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新东北现象”
2015-09-10
2014年以来,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曾一度辉煌、领跑全国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出现严重下滑,甚至“断崖式下跌”,被称为“新东北现象”:2014年,东北三省平均经济增速不到6%,低于7.4%的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1%,黑龙江为5.1%,辽宁为2.6%,分别排在全国倒数第四位、第二位和第一位。
东北地区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黑土地上的北大仓,为全国人民温饱提供了重要保障;东北丰富的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为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北工业率先发展,为新中国初始的经济稳定和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加上结构性、体制性改革的滞后,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慢慢被落下了。2003年,国家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也曾再现辉煌。然而,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又出现“新东北现象”,着实令人揪心。
中央高層对“新东北现象”高度关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今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期间,专门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并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东北的发展与新兴,牵动着中央的心。
为深入剖析东北经济衰退原因,破解东北新兴难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决策参考,近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特邀请国内外百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为东北新兴把脉开方、出谋划策。本期推出“透析‘新东北现象’——100位著名专家为东北新兴支招(上)”。
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占斌认为,辩证看待“新东北现象”,积极谋划东北新兴,是主动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着力点。“新东北现象”表面上是外需不足、投资拉动减弱造成的经济增长下滑,实际上是长期没有解决好传统产业发展困境和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后凯指出,在“四大板块+经济支撑带”的新区域经济战略中,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未来将呈现出“1+2”的东北振兴新棋局,即由过去单纯的“板块”战略向“板块+类型区”战略转变;
又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认为,以空间换时间,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使东北三省摆脱经济增速低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根本上需要重塑政府行为模式;
再如知名经济学者易鹏指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东北系之一半。东北制造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不仅可以再次重振东北经济,而且对于实现我国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本刊特别策划“破解‘新东北困局’——100位著名专家为东北新兴支招(下)”,也将在近期刊出,敬请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突破东北困局,需要大智慧、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中央级党刊,我们诚邀百位著名专家为东北新兴支招,体现一份担当,更是尽一份心力,衷心期待东北的明天更加美好!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