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经济现状、增长潜质与面临挑战
2015-09-10李罡
李罡
【摘要】欧盟经济虽然显现出复苏乏力迹象,但欧盟经济增长潜质依然存在。较强的竞争和创新能力、欧盟大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容克计划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欧盟积极发展与新兴经济国家的经贸关系都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利好因素。但是,应该看到欧盟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面临着乌克兰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难民危机、人口老龄化问题、结构改革推进缓慢等问题的威胁。
【关键词】欧盟经济 增长潜质 量化宽松 容克计划 难民危机
【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现状:欧盟经济复苏乏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2009年欧盟经济衰退幅度达到4.4%,2010年欧盟经济恢复正增长,但2012年再度陷入衰退,衰退幅度为0.5%。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欧盟经济表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复苏趋势十分疲弱。2013年,欧盟经济陷入停滞状态。2014年欧盟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4%,远低于危机前3.1%的增长水平。根据欧盟发布的2015年欧盟经济春季预测报告,今明两年欧盟经济增长将在2%左右徘徊。欧债危机后,欧盟经济缘何复苏乏力?这其中既有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宏观经济政策问题,还有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不足。消费增长乏力。2012年、2013年消费对欧盟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4%和0。2014年,欧盟的消费支出有所回升,对经济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乏力。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冲击,欧盟国家投资者信心受挫,总固定资本投资大幅下降,2009年欧盟总固定资本投资下滑18.1%,是二战以来的最大下滑幅度。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受限。2012年以来,欧盟出口增长乏力,2013年欧盟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0.4个百分点,2014年净出口对欧盟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第二,各国经济增长不均衡。欧盟国家众多,各国经济增长和复苏存在明显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欧盟的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第三,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相悖。财政赤字的扩大往往与公共债务的增加相伴而生。为了恢复政府公信力强化财政纪律,欧盟采取了“过度财政赤字程序”(EDP)措施,以督促赤字超标的国家采取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的措施来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目前,欧盟中仍有9个财政赤字仍未达标的“过度财政赤字程序”国。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财政紧缩政策显然与经济增长相悖,对于经济仍处于衰退的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第四,通货紧缩影响投资消费信心。根据欧盟的预测,2015年欧盟仍然难改通缩趋势,通胀率将仅为0.1%。2%是欧洲央行确定的通胀率的理想目标,如果过低就有通货紧缩的风险,通货紧缩不利于投资和消费的扩大,不利于就业的增加,不利于低迷的欧洲经济实现强劲的复苏。第五,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欧盟国家面临的突出结构性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和活力,社会福利过度膨胀,福利僵化症问题仍未解决。以提升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改革才是欧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欧盟国家的结构改革推行缓慢。此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推行的反危机措施暂缓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危机国家进行结构改革的动力和决心。
潜质:欧盟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
目前,欧盟经济虽然复苏乏力,但欧盟经济增长潜质依然存在。较强的竞争和创新能力、欧盟大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容克计划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欧盟积极发展与新兴经济国家的经贸关系都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利好因素。具体来说,这些利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欧盟仍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地区。欧盟经济体位居全球产业链分工上游,社会总体稳定,市场成熟透明,劳动力整体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尤其是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欧盟核心国家,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知名品牌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六个是欧洲国家,分别是瑞士(排名第一)、芬兰(排名第四)、德国(排名第五)、荷兰(排名第八)、英国(排名第九)和瑞典(排名第十),其中瑞士连续六年蝉联榜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欧盟虽然出现以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部门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特点的“去工业化”趋势,但欧盟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增加值总额中的比重依然是最高的。欧盟国家的许多大企业实力雄厚,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201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在前100名的大企业中,欧盟国家有29家。
