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探索与对策
2015-09-10张宇轩张艺佳
张宇轩 张艺佳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途所系。农村妇女不仅对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政治参与、政治素养是在评定农村妇女素质发展情况中的核心素质。在二元经济体制迅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素养的高低,可以从侧面折射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状况。
【关键词】二元经济体制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陕西省神木县地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所谓“煤三角”地带,是国家级化工能源的重要战略基地,开创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赢的民营所有制格局。而在这种新型的经济格局下,大量男性劳动力涌向煤矿行业,导致大量妇女处于“留守”状态,面临着经济压力、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心理空虚等多方面的闲扰。因此,本次调研选取神木县附近农村进行问卷发放以及走访调查,进而对于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神木县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
1、对于政治认识多停留在具象化阶段,缺乏系统化认识
在本次研究中所探讨的政治具象化认识指的是对于国歌、国旗,党旗等政治象征物的认识。而政治系统化认知是指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问题等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在神木县的调查所得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某些政治象征、政治符号,由于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播,并且由于出现次数较多,所以比较被农村妇女所熟识。而比较系统化的政治知识、权利系统的运行方式,则不被群众所熟知。
2、非理性化的政治表达比例较大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调查了神木县农村妇女的政治诉求表达形式,问卷中提供了“上访有关部门”、找村民主持公道、向村委会反映情况、向媒体反映、抗议示威等几种途径以供选择,仅有25%的农村妇女选择了合理的政治诉求方式。政治参与渠道是承载农村妇女表达政治诉求的平台,而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政治表达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有些妇女不知道“上访”一词的含义。造成妇女表达政治诉求方式不畅的原因之一是对于权利机关运行以及维护自己权利的无知。还有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在我国部分农村的政治机构中对于公民的政治反映存在冷漠现象,或者存在不作为或者慢作为的问题,导致民众对其的信心缺失。
3、新农村妇女中存在大范围的政治冷漠现象且政治参与功利性强
“政治冷漠”指的是一种对于政治生活不感兴趣,缺乏参与热情的消极的政治心理状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明显感受到神木县的农村妇女对于政治的关注度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当我们发放问卷时,会特意提到是一份与政治内容有关的问卷,多数妇女会用许多不相干理由来推脱,而我们同行的小组在进行与消费有关的调查时,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观察,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结论,见表2。
调查中有一道问答题,调查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原因。其中,大多数妇女的回答是“解决自身问题”或者“能从中获得好处”,甚至还有“获得利益”这样的认识。可见,农村妇女参与政治活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政治活动的初衷。
二、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不足的原因
1、二元经济体制所引发的农村妇女心理变化
随着二元经济体制的发展,农村的男性劳动力开始向城镇流动,妇女成为了农村的主要力量,即所谓留守妇女。
留守妇女在客观上面临着农村物质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在主观上面临着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的压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考验。在生理上,她们承受着高强度的劳动;在心理上,她们肩负着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义务;丈夫长期离家同时也会导致其婚娴质量的下降。以上两方面只是留守妇女心理问题的冰山一角,农村留守妇女在各种压力下,心理健康情况也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很多农村妇女无暇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相关政治信息,更不要说各种政治参与。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被满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存在了一定的安全感缺失因素,也催生了农村妇女参与有关活动时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即上文中所述的功利性。
2、性別平等意识没有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就是指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性别的存在。在我国农村的权利机构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职务性别化的现象,即职务不是根据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来分配,而是受到生理性别的支配。而“社会性别”的桎梏更制约了妇女在权力机构中能力的发挥,甚至会给民众产生女性职务仅仅是“走程序”、“做样子”;女性无法承担经济政治建设的重任,仅仅能够处理文艺、卫生方面事务的错误认识。而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了一些女性也对职务性别化产生了默认的态度,自身能力优异,却因缺乏勇气,放弃竞争某些职位的机会,导致在整体政府权利行驶的过程中女性角色的淡化。
3、大众媒体的影响
21世纪,大众媒体对于人的观念、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对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的影响上尤其明显,并且某些大众媒体在信息输出上的疏忽直接导致了许多新农村女性政治参与上的许多不良现状。
(1)在主流政治经济新闻报道中,男性出现的比例多于女性。冯媛曾在《女性在新闻中的存在一关于八家主导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一文中,发布了其对于我国八家主流报纸的统计结果。统计显示,男性政治经济新闻人物在出现频率、被引用频度、被拍摄频度方面都远远多于女性。在有言论被引述的新闻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言沦仅仅占了9%;男性新闻人物中的职业身份较重要者,如政治领导人,企业团体负责人等占男性新闻人物的70%。
(2)在娱乐等方面的信息中,对于女性的定位存在误导。在小说、娱乐新闻,甚至是电视剧中,经常不注重女性自主意识的表达。女性,代表着胆小、柔弱和感性,经常被塑造为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思想影响下女性形象的定位。而且,现代传媒还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各种类型的美女形象从而把女性向物化、商业化的方向塑造。有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发行量较大的、受众反映较好的杂志,差不多每期都用外表青春靓丽的女性做封面的有20余种。而且,这些形象与妇女的工作、生活、学习毫无关系,所注重的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同时,各种“环球小姐比赛”等选美活动无不受到了大众传媒的追捧。在引导女性追求美貌的同时将女性置于了客体位置,不过多地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从而缺乏对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信心。
4、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
受“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各种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妇女对于政治参与有着本能的恐惧,她们对于政治权利的渴望与幻想,不仅得不到整体社会舆论氛围的理解和认同,反而有可能受到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性别义务所带来的干扰。这使得女性在思想上对于政治参与有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她们认为参与政治的能力属于男人,即便是自己有能力,也不会去参加。另外,农村妇女生育劳动的社会价值一直被忽视,对于妇女在人口再生产中的基本贡献与精神文化价值,我们的媒体舆论并没有给予赞扬与必要的肯定。相反,认为这是妇女与生俱来被赋予的义务,从而提升了妇女在生育方面的被期望值,同时也造成了妇女在生育方面受到的不公正事件增多,从而压抑其政治参与的愿望。
三、对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的对策
1、以女权主义为引导,对妇女进行思想转化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其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注重性别政治,权力关系。在西方,女权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十分成熟,推动了全球妇女解放的进程,也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权利保障。例如,女权主义在西方政治方面,将公民权利进行了大范围扩展,为西方妇女赢得了投票权,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单独抚养子女的权利等等。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女权主义也通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入了实践阶段,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妇女解放的新篇章。这说明女权主义在我国有十分良好的基础。如果女權主义能在中国农村有大范围的宣传与普及,并且在宣传中将其向政治参与的方向引导,必定会激发妇女参与政治,体现自身政治价值的信心,也必定会成为新农村妇女投身政治问题的理论、信心与动力来源。
2、针对二元经济的特点对新农村妇女进行政治普及
由于农村妇女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政治知识匮乏、政治敏感度低的情况,而且有很多农村正妇女处于留守状态,所以,政府的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调整。在农村处于农忙之际,政府可以帮助留守家庭劳作,缓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在农村处于非农忙之际,可以开展农村妇女的政治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并且在培训中赋予其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并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生硬的说教变成一项妇女真正喜欢、感兴趣并能从中获益的活动,对学习政治知识表现优异,并勇于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政治观点的妇女进行奖励,从而使之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