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2015-09-10白耀西
摘 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性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教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现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并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兴趣;教学氛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21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说明了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性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严肃课题。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的途径之一是兴趣。创造力的发挥来源于儿童产生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动力的老师,求知欲的激发靠得是兴趣。当学生感兴趣时,调动良好的情绪就会产生无形的动力。当某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就会用心尽力去完成,有时能够达到痴迷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思想火花,让他们的创造兴趣得到激发。
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创造亲切、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学生在“亲其师”的情况下才会“信其道”,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就可以获取自信和力量。倘若教师居高临下,板起面孔,面如尊神,必然会导致学生上课萎靡不振,严重者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合作需要的是一种宽松与和谐的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来的变革和突破,是用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一个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才敢于向书本、前人、老师提出质疑,才会有创新的冲动,产生创新意识。小孩子具有好奇、善思、好问的品质,喜欢动手尝试,对自然科学、文字词语、古诗课文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保护与激励学生多问、多思、多想。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囊括字、词、句、段在内的每一篇语文课文,包括很多的创新因素。总的来说,每篇在小学教材上的课文基本上都有创新性。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在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充满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涉及的某个汉字的识记,都有学问,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种创新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面、多角度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开展创新课堂。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而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要做到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情境教学可运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记忆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心理活动,是新形象诞生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新是想象的归宿。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各种途径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帮助学生形成想象可以转化成现实的意识,从而多思考、多创造。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方式要创新,就要做到改“教学”为“导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民主权;课堂提问设计要创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自由;学习方式要创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敢想、善思、能问,设计活动来适应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的目的;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丁超.提高语文素养发掘创新能力: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5.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
[3]李洪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作者简介:白耀西(1972-),男,山东省惠民县石庙镇人,小学教师,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