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党建科学化的三个维度

2015-09-10黄丽喜

党史文苑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学化党建

黄丽喜

  [摘 要] 党建科学化,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符合科学的性质或状态。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建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党建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及总体目标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党建 科学化 党建科学化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在新形势下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首要任务是实现党建科学化。所谓党建科学化,概括地说,“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符合科学的性质或状态”[1]P50。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以现代政党的一般科学理论为坐标,立足中国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党的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关于政党的科学理论并继续指导党的实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最终实现党的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与状态”[2]P42。因此,党建科学化是党的建设逐步从盲从、盲目走向主动、自觉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可以说,没有党建科学化,就没有党的发展和强大。因为,党建科学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确保党完成其执政使命。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党建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党建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及其总体目标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一、党建指导思想的科学化

党建科学化,首先是指导思想的科学化。党建指导思想的科学化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唯一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理论体系,但它“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3]P146。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不断推进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可见,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也是其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必须不断以新的内容丰富它、完善它,让它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党的建设只有坚持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实现科学化。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党建科学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二、党建总体布局的科学化

党建总体布局的科学化主要表现为从“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再发展到“一条主线、五位一体”。所谓布局,就是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党的建设布局是指党的建设各基本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关系。”[4]P67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并发展了自身建设的总体布局,为各个时期的党建指明了方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工程,并在延安整风的基础上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八大更是集中讨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都是“三位一体”。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强调要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并且认识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5]P333,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但党的建设布局总体上仍是“三位一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党面临的各种考验的现状,江泽民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6]P612但是,仍然没有将制度建设单列出来加以布局上的定位。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并且提出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但未能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上升到党的建设主线这个高度来认识。十六大以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前所未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得到了创造性发展。胡锦涛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P152胡锦涛首次将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提并论,使制度建设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从而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创造性地发展到了“四位一体”。党执政以后,对腐败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认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但是,每次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内容时都是与党的作风建设联系在一起,并没有单列出来予以特别强调。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从作风建设中分离出来,与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相提并论,从而把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个方面的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重点,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统领作用,它们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的根本建设。所以,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从而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到“一条主线和五位一体”。十七大以后,党所处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党所肩负的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对此,党中央逐步认识到,党的肌体健康和党的纯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没有党的纯洁性,不可能有党的先进性。2012年1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讲话中,要求全党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到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后,习近平等领导人在不同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以更大力度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发展和丰富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纯洁性建设”列入党的建设主线,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7]P49,从而使党的建设内容得到拓展、主线得到丰富;二是将党的基本建设的顺序作了调整,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到制度建设之前。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的这种变化,突出了新形势下党应对消极腐败危险、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工作重点。总之,随着形势的发展、党情的变化,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创造性地发展到“一条主线和五位一体”,并将继续得到拓展和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自身建设规律的高度自觉。这不仅是我们党九十多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提升,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问题,使党的建设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党建总体目标的科学化

党建总体目标科学化主要表现为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不断完善,确定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即党的建设总体目标问题,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总命题和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现实任务的阶段性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时代性。因此,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不仅指明党的建设的方向,而且必须随着党领导的事业发展和党自身状况变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后,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确定各个时期党的建设总体目标。虽然探索过程艰难曲折,但是党的建设总体目标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反映党的建设客观规律,越来越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我们党诞生以后,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为完成这一任务,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建党18周年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8]P611。在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取得了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终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具体工作,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也没有完成党的重大任务。不仅如此,党的建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遭受到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仍然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任。为此,邓小平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8]P61的时代命题。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3]P39。这是新时期第一次对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理论表述。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8]P612。党的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反映了当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面对风云莫测的新形势,不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使我们党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党内外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并且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总体目标:“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P45党的建设这一总体目标的确定,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也是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P38。党的建设这一总体目标从理论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概括为:“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8]P276在这个基础上,党进一步总结自身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党的建设总体目标进一步概括为:“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P50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指出要“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1]P10。十八大报告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党肩负团结和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高度,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7]P50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全面、深刻。党的建设这一总体目标的确定,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政党发展趋势,对我们党的建设方向、实践行为和发展规划作出了科学界定,使我们党的建设实践有了新的科学方向,也使我们党的建设总体目标实现了新超越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知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中执政党建设的新逻辑——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长白学刊,2013(1).

[2]胡伟等.走向科学建党的自由王国——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科学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韩强.关于党的建设新布局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J].学习论坛,2011(1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彭月才

猜你喜欢

科学化党建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经验、困境与路向——解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