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燮君笔下的绚丽宫墙

2015-09-10吴九

新民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故宫

吴九

今年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故宫方面特别为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举办了“一个博物馆人眼中的故宫——陈燮君油画展”。

画展取名“一个博物馆人眼中的故宫”,显然坦言以文化的名义,以博物馆学者的眼光,来领略令人震撼的故宫文化现场,描绘心仪已久的故宫文化肖像。

用画笔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是陈燮君以视觉语汇、艺术思维向历经九十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表达由衷的文化礼赞。

当然,故宫的文化积淀何止九十年。识读故宫和解读紫禁城虽然具有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文化对焦,然而故宫的盛大的文化气象紧紧连接着紫禁城的具有历史传承记忆力、文化艺术感染力的文化气场。紫禁城宫殿建成于15世纪20年代,是明清时期中国文明的历史见证。它集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之大成,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陈燮君在担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16年间,积极促进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之间的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频繁访问故宫,考察互动,办展研讨,览读写生,悉心创作,对故宫的一殿一阁、一木一石、一水一桥、一物一宝寄予深情,对故宫的同行专家、历史人文、“故宫学”和“故宫文化”颇有感悟。他深深感觉到,故宫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集“原址保护”、“原状陈列”、“生态展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一体,演绎着历史学、建筑学、文物学、考古学、图书馆学、文献学、档案学、美学、哲学、文学、宗教学、生态学、心理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园林学、规划学、时间学、空間学、色彩学和故宫学等。

同时,故宫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紫禁城遗址而言,占地106公顷,院落近百个,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宫殿、楼阁、斋堂、轩亭等大大小小8728间房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正是缘于对故宫的深情和文化内涵的体悟,陈燮君在创作这批油画过程中,从十二个板块全面解读了宁静、辉煌的故宫文化气象。既有“全景式览读”,比如《故宫的胸怀》、《太和门广场及内金水桥》、《通天接地的诗史》、《东北角楼和护城河》、《午门和内金水河》、《守望的哲学》、《夕照弘义阁》等,也有纵向的延伸,比如“街的演绎”中,让人们留驻故宫小街的图像,迷恋紫禁城的人文,寻觅“天地之吻”,以及“门窗的感叹”、“栏的视觉”,如《壮丽的琉璃门》、《永恒》、《宫中冬日》、《错落中的有序》、《严整的布局》、《感悟人文》、《舒展恢宏》、《感受经典》、《太和殿丹陛上的螭首》等作品,通过门窗和石栏等元素,再现了“守岁月”的宫中细节。此外还有 “顶的俯望”、 “石的吟咏”等系列作品,通过塑造宫中之物,传出历史的回声。

近些来年,陈燮君深入故宫,努力创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最后又精选70幅送展北京。他以“一个博物馆人”的特有的文化眼光纵观紫禁城的历史、图像、藏品、文献及其文化;览读紫禁城的至尊规划、神圣殿堂、皇家庭院、门窗栏石、理念智慧、四季变化、藏品宝物、宫中“非遗”;从“视觉意象”切入,从“艺术涵养”着眼,依“文化符号”渐进,循“真善美”的足迹而行……也让观众感悟到了历史与人、物的对话、日与月的吟咏,春与秋的交替、红与绿的交响、繁与简的哲理、布局与节奏的一体、博大与精深的融合、故宫与“故宫学”的交汇,而且领悟了层叠中的方正、错落中的有序、动态中的平衡、内敛中的舒展、“有形”中的“无形”和宁静中的辉煌。

信息

贺兰山“墨记”美国风情画展举行

6月6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贺兰山的“墨记”美国风情画展,在上海新天地壹号艺术会所开幕。此次所展作品皆为贺兰山于2013-2014年旅美执教期间所感所作。画家拥有开放的心胸,在美执教间隙踏遍异国山山水水,也结识了不少高鼻子蓝眼睛,这些亲历给了他大量灵感。他运用中国式灵动水墨表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直抵人心的视觉表达让人耳目一新。香港策展人、吉美艺术机构艺术总监Jessica Tsai认为,艺术家对美国人微观情绪的把握格外精准,将中国水墨表达推向一个“大巧若拙”的境界。

猜你喜欢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故宫
紫禁城365
雪中故宫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紫禁城中嵌字联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