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没有灵魂的走秀

2015-09-10刘军国徐静波肖莹

环球人物 2015年23期
关键词:村山靖国神社谈话

刘军国 徐静波 肖莹

2015年8月14日,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发表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

终于等到这一天,2015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如期发表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当此前纷纷扰扰的猜测尘埃落定,人们细细揣摩“安倍谈话”的遣词用句,发现安倍是个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手——所谓的“侵略”指向不明,所谓的“道歉”并不直接,就连掀起那场战争的意图,也被包装得光鲜亮丽……

3个月前,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就曾表示:“安倍是个现实主义者,(战后)70周年谈话,就他个人来说是打心底里不想道歉的,但考虑到国际环境,肯定会想一个折中的办法。”如今,这份颇费心思打造的谈话稿,印证了这个说法。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纪念日。战后50周年、60周年时,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小泉纯一郎都在这一天发表首相谈话。到了安倍这里,谈话日期被悄无声息地向前挪了一天。

14日,正赶上日本人祭拜祖先的盂兰盆节假期。这天9时54分,已提前两天回到老家山口县的安倍就和夫人安倍昭惠一起,到自己的父亲、日本前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的墓碑前祭扫,并对媒体表示,自己“将继承父亲的遗志,让日本走和平繁荣的道路”。13时51分,他回到东京羽田机场,随后召集了一个临时内阁会议,请每一位内阁大臣在“安倍谈话”的内阁决议案上签字。这意味着,当晚即将发布的“安倍谈话”是作为内阁谈话发布的,而非仅仅代表安倍个人的态度。

17时30分,为了能在发布会上抢占有利位置,《环球人物》记者提前半小时赶到首相官邸。记者会见厅里,除了工作人员为外国记者预留的座位,不少靠前的座位已被日本记者放上名片抢占。记者发现,相较于“村山谈话”发表时仅1000余字的讲稿、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NHK)的独家直播,“安倍谈话”的宣传阵仗明显大很多:现场发放的日文版讲稿多达5页,NHK、朝日、东京放送(TBS)、富士等日本各大电视台也都早早架起设备,只等安倍开口。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到底会谈些什么?整个会场弥漫着期待感。

18时,安倍准时出现在记者会见厅,他身着一套深色西装,系了一条浅蓝纹领带,显得严肃凝重。

站定后,安倍很快切入正题。记者注意到,整个谈话3000余字,包含3个篇幅几乎相同的内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走过的路,战争的教训,以及今后的愿景。其中关键点有6个:其一,将各方期待的“侵略”“殖民统治”“道歉”“反省”等关键词及受害国一一罗列出来;其二,点出“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其三,以“悔悟”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其四,强调对历代内阁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不能动摇”;其五,起誓“不能让战争的惨祸再度发生”;其六,提到不能让战后出生的日本人“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

通篇谈话词句华丽,表述生动,在文字游戏上做足了功夫。比如,谈及日本走上殖民、扩张、侵略之路的原因时,安倍一再强调当时的世界形势和日本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卸了战争责任;他仅以回顾历届内阁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反省”“道歉”;他回避直接提及“慰安妇”问题,而是暧昧地表示,“要牢记战时众多女性的尊严和名誉受到伤害的过去”;他还完全以第三者的口吻说:“事变、侵略、战争。我们再也不应该用任何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环球人物》记者全程听下来,有一种强烈的虚无感。安倍虽然罗列出一系列关键词,让人抓不住小辫子,却又不阐述事实,不针对特定国家,只是空对空喊话,有肉无骨,毫无感情,没有诚意,就像一个蹩脚的历史教师在给学生们上课。

日本媒体也有同感。TBS电视台在直播节目中列出曾写入“村山谈话”的4个关键词,“侵略”“殖民统治”“反省”“道歉”,安倍在宣读中提到一个,就画上“△”。日本通常用“○”“×”分别表示对与错,但此次用“△”,据TBS的记者解释,是因为“安倍谈话”中“虽然出现了上述关键词,但主语不明确,十分暧昧”。

40多分钟的记者会见结束后,《环球人物》记者走出首相官邸。虽然突降大雨,围绕“安倍谈话”的讨论却异常热烈,舆论也很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2013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到靖国神社参拜。

2 麻生太郎3 橋本龙太郎4 小泉纯一郎

在日本市民团体“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活动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见到记者就连连感慨:“安倍谈话太差劲了!”前首相村山也连夜召开记者会,批评安倍“罗列了华丽辞藻,却并未说明‘对什么道歉’‘今后怎么办’”,还竭力将“殖民统治”“侵略”等措辞普遍化,给人以“哪个国家都做过”的印象。在被问到安倍的谈话是否继承了“村山谈话”的精神时,村山很干脆地回答:“没有!”还有资深媒体人士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倍谈话”隐藏了一种“我承认杀了人,但我有我的原因和苦楚”的思维,这为以后日本处理历史问题埋下了一个很大的祸根,即“日本可以为那一场战争道歉,但永远不会为发动那一场战争认错”。

