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召唤和爱的表达
2015-09-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又近年关,又到了企业家们最忙碌的时刻。应接不暇的会议挤满了日程表,觥筹交错的晚宴耗尽了精力。待到褪去“企业家”的外衣,回到家中,重新成为爸妈的“儿女”、配偶的“爱人”、子女的“父母”时,你还剩下多少时间和热情?
这是一个时间紧迫的年代,蔬菜在反季节生长,孩子在起跑线上拼搏。身为企业家,时间更是最稀缺的资源,大大小小的会议、各式各样的商业谈判、不同部门的团队建设、无法推脱的交际宴会……每月每周每天密集的行程安排,企业家们和司机相处的时间都远远多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中国的企业家们太累了。马云说,他从2011年底开始一直在忙,身心俱疲;张朝阳多次表示“真的是太累了”,却又不断澄清着自己的退休传言;李彦宏日以继夜地工作,开车到家时,曾累得无法走到前门,直接在车上睡着。
连马云、张朝阳、李彦宏都忙得团团转,数千万的中小企业家们更加难以休息。企业做小了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做大了又背上了更沉重的责任与负担,只能夜以继日地忘我操劳。中国的企业家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累的企业家,据说41%以上的CEO每天睡觉时间少于6小时,更别谈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了。
在一份关于企业家工作时间和生活关系的调查问卷中,“由于工作原因,我无法如愿地参与更多的家庭活动”、“由于工作必须占用大量时间,我不得不错过家庭的一些活动”、“下班回家,我经常精神疲惫,没有心思再顾及家中事务”……类似这样的选项几乎都得到了超过一半以上企业家的赞同。
企业家永远在“陪伴”上亏欠家人,他们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上的资源稀缺,事业与亲情,互为成本,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得失两误。让家人忍受孤独,缺席家人的生活,不是他们的本意,却是心中最深的痛。
《商界评论》成立十年来采访了太多的企业家,但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他们身为“企业家”的一面。即使是“企业家”这一面,我们所了解的也只是某一角度下的他、某一个版本的他而已。
如果能让他们卸下“企业家”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回归家庭,从一个精力、时间、感情都有限的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为何会选择“企业家”这一个最苦的“职业”,也许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他们所有商业行为后面的原动力和精神。
所以我们发起了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家书的倡议,万利不若一句问候,万金不抵一封家书。我们的企业家是否真的已经忙到没空给自己的爱人、父母、子女等家人送上一句问候、写下一封家书了?要知道,在家人的心里,一封最简单的家书比任何物质的回馈都更加珍贵。
在父母的眼里,不管我们长到多少岁,都还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倒是我们,何时才会记起,他们才是需要陪伴的老人。
在爱人的眼里,不管我们拥有怎样的能量,都不是他/她爱我们的条件。倒是我们,何时才会记起,他/她还在某个角落等待。
在儿女的眼里,不管我们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次数有多少,都是他们需要仰望的路标。倒是我们,何时才会记起,自己又错过了孩子的某个重要时刻。
人生这段旅程,家人是我们一生的旅伴。卸下企业家的身份,不是要卸下企业家的担当,而是要分清自己的社会属性与家庭属性。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更不要在陪伴家人时还放不下手中的工作,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在一起更有意义。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难免会有需要取舍的时候,两相权衡,一定会留下遗憾。这种遗憾往往又是与“不得不选择”、“无法再来一次”连在一起的。既然遗憾不可避免,那么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成为了我们避免下一个遗憾最理性的选择。
数字化的今天,人们爱得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廉价。我们发起一封家书的倡议,不是刻意要回归传统和旧的书信方式,只是相比一段语音、一个表情,书信无疑是一种更郑重其事的表达,也更能代表落子无悔的情感。
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微信虽流行,家书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