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有文化自信亦要警惕复古主义思潮

2015-09-10苏珍

人民论坛 2015年32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苏珍

【摘要】建设“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文化自信。当前的复古主义者一方面高调肯定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也在利用这一时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颠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思想政治任务。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复古主义思潮 复兴儒学思潮 政治儒学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谈及文化软实力建设时,提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要加上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成为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到底什么是软实力,与国家的竞争力有何关系?在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当前形形色色的复古主义思潮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核心。简单地说,“软实力”指的是一个政治实体(如国家)通过文化或观念性的手段间接影响其他政治实体的行为和利益的能力。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①。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科学素养和民族性格的核心价值理念。

复古主义思潮通常指文化复古主义,这是自近代以来就出现的一股思潮。早期主要是以康有为、严复等为代表。虽然二人曾提倡过维新变法,并将西方学说和思想介绍到中国,但自辛亥革命后,他们的思想立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维新变法的鼓吹者转而又去捍卫旧秩序、旧传统。在文化上,他们主张用“传统”对抗“现代化”。在政治思想上,他们意识到单纯主张固守儒家的政教传统难以说服人,如果能将儒家传统的政教体系宗教化,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更有利于维护儒家传统,因而严复和康有为先后撰文推崇“以儒教为中国国教”。康有为认为“非崇道德不足以立国”,而拯救之道“有待于教化”。他大声疾呼:“今欲救人心,美风俗,惟有亟定国教而已;欲定国教,惟有尊孔而已。”②近几年,新一代的执政领导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和公开场合,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014年5月4日,习近平还专程看望了北大哲学系老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习近平这一系列“尊孔行为”被文化复古主义者加以捕捉利用,他们将其解释成为中国共产党儒家化的一次大事件,在学界也引发了多方的关注,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复古主义的高潮。

简而言之,复古主义的特点就是在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谋求更深的政治利益。防止复古主义者利用此类宣传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颠覆,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思想政治任务。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复古主义思潮的实质。

复古主义思潮与复兴儒学思潮

在当前复古主义思潮中,除了儒家学派外,道家、墨家和法家近些年都在中国的思想舞台上积极寻找机会,表达自己的主张。这些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崇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趋势下,与自由主义、宪政主义、基督教争夺文化发言权。在这些复古主义思潮中,儒家学派无疑是最为活跃、影响力也最大的思想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复兴儒学思潮就是当前复古主义思潮的主流。由于近十年来,大陆新儒家异军突起,无论在思想阐发、传统继承,还是在实践推行上,他们都比海外新儒家的影响力更甚。其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领域,众多民间团体、教育结构甚至政府组织也自发地举办了很多“崇儒尊孔”的活动,中国政府还筹办了多个海外孔子学院,孔子的故乡曲阜市近些年在形象宣传和市政建设方面大打“孔子牌”,每年都要举办大规模的“祭孔”活动。在刚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创新乡贤文化”成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上述现象普遍被理解成是借助于儒学打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儒学思潮在近十年呈现出明显的上扬趋势,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某种意义上,这种复兴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具体来说,儒学思潮的兴盛离不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政治上世界呈现出了多极化的格局,经济上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在美苏争霸赛中,美国宣称,对于苏联的胜利是美国长期和平演变的战略的胜利。美国人成功地用西方的价值观腐蚀了苏联人民及其领导者,以至于没有发生任何激烈的抵抗和冲突,苏联人民就全面埋葬了奋斗了近一个世纪的共产主义理想,投入到了资本主义的阵营。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警醒,并不仅仅在于如何去提高国家的经济政治实力对抗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之下,他们“无形胜有形”的软实力的侵略似乎更加具有杀伤力。这不仅关系到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能否守住阵地;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抗击西方文化的冲击,传承自己优秀文明的基因。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应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全面渗透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话题。儒家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他们中间的一些有心人士抓住机会,对新儒家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积极的谋划,提出用“政治儒学”取代“心性儒学”,从而开启了大陆新儒学的发展之路。

大陆新儒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自发形成的一种儒家学派。“现代新儒家”主要指当前的港台儒家学派。他们承袭了第一代新儒家的衣钵,大都注重学理义理的梳理,对于西学的态度非常积极。不少现代新儒家大师的最大成就就是所谓的“儒学西化”。客观上看,由于西方传统思想已经在现代西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构,因而这种用西学解释中学的方法也就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此外现代新儒家大多注重在书斋里用功,其学问晦涩艰深,非专业人士无法领会其要义,普通民众难以接纳领会。台湾近些年虽有“王财贵”等在民间推行“少儿读经”,但是岛内“去中国化”的政治波澜让台湾新儒家有限的实践活动也受到了牵制。

港台新儒家的学术影响力较为深远,但他们重视的是宋明理学中的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走的是宋儒的路子。而大陆新儒家虽有派系之分,但大都要复归正统的“程朱理学”,他们更尊崇汉儒。因而二者之间在学术义理上有较大分歧。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港台新儒家对大陆儒家的影响都有限。由此而言,研究儒学复兴思潮要研究在当前中国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也就是大陆新儒家。