也有不少支持者认为“安倍谈话”在反省的同时明确了日本新的方向,且写入“侵略”二字,提高了国际社会的信赖度,打消了对历史修正主义的一部分怀疑。次世代党党首平沼赳夫对“有关面向未来的内容”表示支持,并强调,“即使反复道歉也不能开拓未来”,“不应该再道歉了”。

相较于日本国内,中韩两个主要战争受害国对“安倍谈话”的反应要严厉很多。14日当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在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日本理应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而不应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任何遮掩。”在韩国,众多受害者聚集在日本驻韩使馆附近高喊口号,抗议安倍“回避直接道歉”,并向安倍肖像丢鞋子,焚烧旭日旗,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安倍希望日本下一代不用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却选择继续在历史问题上打擦边球,撕扯不清,他显然已经错过终结这个宿命的机会,“他打算停止继续道歉,将成为中韩日在二战问题上取得和解的绊脚石”。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安倍谈话”发表的第二天,安倍便通过特别助理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同一天,他的夫人安倍昭惠造访了作为特攻队基地的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机场遗址。3天后,她又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自己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夫妇的联袂出演,让“安倍谈话”这场政治秀彻底失却了灵魂。

作为日本鹰派保守势力的总代表,安倍之所以不愿在谈话中正面做出真诚道歉,根本原因是,他本人对于这场侵略战争的性质持有根深蒂固的怀疑,认为“侵华战争”是否属于“侵略战争”还不能做出明确判断。这种“侵略概念未定论”是近年来一群以否定侵略历史为己任的日本右翼学者提出的论调,在“安倍谈话”起草委员会成员中就有两人持这一态度。

在“安倍谈话”之前,日本还发表过3个有关二战历史的重要谈话:1982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宫泽喜一发表“宫泽谈话”,提出在教科书问题上“不刺激邻国原则”,之后,日本在教科書审定标准中加入“近邻条款”,规定“在涉及与邻国相关历史事实时,有必要考虑对于相关历史事实的国际理解和合作”;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河野谈话”,就日军强征“慰安妇”表示道歉和反省;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著名的“村山谈话”,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进行深切反省和道歉。这3个谈话被认为是代表日本历届政府历史认知的3个支柱,“村山谈话”中的一系列关键词更成为日本与邻国互信的基础。

但安倍对这些历史认知并不“买账”。

1995年6月,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村山谈话”蓝本时,当时还是新任议员的安倍便缺席表决,理由是反对决议中提到“殖民统治和侵略”。

安倍还认为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首相的责任”,甚至宣称“是东京审判判处了七人死刑”,因此“在国内法上,甲级战犯不是罪犯”。2006年9月,安倍从小泉手中接过首相“接力棒”,一年后辞职。2013年末,就在安倍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一周年之际,他前往靖国神社,成为继小泉之后又一个进行参拜的在任首相。

第二次执政期间,安倍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一直坚持新保守主义。他先是抛弃“宫泽谈话”,删除教科书审定标准中的“近邻条款”,又对“河野谈话”的出台经过展开调查,声称其内容和措辞曾受韩国政府干预,试图通过质疑“河野谈话”的可信度,来否定“强征慰安妇”的事实。

安倍还意图对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国策进行大幅度调整。2014年7月,安倍政府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即日本在未受攻击时也能行使武力。为了将这一内阁决议落实到法律层面,安倍内阁提出一系列安保法案,并极力推动国会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

安倍上任之初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而是要“发表符合21世纪的、面向未来”的“安倍谈话”。但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在面对国内外各方压力的情况下,他又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调整。所以这次“安倍谈话”一方面作出了继承“村上谈话”的姿态,同时又颇费心思玩弄文字游戏,以表明自己并非诚心继承“村山谈话”。日本福井县立大学名誉教授凌星光对媒体评价说:“安倍的这次‘谈话’只是一种被动的策略性妥协,并非历史观的变化。”

