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预备役建设要走群众路线
2015-09-10黄跃进
黄跃进
民兵预备役是党统一领导下的群众武装组织,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工作实质就是做群众工作。省军区各级干部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强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为了群众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继承传统与谋求发展相统一,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兵预备役建设正处于深化调整改革、提高质量水平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许多矛盾问题,需要扎根脚下的土壤,站稳群众立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确保优良传统永续传承,各项工作不断前进。一是注重历史传统继承。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工作属性、方法要求与建军初期军事思想基本一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建军初期,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使新生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省军区各级干部应学习运用毛泽东建军初期军事思想,了解掌握革命战争年代的作战历程,从中领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真谛与内涵,真正确立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思想作风,在抓建民兵预备役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注重特点规律把握。民兵预备役有三个突出特点:现役是“种子”,预备是“花果”;常备是要职,筹备是主职;眼前是局部,动员是全局。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领导的是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武装工作,预备役师旅团工作面向的是所属营连编组地,工作思维不能禁锢在部队营院里、现役官兵中,不能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如果缺乏服务群众意识,工作只是停留在要求性抓建上,简单地要人、要钱、要物,而不采取有效的扶持性措施,将影响民兵预备役抓建的开花结果与全面发展。必须胸怀全局拓宽视野,坚持军队原则,把握军事主职,心中装着群众、装着武装,做事贴近群众不应付,做人贴近群众不对付,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抓建的思想认识定力。三是注重工作方法运用。针对民兵预备役工作所处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以及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克服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干一下得了的想法、得过且过的心态和基本设施建好于用、干部培养管好于训、基层工作表好于里、全面建设平好于战的片面做法,切实掌握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放手让各级干部常到基层,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编组单位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打交道,到群众中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积极回应地方关切,解决地方所需,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调整转型的正能量。
战时应战与急时应急相统一,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抓建战斗力依靠群众,目的也是为了群众。要通过强化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双应”素质提高,推动民兵预备役“双应”建设,大力提高“双应”能力。一是增强首长机关“三套本领”。省军区各级首长机关要广泛开展军事和社会要素学习研究,按照两面思考(一方面从部队内部和军事角度来思考,一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思考)、三处可用(对部队工作可用,宣传发动群众可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可用)的要求,深入搞透应急应战环境、任务、行动、方法,增强带领民兵预备役应急应战的组织指挥本领;熟悉人民武装工作特点规律、标准要求和程序方法,提高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业务工作本领;熟悉经济社会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情,提高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言献策的参政议政本领,做到在一地工作能认识一地、熟悉一地、融入一地、建功一地。二是提高预备役部队营连长“四会能力”。针对预备役部队是“架子”部队、基层平时只编配现役营连长的特点,围绕解决会筹、会教、会管、会战问题,努力把现役营连长培养成懂训练、善管理、会抓建的“火星”和“种子”。会筹是前提,平时需要筹钱、筹人、筹物、筹装,演训时还要筹吃、筹穿、筹住、筹医,解决必要的保障条件;会教是关键,预备役人员平时是民,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帮带,落实教育训练,提高思想认识和军事技能;会管是基础,预备役人员分散性、流动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加强管理,确保能够联得上、收得拢、用得了;会战是核心,现役营连长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需要不断提高组织指挥能力,能够带领预备役分队遂行各种任务。三是夯实专武干部(预任军官)“四项基础”。专武干部(预任军官)是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干部队伍的主体。要着眼实现由普通公务员向合格专武干部(预任军官)转变,突出军人政治素质养成的教育培养,突出武装工作组织实施的学习研究,突出民兵预备役教育训练管理的示范帮带,突出作战、支援保障和社会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基本奠定从事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思想、业务、技能、作风基础。
推动融合与破解难题相统一,切实增强抓建工作质效。民兵预备役的组织领导、力量编成、行动实施、工作开展、有关保障都具有军民融合性,抓建的群众观点就是军民融合观点,要走的群众路线就是军民融合路线,组织开展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军民融合工作。群众路线践行得好,军民融合就深,破解制约发展重难点问题的力度就大,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就高,必须用主动作为强化融合意识,用制度机制保障融合运作,用攻坚克难推进融合深入,促进富国强武协调发展。一是实现由表象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有的由于对融合内涵把握不准,重表象轻实际,重形式轻内容,编组、配装、保障等工作表面上落实了,但拉不出、用不上,把“架子”部队建成了“空架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要围绕民兵预备役发展模式、组织方式、制度机制等方面,摸索形成可行管用的方法路子,在军地真正形成思想合心、抓建合力、力量合用、履职合法的局面,有效解决组织难落实、人员难集中、经费难筹措、活动难开展等突出问题。二是实现由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转变。有的由于融合理念树得不够牢,视野不够宽,普遍存在重人财物等领域融合,轻管理、文化领域融合;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融合,轻新兴经济组织融合等现象。要乘着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大胆突破现有融合领域,拓宽新的融合主体,探索新的融合渠道和融合形式,把民兵预备役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领导体制、教育资源、管理体系、产业(行业)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融合,为民兵预备役建设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依托和持续的发展动力。三是实现由感情融合向依法融合转变。感情是军民融合的基础,但凭个人感情办事,往往存在随意性和局限性,导致工作的不稳定、不连续。要积极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法规普及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使党政军民认清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职责,是当地党政军民的共同事业。建议地方党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贯彻落实民兵预备役建设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树立起依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鲜明导向。
要求性抓建与扶持性抓建相统一,充分发挥建设武装作用。民兵预备役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作用中具有独特优势。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意识,把依法规的要求性抓建与服务式的扶持性抓建统一起来,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参加和支援经济社会建设,多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谋利益,使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建设民兵预备役的实在好处,自觉履行建设义务、落实建设要求。一是为巩固基层政权多给力。落实好兵役登记、分类编组、教育管理等制度,以军事化的组织方式把适龄公民教育好、训练好、管理好、领导好,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民兵预备役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相互配合的组织网络,在联系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为加强社会管理多聚力。充分利用民兵预备役人员人多地熟、组织严密、就近就便的优势,赋予采集社会管理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带头营造遵纪守法氛围等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害社会安定的隐患和苗头,维护社会秩序和群众利益。三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多用力。将民兵预备役建设与政府应急管理和抢险救灾体系有效衔接,紧贴职能建、立足实战训,及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事故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四是为促进经济发展多协力。着眼服务中心、促进发展,积极组织参加扶贫帮困、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编组个人、群体、单位尽可能做好生产帮扶、文化帮教、危难帮解、发展帮谋的工作,鼓励和扶持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做岗位标兵、创业先锋、文明表率,为富民强国作贡献。五是为战时动员支前多蓄力。与时俱进确立“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标准要求,着眼“编为战、编为用”抓实组织整顿,着眼队伍纯洁可靠改进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着眼平战兼顾加强战备建设,着眼使命任务推进实战化训练,不断增强打赢属地作战和支援保障部队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