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粒 做个庸俗的人
2015-09-10徐丽宪陆莹
徐丽宪 陆莹
西二环的一间咖啡店,陈粒晚到了10分钟。她一身黑色连衣裙,长发遮挡了两边脸庞,中分线下露出的鼻子高挺。
她迷路了。在杨絮乱舞的季节,她把家从广州搬到北京,因为路痴,在北京南站下车后,她折腾了3个小时,才回到望京。来北京快3个月,她对北京的路况依然陌生。
没事的时候,她就宅在望京的家里,穿睡衣看美剧——《疑犯追踪》。这是她和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脚和心,总有一样要在路上。”陈粒说。
两天后,她要离开北京,漂往首都以外的大街小巷,开启她的新一轮巡演。说起巡演,她把斜靠在沙发上的身体坐直了,仿佛已经听到了歌迷的尖叫。
2015年2月,陈粒发行第一张专辑——《如也》。她是一个民谣歌手,但这张专辑里的15首歌,混搭了各种音乐风格,她索性给自己贴上“Anti—Folk”的标签。
陈粒火得一塌糊涂。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火了。
2014年10月,她的名字挂在豆瓣音乐排行榜。她奇怪:怎么会有这种事,不花钱也能上?
她不放心,又跑去逐个问朋友,是不是有人花钱替她上了。此前,她听过一些花钱上音乐榜的事。这是她不能容忍的。
一位记者在写陈粒时,解释了喜欢她的过程:“第一次知道陈粒是在豆瓣音乐人上听到一首叫作《我只去过东南亚》的歌,当时只听了一小半就匆匆略过了。后来不断看到她的名字出现在排行榜上,怀揣好奇点播了《走马》之后,竟被深深吸引,于是开始循环听她的作品。最终我发现陈粒的歌有一种奇妙的特质:不论第一次听时你觉得有多怪异,多听几遍你就一定会喜欢上了一一特别是当你细品歌词的时候。”
这些词多数是陈粒的歌迷写给她的。她想,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感悟也不一样,何不让他们写成词。歌迷的词像雪片一样飞往北京,陈粒挑选其中好的作品谱成曲。这其中,她最喜欢的是《历历万乡》,是同学的爸爸写的。
发完专辑之后,陈粒在北京第一次举办了自己的个唱。只能容纳一百个人左右的场地,最后挤进了六百多人。陈粒邀请过来的民谣前辈,最后都没办法进场。当初找场地时,陈粒是奔着“反正在哪都装不满”去的。
此前,陈粒做了三年的“空想家”乐队,但一直处于无人知的状态。距离办个唱还有半年,陈粒带着乐队到北京演出,观众也不过二百来人,其中有80人是朋友沾亲带故拉过来捧场的。
她微博现在有34万粉丝。她有替代王思聪成为“国民老公”的潜质。在她微博的评论里,“老公”是粉丝用得最频繁的词。
微博上,她展示最多的是自拍照和猫,另外就是音乐。她从不转发心灵鸡汤,一如她在微博里写的:“道理这种东西,越长大越觉得难以启齿,自知学力不足,羞于争当表率,用自己那套经不起推敲又坚固的‘正确’去影响别人,所以玄的东西放在歌里,现实中只敢假借幽默作微不足道的陪伴,‘开心’大概是肉眼看得见的正确之一,开心背后的东西,自制的人各有其方式和节奏去消化。”
她特别反感“成名”这样的字眼,她强调,只是听她歌的人多了一点点,微博粉丝涨了一些,别的都没变。
初见陈粒,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但聊天中发现,她很野——野得像她的歌声一样粗犷。“茫茫草原,只要她一嗓子,就能震住所有人。”
1990年,陈粒出生于贵州,从小跟外公一起长大。外公是警校的老师,要求她站如松,坐如钟,吃饭时不能出声,但尊重她的个性。后来她才明白,这是外公有意在培养她的独立态度。读小学时,她基本可以充当照顾同学的角色。
她从小就有“男人”的野性。课间,她基本混在男同学的队伍里,而且还是指挥的角色。参与打架是陈粒在学校里最大的“恶习”,以至于初中分班时,一男同学得知和她坐一排时,当场吓得大哭。
直到读大学后,她才意识到需要换种方式。于是,就有了今天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文静。“跟人沟通不能总打架,要学着好好说话。”陈粒说。
但好好说话不是她的长项,陈粒总是很难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采访的大多数时候,她需要反复否定之前的回答,以便显得更深刻。看起来,她还是写《我只去过东南亚》时小清新的样子,但这或许是她最不愿意向人展示的一面。
在她还没那么火的时候,《中国好歌曲》找到她,希望合作。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应允。节目组给她定了一首她自己早前写的歌《我只去过东南亚》,告诉她,上节目时要穿长裙,不能露文身,为了效果,最好还要戴个草帽。
陈粒没法接受那个小清新的形象匆匆地代表她。尽管不愿意,但还是忍着脾气去排了两次。节目组看出了她的别扭,她像一个问题学员,被拉去谈话。“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愿意舒舒服服地做自己,小清新那一部分的我不该被放得那么大,完全可以有比我更适合去唱这种风格的女孩儿去唱。”陈粒说。
“哪首歌可以代表你?”我问她。
她说了三首不同的歌,最终决定用《历历万乡》。这仅仅只是她的一面,就像她在微博里写的:其实我下意识里也固守着未开垦也不愿分享的另外一个人格,是个人选择在善解人意和自私自利之中扮演哪一个,当大家都自以为付出许多,想要感情回馈莫衷一是的惊蛰,又发现所有道德绑架幻想反映了自己自说自话的寂寞。
双方谈了一夜,最终决定好聚好散。此后,有不少歌唱类的节目组找,她一概拒绝。为了免受沟通的打扰,她在豆瓣个人主页上写着:“不签经纪约,不签唱片约,不参加选秀节目,谢谢各位大侠前辈老师。”
在这样一个混圈子的时代,陈粒这样的宣言,无疑把自己独立在了主流的边缘。有些前辈甚至说她狂妄。“我不是反对选秀节目,依然认为它是一个个人成名非常好的渠道,只是觉得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道,何必再去占别人的。”陈粒说。
她总是试图不让歌迷把她标签化。歌迷喜欢她的“孤傲不羁、任性自由”,她觉得害怕。她怕就那样被人固定成了街上随处可见的一尊雕塑。所以,每每有标签贴到她身上时,她就试图打破,但发现,不管她如何努力,人们对她的标签认知依然不变。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标签,她选择了“庸俗的人”。她发行的第一张专辑里,一首《如也》的歌这样写道:“残缺的虚伪的好的坏的,不分场合在装着深刻……旁人不请自来审视我……旁人不请自来太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