大陆新儒家思潮的内在特征分析

大体来说,目前尤其需要关注的大陆新儒家的特点主要有三个。首先,大陆新儒家主要指以蒋庆为代表的“政治儒学”派。除此之外,还有干春松和唐文明为代表的学术儒家派以及“王财贵”为首的民间读经派。另外,以方克立为代表的红色儒家在儒学界的影响也很大。学术儒教派和政治儒学派观点有很多共通之处。当然彼此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分歧。“民间读经派”侧重于在实践上推行儒家理念,他们更多地得到了港台儒家的支持。方克立为代表的红色儒家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释人生和社会现象。这在中国文化、人格修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正是因为大陆儒家学派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批判儒学复兴思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有所区别。

特点之二表现为,大陆新儒家注重身体力行,也就是所谓的“起而行”。立足于实践以推行儒家理念,让儒学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前大陆新儒家最显著的特点。目前大陆儒家各派均利用各种机会发扬推广儒学。学术儒家主要利用各级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搞“国学班”或“儒学院”。“民间读经派”主要走世俗化路线,他们利用当前中国民间注重“早教”的特点,在儿童中推广儒学启蒙。学术儒家和“民间读经派”都比较重视儒学思想中的文化因素,政治观点较为中立。

然而在大陆儒学思潮中占主流的还是政治儒学派。而这一派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诉求。他们打着复兴儒学的旗帜,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如方克立所言:“主张复兴儒学的人绝不是淡化而是在极力强化意识形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其思想主张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③一些极端文化保守主义者首先批判当前中国的文化思想。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一同斥之为劣等文化,要以儒学思想的普世化对抗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在政治制度上,他们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设计了一套“儒式虚君共和”和“儒家议会三院制”的宪政制度,提出要“儒化共产党”。④意识形态上,要用孔孟之道代替马列主义;文化教育上,将四书五经纳入必修课程;官员任免上,以是否符合儒家规范作为考核标准,如此等等,总之就是要以“儒化”对抗“西化”。有学者将这种激进的“儒化中国思潮”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中的极右翼思潮”。虽然在大陆新儒家思潮中,政治儒学派影响力最大,但是因为其激进的政治主张和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在知识界也遭遇到了四方诟病。以方克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对其观点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

第三个需要关注的特点就是,大陆新儒家的宣传运作方式非常有效。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自己储备社会资本。他们非常认同杜维明讲的“一定要储备社会资本,重视杂志、报刊、学术论坛这些不能量化的东西”的观点。目前,新儒家兴办的报纸杂志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能力。知名的儒家网站有“儒学联合论坛”和“儒家网”。此外大陆新儒家与当前国内的一些西学研究者展开了积极交流与合作。中学与西学之间的这种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是目前大陆新儒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借助这种方式,大陆新儒家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总体而言,注重实践性、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以及善于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是目到大陆新儒家最突出的几个特点。对于儒学复古思潮中呈现出来的这些特征,一方面我们要进行具体的辨析;另一方面对于复古主义思潮中的极右翼势力,要保持高度的警醒。

如何应对当前的复古主义思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复古主义思潮掌握了较为强大的话语权。虽有各种批评之声出现,但很多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此笔者认为警惕复古主义思潮,正确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软实力。而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明确的回答。习总书记认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⑤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传统文化并非都是我们继承的对象。只有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在新形势新条件下能凝聚人心、弘扬风尚、促进和谐的历史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才是我们要继承的文化基因。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千年文化传统的主流,儒家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传统,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被视为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未来这些优秀的价值观肯定会被我们继续传承下去。但是,儒家文化中大量不符合时代特征、不利于社会发展、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劣质因素也要予以摈弃。因而对于当前的儒学复兴思潮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分辨能力。

第二,必须注意儒家文化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并未涵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全部。中华文化的本质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历史上,道家、法家、墨家都曾为传统道德文化秩序的建立,以及艺术文化的发展贡献过力量。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各种思想文化并存。他们之间既有融合,也有斗争和碰撞。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就依赖于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引导各种健康的思想文化彼此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而提升文化软实力也要进行多方位的传播、多维度的实践和多元化的沟通。

在正确理解文化软实力的实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复古主义思潮,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首先要积极应对当前儒家极端势力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歪曲和污蔑。儒家思想在近代的没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作为农耕时代的文明产物难以适应工业文明发展的步伐。今天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及其在国际上文化地位的提高,归根结底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为后盾。儒学在大陆复兴也有赖于一个更加稳定、自由和民主的文化环境。笔者在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非常赞同方克立的观点,他认为:“指导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其总的精神就是‘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⑥

其次,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这对于我们的执政党而言,是一块“执政富矿”,能成为执政党汲取力量的有力基础。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文明碰撞。古老的中国一方面积极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之道,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对西方先进思想进行中国式的阐释,寻求融合之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史就是不断被中国化的历史。历史已经证明生搬硬套西方思想来指导中国实践从来都是行不通的。带有“中国式的作风和中国式的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一切有益的、好的东西都要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要加以抵御和克服。在实现百年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正确分析和研究当前复古主义思潮,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山东济宁学院社科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②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不忍》(第三册),1913年4月9日。

③方克立:“评大陆新儒家复兴儒学的纲领”,儒家网,2010年3月7日。

④主要是在上层,儒化共产党;在基层,儒化社会。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5页。

⑥方克立:“‘马魂、中体、西用’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宗纲”,儒家网,2015年1月7日。

责编 /张蕾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
华语学术出版全球化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