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成思危先生与 《中国经济周刊》 的五次交往 身居高位,居安思危

2015-09-10陈惟杉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股市经济

陈惟杉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于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80岁。

7月20日,成思危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八宝山送别。

成思危先生素有“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之称,致力于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2004年6月正式开盘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的有关建议设立的。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开启,成思危先生也被称为“创业板之父”。

同时,他关注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大声疾呼。一声“让股市回归本色”,让人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人如其名――身居高位,居安思危。

成思危先生曾常年担任《中国经济周刊》名誉顾问,多次出席《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中国经济论坛”,并连续四年出任中国经济论坛的名誉主席。

在成思危先生离世之际,我们希望通过追忆周刊与先生的五次交往经历,再次与读者分享成思危先生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真知灼见,以寄托我们对先生的哀思。

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百人榜颁奖典礼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008年12月20日,由《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百人榜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成思危先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奖项的获奖者之一。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成思危先生表示:“有人说人生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你必须做的事儿,第二个阶段是做你喜欢做的事儿。我很幸运的是,在我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0年、民建中央主席11年的时间,我就中国的经济、金融和管理问题建言献策,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在我退下来以后,同样,我喜欢做的还是这些事儿,所以我觉得非常幸运。”

彼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前途未卜,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成思危先生在现场表达了他对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坚定信心,“大家知道,明年我们将面临更困难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注意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促消费,但是,正如雪莱的诗句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乌云总会过去,阳光会再次普照大地,在2011年,我们将会迎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春天,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迎接这一天更早地到来。”

2009年·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

“新能源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指标之争引人注目。2009年12月26日,由《中国经济周刊》与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聚焦“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

在当届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成思危先生表示,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他提出了发展新能源的四大好处:第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二是新能源可以减少我们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随着我国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日渐加深,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第三是可以通过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原料来制造生物燃料,以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粮食,应付粮食危机;第四是发展新能源将会给世界和我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思危先生还提出,第四次产业革命将由新能源来引领。

2011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

“中国股市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2011年12月,中国股市一片愁云惨淡,上证指数一度跌回10年前的水平。在此之际,成思危先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专访,访谈的内容自然关乎中国股市。

在专访中,成思危先生表达了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他表示:“2001年,我应邀出席纳斯达克时代广场市场启用仪式时,在发表演讲时指出:股市属于虚拟经济,天然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与破灭造成股市的波动。但股市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股市总是有熊市,也有牛市,即便在牛市和熊市中,也总是不断波动。”

他自称,作为审慎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会逐步上升的。

同时,他也为健康的股票市场列出了四项应该具备的条件:第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要好;第二,上市公司质量要好;第三,监管要改善,股市监管应该合法、合理、适度、有效;第四,投资者素质要提高。

在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得与失时,成思危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2001年,我领导《证券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指出:‘宏观看来进步不小,微观看来问题不少。’10年过去了,这两句话依然适用。”

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经济论坛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靠三个‘外转内’来实现”

2011年12月24日,在寒冬中的北京,由《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经济论坛召开。彼时,世界经济也正经历寒冬时节,美国尚未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欧洲陷入债务危机,日本则遭遇地震与福岛核事故。在全球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有着怎样的机会?

在主旨演讲中,成思危先生为中国经济转型开出了药方,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靠三个“外转内”来实现。

一是从依靠外需转变为依靠内需;二是从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型增长,外延型增长就是靠投资,而内涵型增长就是靠提高效率;三是从外生动力转为内生动力,所谓外生动力指的是国家的政策,而内生动力就是靠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靠全体职工的创新精神。

成思危先生特别强调,如果不依靠内生性动力,发展是不能持续的。我们要努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美国确实在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就像苹果公司,它不断推出新产品,从iPad到iPhone,让你购买它的创新。

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

“投资增长率不应超过GDP增长率的1.4倍”

2013年12月25日,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当届论坛的主题为“经济升级与创新驱动”。

成思危先生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投资的现象,他明确表示,应反对过度投资。他表示,过度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给挤出去了,综合要素生产率包括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加强。

那到底什么是度?成思危先生划出了他眼中的“红线”,他认为,投资的增长率似乎不应该超过GDP增长率的1.4倍。

成思危表示,中国现在最应该重视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就是要靠科技进步,一定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定要让企业努力推动科技创新;第二就是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职工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本身的素质;第三就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只有努力加强企业管理,才能真正把企业效益提上去,把劳动生产率提上去。(文中图片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猜你喜欢

股市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