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助者天助

2015-09-10青溪

世界博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渥太华教会热情

青溪

不管是早期、中期或近期,大陆移民到了加拿大,往往很快就会频繁出入教会。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信奉、或打算信奉基督教?这可不得而知,不过据我的观察和切身体会,有相当一部分移民至少在一开始,是抱着诸如练口语、拓展交际圈之类“非信仰”目的,去参加教会活动的。

记得我刚登陆时也不免抱着类似的想法,因为原本在国内学的不是英文,初来乍到时觉得交流很吃力,因此在英文班同学夏宝根的建议下,去了家门口的一家联合教会。我是在那间教会遇见韦天铭的,当时他还是个单身汉,这在我们那代移民中倒也不算多见。

相处得久了我才知道,他在国内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后在华为工作,移民后一心想做回本行,我先生恰和他同专业,因此一方面更加亲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深知这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好在教会里氛围很好,老外们很热情,于是我们这仅有的两位中国人就尽量鹦鹉学舌、猴子学样般在那里打发时光。

可久而久之才发现,打发时光也并不容易。牧师讲话时还好,遇上让众人互相讲时我就会既傻眼又难受,浑身不自在,想马上溜回家去。可那些人实在热情,也不计较我们会不会说话,永远都会笑容灿烂地看着我们,柔声细语地没完没了说着亲切的话语,这倒给我带来不小的负担。当时我为啥去教会自己心里有数,这样受到厚待,终究有些过意不去。有心想不去,刚表露一点点意思,教友们反倒更热情了。

韦天铭倒看得开,劝我“反正你也不损失什么,也没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人家还等着拯救你灵魂呢”。也许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也许实在不忍心让教友们遗憾,我决定暂且就这么呆着。见我不走,韦天铭似乎如释重负,或许是因为我一走,他也失去了可以用中文对话的对象了吧?后来我先生也开始光顾教堂,这一来又多了个说话的人。

不久,除了主日崇拜,我们还应邀参加每周二晚上在一对教友夫妇家的烧烤活动。这种活动其实照理应该自己带一些菜,主动分担一些劳作,可我们几位华人当时都不太懂,每次都空着手去,然后美美地享受一顿在他们眼里十分丰盛的大餐。去了没几次,我突然发现已能与他们畅通交流了,虽然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中想法,但听话听音,却已八九不离十了,加上他们对我十分友好,所以我与他们接触时的勉强和不安渐渐淡了。

韦天铭却不然,或许因为是学理科的,数学脑袋超级发达吧,他的语言区块显得迟钝,依旧照着以前在中国学的发音方法说英文,教友们仍要连猜带蒙揣摩他要表达的意思,好在他们依旧很耐心,脸上的笑容从没少过半丝。

有一天,韦天铭突然向大家宣布,自己要搬去渥太华,因为渥大计算机科学系录取他了。终于有望回归本行,这实在是天大的好消息。在教友們看来,这自然是神迹,照他们的话就是“神听见了我们的祷告”。

我们那时候还是“机会主义者”,韦天铭的激动,主要还是因为“回归本行”的来之不易,教友们却误以为他也产生了“信仰的共鸣”,想趁热打铁拉他受浸,结果自然仍是南辕北辙。

一年后我们家也接踵搬去渥太华,且和韦天铭同住在那幢被戏称为“渥大宿舍楼”的公寓。初来乍到,我们熟人不多,但又是同学、又是邻居,渐渐和很多人都熟识了。这其中韦天铭跟我先生同专业,又是老熟人,跑动自然更勤些。在渥太华期间韦天铭不仅读完硕士还申请继续念博士。其间回了趟国,居然不声不响把终身大事也办了。一开始他经济力量有限,无法把太太接过来,后来读博士时有了奖学金就合家团聚了。

他太太是小学音乐老师,来渥太华后,一边教钢琴,一边打一份清洁工,挺能吃苦的。等到韦天铭毕业,他很顺利的在微软找到软件工程师的活,举家又移居美国了。现在夫妇二人,和两女一儿,住在西雅图。

猜你喜欢

渥太华教会热情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热情”的沙漠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解析及启示
初恋教会我们爱
跨越时空局限 网络教育翘楚——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草木皆兵
汽车业“负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