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麦科克尔:凝固时光的静态电影
2015-09-10王顺辰
王顺辰
2012年,在美国伯克利艺术博物馆里新展出了一组“静态电影”作品《阳光下的你我》(YOU & ME ON A SUNNY DAY)。展厅内,那些摄制精良的大画幅照片看上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引人入胜;照片中叙述的故事,也令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不过真正吸引观众的,也许还有另一层特殊关系:摄影师与模特作为一组邻居搭档,是如何完成这部精彩绝伦的作品的?
就在这连绵不绝的人群中,还停留着一对特殊的身影,那就是这部作品的摄影师洛基·麦科克尔(Rocky McCorkle)与85岁的主角吉尔达·托达罗(Gilda Todar)。从2007年至2012年,这对好邻居每周都会相约拍摄一次。在麦科克尔的镜头下,吉尔达化身为一位新近守寡的老妇人米莉(Millie),表现了老妇人对于已故丈夫杰克(Jack)的追忆。在经历了近六年的辛苦创作后,他们收获的不仅有一部优秀的作品,也结下了忘年友谊。而在展览馆中,麦科克尔也就像牵着自己的亲祖母一样带着吉尔达缓缓走进展览馆,回味这些来之不易的作品。如今,凭借着令人惊叹的拍摄与吉尔达的出色演绎,这部佳作已被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BAM/PFA)永久收藏。
演出好照片
相对于影像叙事,麦科克尔更愿称自己的作品为“穿行电影(Walk-through-movie)”,照片与旁白可以像连环画那样以某种被安排好的顺序阅读。在这组照片中,麦科克尔尝试使用电影的语法与静态照片的表现形式,展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在刚开始,麦科克尔都没想到会让邻居作为模特,甚至他坦言在此之前都没怎么注意到吉尔达。但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吉尔达那坦然的神态与慈祥的面庞却引起了洛基的注意,特别她长期独居老人的生活经历,更是与麦科克尔脑海中浮现的身影莫名契合着。当见到她的一刹那,麦科克尔突然意识到:“嗯,这就是我想找的人!”
在麦科克尔与吉尔达创作的静态电影中,叙述了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米莉照常打开电视机,电影《日落大道》正逐渐在一台老式的黑白电视中明晰起来。这是她最喜欢的电影,也是一段触动心弦的记忆。因为这部影片拍摄于1950年,这一年,生前曾是长跑运动员的丈夫杰克在赛场上获得冠军。伴随着电视机传来的熟悉声音,米莉被迫面对往昔的回忆,恍惚间,记忆深处的碎片不断涌现,丈夫过往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以及那触不可及却又不可言说的无奈与孤独。
爱与伤痛、生离与死别、迟早都会败给岁月的流离。但当那不可逾越的鸿沟变得如此接近,记忆深处的背影不再迷离,刺痛心灵的不仅有米莉对杰克的眷恋,或许,也会触及彼此埋藏已久的回忆。麦科克尔创造性地运用倒叙蒙太奇——在电影、戏剧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为静态照片赋予新生命。麦科克尔说:“或许组照不比电影生动,不过静止的图像更容易吸引观众去想象那些缺失的帧节。”
当下,在编剧群体中正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故事为王,情怀至上。”的确,一部好作品总离不开好故事,好的故事也离不开感情的驱使。尽管麦科克尔有着摄影学士和艺术硕士的背景,不过要在作品当中表现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了。那么麦科克尔又是为何想完成这样一个故事呢?