在战后的日本自民党首相当中,安倍并非唯一对待历史与战争态度纠结的人。

麻生太郎在2008年至2009年任日本首相期间,曾表态愿意继承“村山谈话”,就慰安妇问题也要沿袭“河野谈话”。但卸任后,他故态复萌。2013年4月,身为副首相的麻生参拜靖国神社,后又大放阙词,暗示日本应效仿二战爆发前德国纳粹政府的做法,“不知不觉地”修改宪法。此番极端言论粗暴践踏了日本现行和平宪法中的国民主权等原则,暴露了其军国主义复辟的野心,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桥本龙太郎担任过支持参拜的“日本战争遗族会”会长,还曾在1996年7月自己生日当天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不过,他在就任日本首相后宣布放弃参拜,并在1997年访华期间成为首位参观“九一八”纪念馆的在任首相。2005年,他还与7位日本前首相一起谴责时任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小泉的态度更是多变。2001年8月,他在就任日本首相后仅4个月就前往靖国神社参拜,10月访华期间,态度却急速逆转,不仅参观了卢沟桥抗日纪念馆,还表示“对曾遭受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表示由衷的歉意和哀悼”。接下来的5年任期,小泉一直奉行强硬外交政策,积极推进海外派兵,对外不断制造领土争端。他还每年参拜靖国神社,即便在2005年战败日当天发表谈话时原封不动地沿用了“村山谈话”的关键表述,当年的参拜仍照常进行。

相比之下,几位非自民党首相则更倾向于诚意向亚洲邻国道歉。

1993年8月15日,细川护熙刚刚出任首相不足1个月,便在武道馆举行的战殁者追悼仪式上,作为日本首相首次承认“日本对亚洲的加害责任”。出任国会议员期间,他也从未参拜靖国神社。

(上图)1995年,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日本二战历史发表重要谈话。(下图)2015年8月12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参观首尔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时,在烈士墓碑前下跪谢罪。

村山在任期内从未参拜靖国神社。1995年8月15日发表“村山谈话”时,他明确无误地对日本的“侵略和殖民地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同月,村山前往卢沟桥事发地凭吊,成为第一个参观抗战纪念馆的日本在任首相。2015年,他以91岁高龄走上街头发表演讲,反对安倍推动的安保法案。

2009年出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任期内没有赶上“8·15”战败纪念日,但在各个场合多次阐述自己的历史观。2013年1月17日,鸠山在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表示,“我为当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真心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今年8月12日参观首尔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时,他又在烈士墓碑前下跪,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所犯的残酷罪行谢罪,由此成为二战以来首位以“下跪”方式就殖民统治罪行道歉的日本政要。

在此前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鸠山曾直言:“日本领导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正确面对历史的勇气。日本过去对中国的侵略和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是不可抹杀的事实,真诚地作出道歉,寻求受害国人民的谅解是最基本的原则。日本领导人认为历代内阁对过去的历史已经有过交代和道歉,没必要再道歉,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只要受害国人民认为道歉不够,那么作为加害国的政府就必须要道歉到底。”

遗憾的是,并非每个日本政治家的想法都与鸠山相同。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围绕是否应在“安倍谈话”中删去历代首相谈话均采用的“道歉”表述,自民党内曾展开激烈争论。

时至今日,“不道歉”的声音在日本国内确有相当的市场。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东京审判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清算不彻底,未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

东京审判期间,美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法庭的组织、法官的任命、战犯名单的确定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了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应对愈演愈烈的冷战,美国从一开始就将惩治的锋芒对准与本国交战直接相关的战犯。对可以为己所用的、直接发动侵华战争的裕仁天皇,他们却不惜代价地予以庇护,表示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不逮捕、也不起诉天皇。侵华战争的直接责任者裕仁及一部分战争责任人就这样逃过被逮捕、被判决的命运。这给战后日本右翼思想的发展留下了祸根。

其次,日本民族长期受武士道精神影响,崇尚强者。一直以来,日本人認为真正迫使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是美国人,自己并非败给了中国和韩国。加之日本经济在战后发展迅猛,很快崛起为第二大经济体,将中国、韩国远远抛在身后。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人自然不愿意低头道歉。

但近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于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日本对待中国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向中国道歉、对中国示好能拉近两国关系,为日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实惠;另一方面,一部分政客为激励所谓民族士气,又不得不继续咬紧牙关,回避直接道歉。

更现实的原因还在于,日本右翼一直极力推动淡化近代史的教育。

村山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历史教育很少教授近现代史,以至于大多数日本年轻人都不了解过去的战争。”随着战争的日渐久远,日本人对那段曾给亚洲各国造成灾难和痛苦的历史了解越来越少,造成不少日本人认为没有道歉的必要。

“我非常担心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村山说,“日本政治家需要认真学习日本近现代历史,尤其是日本曾对亚洲邻国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的那段历史,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对日本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村山靖国神社谈话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拜访日本前首相
拜访日本前首相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村山的理想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