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时代
2015-09-10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21期
姚冬琴
5月22日,北京,最高气温超过30℃。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更热的是创业的气氛。
人来人往中,一个外地考察团的负责人在“抱怨”:上次我们派个记者来采访,结果留在你们这里创业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进这条街上最早的创业孵化器——车库咖啡,拍了几张照片,立刻就有创业者走上来介绍自己的项目。他说,他已经在车库咖啡的沙发上睡了半年了。
一位创业者这样跟记者说:创业大街的天空中飘的不是云,而是钱,有些还是美元基金。
2014年6月12日,位于北京中关村西区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更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吸纳了车库咖啡、3W咖啡、36氪、飞马旅、黑马会等13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
今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调研时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今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并同创业大街民众亲切交谈。
国家领导人的明确表态和高调支持,让创新、创业、创客等如火如荼。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已经深入人心。
一位专注创业项目的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眼下可谓创业的最好时代。尽管“创客热潮”中有浮躁的成分,但大浪淘沙之后,真正成长起来的那些优秀创业项目,会给每一个行业注入创新元素,甚至给某些行业带来革命性的颠覆,实现创新驱动下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