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探究

2015-09-10郑丽娜

决策探索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道德思政

郑丽娜

高校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前沿的技术和文化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侵袭而来,其所带来的思想言论自由主义、以欲望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和强调个体绝对自由的价值观,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得到广泛传播,并被网络用户接收。

据有关权威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20岁到29岁的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31.5%,而高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刚好处于这一年龄段。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大学生不断适应网络媒介的发展,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意识,是一个集意识水平、知识积淀和创造能力于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吸收、融合、创新与完善的能力系统。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吸取直接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大学生网络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一)网络道德低,传播和使用的言语粗俗

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网络时代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到日常的网络使用中,同时因网络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些所谓的流行用语也被带到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目前,有些大学生甚至在一些公开的个人说说、朋友圈使用粗俗的语言,网络道德低下。

(二)缺乏辩证的审判标准,导致片面激进的言论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对时事政治和各类社会事件的评论中,一些观念仍有失偏颇。在微博等对普遍大众开放评论的网络产品中,容易产生激进和片面的言论,一些大学生在围观网络各路人员的论战中不能辩证地看待其中的观点,容易受一些错误、不健康的信息误导,甚至有部分不法分子和境外势力蓄意发布一些具有诱导性和严重不良倾向的信息来煽动大学生群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搜集、分析和判断难度增大

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传播信息比在其他传统媒介或社交软件更加快捷与便利。相对于传统媒介,微信上病毒式的传播很可能左右事态发展的舆论导向,舆情的形成和传播速度更快、更不可控。这一影响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舆情研判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被削弱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主要是采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通过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相对封闭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传播模式,按照“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学生”的层级顺序,依靠党团组织、辅导员、学生干部逐级传播。而在当前网络环境中,施教者拥有绝对话语权、信息绝对控制权的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抵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提高了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虽然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媒体拓宽思政教育方式及覆盖面,思政教育工作更考验其与时俱进应对新生事物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都树立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的意识,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素养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目的上存在高度契合

(一)构建组织平台支撑体系,形成健全的管理格局

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体系,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这种层级式、延伸式的使用组织机构的建立,能够确保信息由上而下的直达和由下而上的反馈,形成顺畅的信息交流双通道,提升思政工作的效率,保证思政工作的质量。

(二)建立一定范围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可以把思想教育的信息资源通过专门的网站、网页、栏目或信息报道等形式链接到网络上,通过网络开展思想状况调查,例如对于国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往往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借助热点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道德素养是现实中道德的延伸、转化和应用。当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网络社交中也会相应的保持这些道德。同样具备了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也会在其社交行为中体现其观念和看法,从而传播和影响周围的人。当前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全民的文化生态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结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理想适应人民愿望、中国发展预期、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趋势的结果。如果能够挖掘和发挥好高校校园网络潜在的积极社会功能,正确有效地引导与建构校园网络议题,高校校园网络将会具有巨大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功能,并能积极有效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道德思政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