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何振梁
2015-09-10
今年1月4日,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岁。国际奥委会称其是“伟大的奥林匹克人”,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降半旗3天,以此纪念他对奥林匹克事业的卓越贡献。
在外人眼中,何振梁是位温文尔雅又充满智慧的体育外交家。在儿子何阳眼中,父亲慈祥又宽容,他对子女从来没有过高要求,最注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他总是以身作则,用潜移默化的小事影响着周围的人,让人们感受他温柔而又有力的一面。
在何阳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发过火,他对周围的人没有过高的要求,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世界,度过了自己从容的一生。
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人们往往是缺乏耐心的,但父亲从来不会这样。他对子女的发展没有任何限制,总是顺其自然。
令何阳印象较深的是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是“文革”期间,父母都被关进了“牛棚”,自己一夜之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最让何阳感到幸福的是父母的工资都由自己保管,掌握了家中的财政大权,自己突然变成了有钱人。
当时,何阳觉得家里的自行车太旧了,他开始对这辆车进行大手笔的改装。换车座、换车叉、换车铃、半链套改成全链套……父亲回到家中时,这辆自行车已经面目全非,除了无法更换的大梁外,其余的部件都被更换了。改装费大约花了100块,相当于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
望着这辆不伦不类的自行车,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收回何阳手中的财权。
事后谈论此事,父亲没有责怪,只是对儿子砸坏车头的摩电灯,想得到里面的吸铁石这件事表示有些不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比较特殊的,当子女做错事后,他只是指出错误,从来不会责怪。但当子女对什么事情表现出兴趣时,他会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何阳记得妹妹小时对法语感兴趣,父亲就为她灌制了很多法语学习的录音带,供她学习,但并不会功利地希望她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由于从事过外事工作,父亲有严格的保密意识,在家中从来不谈论工作上的事情。很多申奥的故事,何阳都是事后从媒体上看到的。当时家中也有一些内参,父亲从来不让孩子翻阅,一是怕年轻人管不住嘴,把机密泄露出去,同时也担心内参中报道的国外生活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世界观。
北京申奥期间,父亲的工作变得忙碌起来,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极少能和家里人团聚,所以他极其珍视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何阳说,我们也知道父亲工作繁忙,每当他休息的时候,就会让他尽量放松,把孩子带过来陪陪爷爷,让他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喜欢看欧美电影,我们就会挑选当时流行的录像带租借回来,和他一起观看。
在何阳的印象中,每年春节家庭都要进行大聚会。父亲兴致高时,还会亲自下厨做个两个拿手菜。后来父母年纪大了,年夜饭有时会到饭店去吃,父亲就会交待:“地点、口味由你们来选,但钱一定由我来付!”
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始终萦绕在何家。何阳还依稀记得,有一次,自己带儿子去日本旅游,处于青春期的儿子模仿日本潮人染了一头黄发,还烫了好多卷。回到家中,爷爷看到孙子的新发型有些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后来,父亲和何阳说起了一件往事。当年中美开启乒乓外交时,美国队员科恩留了一头长发,显得有些颓废。有记者问周总理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总理说年轻人的成长期总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追求新潮,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其实,父亲是用这件事在说服自己,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理解,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父亲虽然长年从事外事工作,在国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但骨子里却是一个很中国的人。他喜欢喝茶,喜欢听古典音乐,更喜欢中国的传统智慧。他温和、谦让,彬彬有礼,在国际奥委会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形象。
他曾经说过,与其他奥委会委员都是朋友,和巴赫是哥们。在他生病期间,巴赫携夫人到医院看望了自己的老朋友。
2013年11月,巴赫开启了自己的中国行程。他先到南京视察了青奥会的筹备情况。忙完公事后,他飞到北京,第一时间从机场赶到医院。巴赫的夫人也专程从香港赶来,与丈夫汇合后一起探望了自己的老朋友。
父亲的温和是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拥有非常多的朋友。病重期间,国际奥委会和中国体育界的很多人都表示希望到医院探望,由于医院有严格的探视程序,无法一一满足大家,很多人包括像小萨马拉奇这样的奥委会委员都发来电子邮件表示慰问。
父亲去世后,巴赫代表国际奥委会发来了唁电,同时国际奥委会降半旗3天,对父亲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何阳的印象中,父母是比较互补的一对夫妻。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事业上的好伙伴。父亲工作中的好多文字资料都是母亲整理的,母亲对文字的感觉较好,是父亲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但生活中,母亲处理家务的能力并不强,很多时候都是父亲来料理家务。
父亲去世后,并不擅长家务的母亲买来了一幅十字绣,画面是一幅掉落的百合。母亲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绣起来,她说这幅十字绣的寓意是老何离开我们了,她希望绣完后,把它盖在父亲的骨灰盒上。母亲的话语让人心酸,其中饱含他们夫妻的深情。
父亲病重期间,对护工小马的服务特别满意。何阳对父亲说,爸爸,您放心,将来我们也让她照顾妈妈。当时父亲没有讲话,但脸上露出了微笑。
父亲有一种独有的随和,他总是替别人着想得更多。住院期间,他每天早晨都会和医生护士打招呼,治疗完毕也会说“谢谢”。好多医生护士在空闲时会特意过来看望一下父亲,和他聊聊天,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父亲关心外面的新闻,让大家告诉他最近有什么事情发生。当得知奥斯陆退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消息后,他有些兴奋,认为北京—张家口申办成功的希望增大了很多。见到父亲的心情愉悦,病房中的医护人员也替他高兴。
多年的尿毒症令父亲痛苦不堪,只能依靠透析排除体内的毒素。他的体质特殊,易形成血栓,经常会堵塞透析管,3年的住院时间,已令他身上可做透析的点只剩下了最后一处。2014年12月14日,父亲的病情出现了反复,45厘米长的透析管又被血栓堵塞了。如果找不到更长的透析管,父亲将面临无法进行透析的困境。
45厘米已经接近透析管长度的极限,更长的只有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可以定做。那段时间,何阳的手机设定了三个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美国的东部时间,这是那家医疗机构的所在地,另一个是美国的西部时间,帮父亲带透析管回来的朋友生活在那里。何阳不停地通过电话协调,只想尽快拿到透析管。
当时的状况已经十分危急,维持父亲生命的营养液、消炎药不断输入父亲的体内,无法做透析,就无法将液体排出体外,只进不出让父亲的身体肿胀起来。医院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病情之后减少了输液量,但如果拿不到新的透析管,最终还将面对无药可救的局面。
正在何阳焦头烂额的时候,他想到了父亲在民航系统的朋友。得知父亲急需,朋友立刻安排机组人员在美国接货,第一时间将透析管运回国内。飞机落地后,航站楼的经理登上飞机,拿到透析管直接送到了医院。院方上午拿到透析管,下午就安排了手术。
虽然手术成功也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但减轻了父亲的痛苦,让父亲拥有了安详的遗容。在危难之际,有如此多的朋友伸出援手,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在父亲的书房中,挂着一张周总理的照片,书架上也有一栏专门摆放周总理的传记。父亲常说,周总理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周总理性格中的宽容、谦和与充满智慧,正是父亲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