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的GDP增速很差吗
2015-09-10马光远
马光远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全年的经济数据,外界最为关注的GDP增长最终定格在7.4%上。对于这个数字,舆论用得最多的标题是:GDP增速创下24年新低。
的确,从2014年一系列的宏观指标看,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贯穿全年,很多指标创下近年来最差表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滑落至8.3%,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年度数据;12月,官方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为2014年内最低,这说明整个制造业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形势严峻;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5.7%,是2001年以来最慢的;房地产在告别2013年的高增长之后,行业数据全面下滑,投资名义增长10.5%,增速比2013年跌了一半;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7.6%,而待售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0.1%。2014全年进出口总额比2013年增长2.3%,连续三年未达到预期目标。极具参考价值的“克强指数”显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只有3.8%,是十多年来最差的,而铁路货运量在2014年12个月更是创下12连跌的惨淡表现。
尽管如此,我认为,7.4%的增长也是一个一点都不差的数据。各界之所以极力渲染这是“24年最差的数据”,完全是因为很多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拿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周期作参照。事实上,从大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经济总量、经济增速、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产业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中国经济总量超过63万亿元,是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中国从30多年前的一个小经济体,成长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短缺经济体成为过剩经济体;从工业小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一个温饱经济体正在嬗变为小康经济体。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剧变,更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时,如果我们再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来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
就增长速度而言,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经济增速将在7%左右运行。从2014年全球经济看,除了美国强劲复苏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的欧盟、日本,还是新兴市场的巴西、俄罗斯,经济增长都远逊于中国。2014年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但很显然,问题都不在于增速慢,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太慢,是速度依赖症的表现。
我们必须承认,2014年的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效应下,经历了极其困难的局面。但这种困难绝非经济增速太慢,而是由于过去过度强调速度而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和风险的爆发。
第一,由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美国经济复苏后对新兴市场的冲击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从而受到各种冲击;第二,由于过去十多年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在房地产下滑的情况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效应;第三,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融资难、融资贵成了普遍性的问题;第四,由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连续刺激,导致房地产泡沫,债务杠杆高企;第五,由于对人口红利、资源和环境红利的过度依赖,企业创新不足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所以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绝非增长速度太慢,而是长期以来对速度的过度依赖。尽管高层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强调对速度要保持平常心,但过去的惯性思维决定了很多人的眼里只有“速度”。在这种速度思维的定势下,他们很容易左右宏观政策的选择,看不到经济的真正问题和风险。
2014年中国经济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要真正尊重经济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009年,当我们嘲笑美国的时候,致力于结构改革的美国现在却风景这边独好;而追求漂亮数字的我们却还在为过去的刺激政策支付昂贵的账单。这样的错误,可以犯一次,但绝不能再犯第二次。
事实上,201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又给了中国一次修正错误的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忘记过去的“漂亮数字”,干一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大力推动改革,痛下决心让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去泡沫化,努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创新度和核心竞争力。
[编辑 陈俊伶]
E-mail:cjl@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