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金改革的社会代价

2015-09-10陈永杰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闲暇退休年龄代价

陈永杰

如何养老,尤其是养老的钱从何来,是当下中国社会改革的一大难题,过去十年争议不断。与此同时,养老保险的空账问题则越滚越大。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被相当多人认为是未来的一大“财政黑洞”。在这样的舆论与现实困境中,过去一年,数个养老金改革的方案横空出世,既有规划如何逐步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也有大刀阔斧合并财政养老与社保的方案。养老金制度进入了大转轨时代,各种改革措施的传闻已不再是空穴来风。

养老筹资,从经济学角度看,其实是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亦即养老的钱怎样从众人中筹出来,又怎样有意义地花出去。毋庸讳言,这是个零和游戏,主要比较的是怎样做效率更高而已。就像抽出闲暇时间去做兼职工作,可以多赚点钱,但代价会是少了时间照顾家庭,引起各种家庭问题一样,当社会制度要求大家再努力点工作交社保,然后迟一点退休,不可能是没有代价的。在这个行当中的进行资源再分配,必须小心地考虑其带来的各种连带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外部效应。

从这个视角看,把公务员退休并入职工社保中,无疑是回应了社会公平的呼声。不过,从财政的角度,在相当一部分社保学者的眼中,对于养老保险面对的巨额空账,引财务养老的钱去填洞,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在财政上相对有利,也比较为官方认可的一种改革方案,必然是“延迟退休”——鼓励大家多交几年社保再领退休金,以让整个制度筹到足够的经费填补过去遗留的空洞。例如清华大学的方案,就把到2031年实现男女65岁,累计缴费15年,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设定为政府目标。相关学者提出,在此期间,政府应负担起“偿还旧账,规划未来,谨慎承诺”的责任。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的15年,是养老金制度的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改革期,主要目标是筹钱填洞,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那可能是等到这一步跨过去了再议。

这种改革可能带来的外部效应,值得思考。按照清华大学的方案,改革可以有激进和渐进两种路径。激进路径是直接延迟退休年龄,也就是硬性规定每隔几年向后推迟若干年退休,而渐进路径也就是学者说的灵活退休,允许劳动者可以选择按新的退休年龄退休,领更高的退休金,也可以按照旧的退休年龄退休,但只能领到部分养老金。具体做法是选择迟些退休的人,退休金可以逐年递增,由政府设置一个时间差,工作越久,拿到的养老金越高。换而言之,渐进路径等于是在激进路径之后设定一个阶梯。

无论是哪一种做法,不可避免的情况是,会有大量的低龄老人继续工作,而不是全职退休。这里的逻辑,如同前面所讲,实质上相当于让大家拿出闲暇时间来工作。如果说工作年龄的群体拿出闲暇时间工作将不能兼顾家庭,代价可能是家庭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老人们延迟退休会有什么社会代价。就这个问题,对该改革思路持保留态度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最大的代价可能是幼儿照顾。

中国现时的退休年龄是女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一律60岁。很多女性50岁或55岁退休时,仍相当有活力,在大城市之中,她们正是广场舞大妈的主要来源。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不少着眼于城镇的人会说,她们完全可以多工作十年八载。先不论这是否符合“大妈”这一代人对于人生周期的预期,这种思考是只看到了大妈们闲暇的一面,没有看到她们为社会作出的潜在贡献。学者唐钧便一再指出,这个“大妈”群体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照看幼儿的主力军。

如果“大妈”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养老制度的改变,而继续留在单位里工作,先不说这是否会阻碍了年轻一代的晋升空间(这极有争议),最直观的影响是刚结婚生子、三十几岁的一代人。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才开始,之前的六年并没有普惠式的幼儿教育。“大妈”能早早退休,对于相当多人而言,正好解决了幼儿无人照料的重要人力资源。可惜的是这种贡献无法以货币量化,对于很多人而言表现得并不那么直观。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把“大妈”们留在工作岗位,当然可以让她们再为填补养老账的黑洞作出贡献,但这样一来,她们将无法承担起下一代幼儿的照料职责,这个代价届时将由这一代的父母来解决。在没有想好幼儿照料的制度安排前,延迟退休有没有可能变成拆东墙补西墙?值得思考。

猜你喜欢

闲暇退休年龄代价
人在何时最清醒
幸灾乐祸的代价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
延迟退休的有些“流行说法”不准确
德国央行称德国退休年龄应推迟到69岁
闲暇时间干点啥?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