回顾往昔经历,麦科克尔回忆道:“当时,在一次感恩节团聚中,祖母给我讲述了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惊心动魄的经历,她生动的描述使我脑海中顿时产生许多前所未有的画面。”
那次感恩节后,麦科克尔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那种感觉就像祖父现在还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一般。”于是,麦科克尔计划把这种感受拍成作品,并在不久后开始筹备拍摄事宜。正巧,住在楼下的邻居吉尔达早年就是个电影迷,不过一直没能有机会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当她在公寓里发现那张寻找模特的传单时,埋藏已久的演艺之梦又被重新点燃。
“生怕吓着吉尔达,我当时都没老实说要拍的是什么。”麦科克尔并没打算一开始就给吉尔达展现那么复杂的拍摄计划,而是试着引导她慢慢融入这部作品。
刚开始的日子,为了帮助吉尔达寻找镜头感,麦科克尔每次都会拍摄很长时间。同时,麦科克尔还在剧本里改编一些吉尔达的真人真事。比如,照片中经常出现的电影《日落大道》,就是吉尔达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吉尔达曾是一名桥牌选手的经历也被改编成身为长跑运动员的丈夫杰克的故事;而剧中米莉的出生年月,也同吉尔达一样是1927年。“这种密切的关联非常重要。”麦科克尔希望吉尔达不仅仅是在出演一个角色,也同时能把自己的感受带入到故事之中。
不仅仅是清晰
当然,好故事不仅需要动人的情节,更离不开细致的描写。由于很多场景需要在室内完成,麦科克尔干脆把自己的居室改造成情景剧舞台。老式的琉璃灯散发着微光、拨盘电话也微微泛黄,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老妇人的居住环境,麦科克尔准备很多看起来只有在奶奶家才能见到的小玩意儿。
不仅如此,麦科克尔还添加很多与故事相关的背景元素。比如在居室内就散布着很多杰克生前的老照片;不少装饰的风景照都与1950年那场比赛有关;就连冰箱上放置的奖杯,也都刻着获奖时间与杰克的名字。同时,为了烘托老妇人清寂的心绪,麦科克尔还特意安排很多象征宁静与犹豫的蓝色元素,然而,除了老妇人一直身披的那件宝蓝色开衫,任何蓝色都无法象征力量与坚毅。
麦科克尔用“比制作黏土动画还要复杂”来形容漫长的创作历程。不过想要把如此精致的场景拍好同样不易。为了实现最好的视觉效果,麦科克尔对细节与清晰度的追求近乎偏执,或者说,对画面的极致追求就是麦科克尔的创作风格。
打个比方,当下较前端的4K视频(4096×2160像素分辨率)足以让人感受到细节的震撼。但对于使用IMAX胶片拍摄的影片来说,分辨率可达18K。而麦科克尔所使用的大画幅,比IMAX胶片面积还要大上十余倍。
不仅如此,由于景深的缘故,照片中只有处于焦平面附近的景物才能被清晰记录。为了弥补细节的缺失,麦科克尔在拍摄部分场景时还会把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单独拍下来,经过冲洗扫描与剪辑合成,最终输出大幅面的高精度照片。麦科克尔说:“尽管有些人会认为过于清晰的图像看起来会比较贫乏,但实际上,这些照片看上去甚至会有点立体影像的效果。”在作品展出时,麦科克尔还会饶有兴趣地站在一边,看看观众们仔细研究这些画面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当你近距离观察这些印制出来的画面时,可以看清吉尔达的睫毛、发丝、甚至是毛衣上的纤维,这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画面中所在的空间一样。”麦科克尔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引领观众们沉浸在老妇人的生活环境里,去感知她的生活、回忆、还有那辗转往复的心路历程。
有媒体曾这样评述他的作品“如诗一般宁静,却丝毫没有悲伤”。在麦科克尔看来,能够让吉尔达放下心中的面具,全然投入到这部作品当中才是成功的关键。随着彼此交流的不断深入,吉尔达在镜头前表现也越来越纯熟。从刚开始为了找镜头感而大量拍摄样片,到后来在短暂的20分钟拍摄前还能悠闲的共享晚餐。彼此增长的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互相增进的信任与情谊。“实际上她还能尝试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表情。”显然麦科克尔对于这位邻居今后的表现还有更多期待。
结束即是开始
历时六年的创作、2000多张大画幅胶片、逼真的布景与陈设,包括最后的展示与输出都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为了实现这个作品,麦科克尔也不得不放弃其他创作计划,每天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来筹集经费。
用这么多年的心血来换一部作品,对于麦科克尔来说是一种修行,还是释怀深处的记忆?我们无法清晰判断,但其中一定有那份最初的感动与坚持。“实际上,平时我只有在周末或者晚间才有空创作这些作品。”麦科克尔说道:“尽管日复一日的创作充满艰辛,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完成的不仅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也重现祖母对祖父的怀念。”
在经历了这将近6年的艰苦创作后,那些精致的画面在伯克利艺术博物馆里如同电影时间轴一般铺展开来,营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而麦科克尔也终于能够牵起吉尔达的手缓缓走入展厅,重温当时的感动与坚持。“当吉尔达看到最终作品的展出时显得非常激动,甚至还有点伤感。她说:‘我很久以前就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了’。” 吉尔达的摄影师邻居为她圆了梦。
作品里的故事已经谢幕,但生活的帷幕才刚刚拉起。同样是2012年,终于可以松口气的麦科克尔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迎娶美丽的妻子并移居到马里纳镇。而吉尔达也像一位至亲的祖母那样跟他们一起搬了家。对于今后的日子,麦科克尔已有在2015年开始创作第二部静态电影的计划,只不过是否还能找邻居合作无法预料,但他将继续支持吉尔达实现演艺之梦。
《阳光下的你我》中最后的旁白这样说:“结束也意味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