为了增强工业竞争力,引领新兴工业革命浪潮,欧盟又提出了“再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10月发布了《强大的欧盟工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复苏》的工业政策报告,提出通过“增强型工业革命”扭转欧盟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计划到2020年将欧盟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目前的16%提高到20%。欧盟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而是由先进创新技术带动的新型工业革命。如果欧盟各国能够切实制定和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再工业化”政策,那么欧盟的整体工业优势地位势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欧盟主要大国的经济依然充满活力。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冲击,增速有所下降,但德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来看,德国依然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2014年,德国经济摆脱了上一年度微弱增长的态势,实现1.6%的增长。根据欧盟2015年春季预测报告的预测,2015年德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接近2%。作为欧洲的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德国的工业实力雄厚,德国工业品以质优耐用而享誉全球。为了应对来自美国和一些新兴大国的竞争和挑战,确保德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德国政府于2013年发布了题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的专门报告,正式提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从短期来看,工业4.0战略的推进将有利于德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摆脱欧债危机对德国经济的冲击。从长期来看,工业4.0战略将进一步增强德国的工业实力和竞争力,使德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发挥引领作用。
得益于量化宽松、贷款融资计划、住房援助计划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出,自2012年以来,英国经济实现持续强劲增长。2014年英国经济增长达到2.8%,远高于欧盟1.4%的平均水平。未来两年英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有小幅回落,但仍将在2%以上。与德国和英国相比,法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疲弱的态势,但预计今明两年法国经济增速将会提高。2014年西班牙摆脱衰退,实现了正增长,增长率1.4%,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到2.8%。意大利是至今仍未摆脱衰退的欧盟大国,预计2015年意大利将摆脱衰退,实现正增长。
容克计划将拉动欧洲投资。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不振是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欧盟国家的投资,2014年底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了欧洲投资计划(也称为容克计划)。容克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种子基金—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s ,简称EFSI)。未来三年(2015年~2017年),欧盟计划使210亿欧元的种子基金带动3150亿欧元(杠杆率为15)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二是确定优先支持项目。附加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短期内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成为容克计划的优先支持项目。按照这些标准,容克计划的优先支持项目包括:战略性基础设施(数字、能源)、工业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创新研发、可再生能源等长期投资项目。三是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欧洲投资环境是容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投资;消除存在于能源、电信、数字、交通等基础设施部门的各种管制壁垒。优化市场环境,以真正建立各种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促进企业投资。
量化宽松为市场注入流动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和英国率先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欧盟虽然没有直接采取美国式的量宽政策,但欧洲央行使用了包括降息、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直接货币交易(OMT没有真正实行,只是起到公告效应)、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等多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成员国的融资成本和债务国的债务压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在欧元区经济难见持续复苏、通货紧缩压力日益增大、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有限的背景下,2015年3月9日,欧洲央行正式启动总额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根据该计划,欧洲央行将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和私人债券,持续至2016年9月。欧洲央行的量宽政策虽然姗姗来迟,但无疑起到了向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以促进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是欧盟经济复苏的利好因素。
欧盟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居民需求下降、投资信心不足。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增长稳定,资本充足,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出口大国纷纷开拓中国市场,吸引中国投资,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欧金融合作不断加深,欧盟国家金融中心争做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纷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的合作亮点。欧盟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贸关系的加强和升级将有利于欧洲分享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红利,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挑战:欧盟经济面临的三大危机与结构性问题
