上最高的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