乌克兰危机导致地缘政治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不断升级,由最初的资产冻结、旅行禁令只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制裁手段逐渐升级为实质性的经济制裁,禁止欧盟企业向俄罗斯的银行、石油公司和国防企业提供融资、技术等。其实经济制裁是一柄双刃剑,欧盟在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同时,也伤及了自身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欧盟对俄罗斯出口总额为1033亿欧元,比2013年下降了162亿欧元,下降幅度为13.5%。面对欧盟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诸如禁止从欧盟进口农产品的反制裁措施。俄罗斯是欧盟农产品的重要进口国之一,农产品进口禁令关闭了欧盟国家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通道,给欧盟国家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增加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预算负担。俄欧相互制裁对与俄罗斯经济联系密切的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冲击尤为严重。根据芬兰海关的数据,2014年芬兰对俄出口额为463.8亿欧元,比2013年下降13%。2014年,芬兰从俄罗斯的进口总额为861.5亿欧元,比去年下降了18%。
希腊债务危机仍然威胁欧元区稳定。虽然希腊最终与欧元区达成了第三轮救助协议,暂时避免了退欧危机。但是希腊债务问题仍然是欧元区的定时炸弹,依然威胁着欧元区的稳定。希腊一旦退出将给人们一种欧元区可以退出的预期,“欧元不可逆转”的概念将会被动摇,这将大大削弱国际社会对欧元区的信心。希腊退出欧元区无疑是欧洲一体化的巨大倒退,欧洲一体化进程将放缓。希腊走出危机的根本之策是恢复造血功能,即经济摆脱衰退,实现复苏。希腊经济的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单一、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问题严重、政府治理效率低下等。因此,希腊应该下定决心,从制度改革层面入手,完善政府治理,同时,在欧盟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本国的再工业化,完善本国的经济体系,切实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是单纯依靠输血度日。
难民危机问题愈演愈烈。关于难民危机对欧盟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虽然有一些学者和机构认为难民的涌入对欧盟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而且也给出了充足的论据,如:欧盟国家对难民的救助会增加国内需求,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难民涌入有利于解决欧盟一些国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难民的接收有利于向世界展现欧盟是一个民主富裕的国家联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但是,从目前持续不断的难民潮对欧盟国家造成的压力,以及欧盟领导人为难民问题而进行的激烈讨论来看,难民问题对欧盟来说绝不是什么福音。相反,难民危机将对欧盟经济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是:第一,难民危机将欧盟国家的财政支出。根据德国政府的估计,2015年,德国政府需为难民支出100亿欧元,平均每年为每个难民支出1.2万欧元,2016年这个数字还要增加。第二,难民涌入会增加欧盟国家的就业压力。目前,欧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欧盟失业率水平10.2%,与上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仅为0.7个百分点。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这两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达到50%的惊人水平。第三,难民涌入会导致欧盟国家的社会治安压力加大,甚至会导致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大多数难民来自中东伊斯兰国家,很难保证庞大的难民队伍中没有伊斯兰极端主义者,更无法保证其中某些人不会被恐怖组织收买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难民涌入可能会对欧盟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第四,难民危机对欧盟内部团结和价值观构成威胁。面对持续不断的难民潮,欧盟一些国家已经不堪重负,不得不实行边境管控,以控制大批难民的涌入。但是,边境管控与欧盟的自由边境制度相违背,威胁申根区的存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欧洲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014年,欧盟共有9000万人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5%,明显高于1990年时13.7%的水平。而欧盟内15岁以下人口比例则强势下降,从1990年19.5%下降至2014年15.6%。根据欧盟统计局的预测,到2080年,欧盟65岁以上老人占欧盟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8.7%。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由2014年的5.1%上升至12.3%。也就是说,到2080年,在欧盟每10个人中就有约3个65岁以上的老人,每8个人中就有约1个80岁以上的老人。人口老龄化使得欧盟国家必须将本来可以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用于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令本来就社会福利开支庞大的欧洲国家更加不堪重负。老龄依赖比是判断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者的人数与工作年龄成年人数量的比值。2013年,欧盟老龄依赖比为27.5,即每27.5个65岁以上老人对应100个25岁到64岁适龄工作者。欧盟的老龄依赖比远高于世界12.1的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但欧盟国家仍然不失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欧盟地区的很多大企业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拥有很强的实力和竞争力。欧盟紧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潮流,适时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提升欧盟的整体工业优势。自身的良好体质加上有一些有利的外部因素,自2013年以来,欧洲经济表现出复苏迹象。但是,欧盟经济的复苏依然疲弱,这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结构改革推进缓慢,财政紧缩和通货紧缩仍在延续,地缘政治危机引发俄欧相互制裁,希腊债务问题依然威胁欧元区稳定,这些消极因素使得欧洲经济的复苏之路仍不平坦。
责编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