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需求的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09-10常瑞

人民论坛 2015年32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应用型

常瑞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要求中医药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中医药人才必须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新本领的能力。文章试图通过剖析当今社会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标准,分析现行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需求 应用型 中医药人才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J

21世纪,中医药人才培养不但要紧跟社会需要,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以高素质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为核心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以往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是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想要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必须突破以往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出发,深化改革、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构建全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①。

培养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必要性

第一,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胡锦涛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完全契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既树立了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元化人才观念,也养成了系统培养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把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成长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添教学活力。另外,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为核心,一切教育都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强调动手能力。

第二,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和供给单位,必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一方面,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切实了解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使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潮到来时专业人才出现大的短缺。

第三,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药人才的供求是通过市场的选择完成的。高等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这个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医学生的竞争力。另外,坚持适用原则,人才培养强调适用。应用型强调的是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具备上岗所需的素质和技能。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策略

第一,更新教学方式,实施“三点式”教学法。“三点式”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它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弊端,又保留了其中的合理成分,也没有为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从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这一目标着手创建的。“三点式”的基本核心是教师合理确定学生需要自我学习的部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点式”从教学层面上来讲,彻底把课堂教学从纯粹的知识讲授变为把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换④。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理论知识培养,形成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点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强调当堂讲授的内容当堂消化掉,当堂会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理论知识传授体系⑤。第二,将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能力培养。课堂训练环节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备的环节。必须明确实践动手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还要划分出训练环节在整个课堂中的时间分配;另外,必须明确课堂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并将之贯彻到课堂教学设计之中。通过教学的实践动手环节,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加强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使课堂从单一的知识讲授转变成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第三,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直接转化。打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督促授课教师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第二,重视基本素质培养,强化基本素质自我养成。中医药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其走向社会的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与基本的工作素质和能力相对应的,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事实上,就是与社会发展现实相适应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基本素质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在社会上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面对诸多具体问题和事件时,知道如何应对,不是回避或逃避现实,而是积极走向社会,凭借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所适从,眼高手低,造成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以及对家人的冷漠,没有任何情感,与社会格格不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基本素质的训练与养成,使大学生学会和掌握这些在社会中生存和生活的必备素质和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鼓舞和鞭策,既注重了学生的内在发展,也注重了学生的外在发展,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追求。也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成为一个既能全身心工作,又能乐观向上、愉悦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加强专业能力培养,锻炼自我培养与训练。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是分散的、零碎的,而是一个整体,是中医药人才专业方面的完整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的综合反映,不是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更不是许多能力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的排列组合,而是将各种能力打碎,按照新的规则和程序,重新构建的一种新的符合专业特色的能力。对于中医药大学生来讲,除了学好课堂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外,还必须使自己尽快完成向医生这个角色的转变,即实习。专业实习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必要准备,是全面综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专业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感知专业岗位角色,对专业工作岗位和岗位角色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⑥。专业实习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做具体的工作,熟悉了工作环境,了解了专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流程,掌握了具体工作的操作程序,懂得了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达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专业实习使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增加了专业岗位的工作经历,积累了工作经验,真正掌握了专业岗位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专业岗位工作需要。

第四,改革管理模式,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中医药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既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又为教学管理服务。当然,学生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其最高目标是非强制管理,以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实行“三制式”管理就是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学会管理,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优选学生干部与学生民主参与两方面。学生通过竞聘当选干部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干部竞聘制,把民主选举与自我推荐结合起来,使有愿望的学生都有同等竞争的机会,通过自己的演说,表现自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民主参与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吸收学生参加学校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作者为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杨成书:“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2期,第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页。

③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9日。

④石岩等:“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8~9页。

⑤张天华:“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与专业主修能力培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124~126页。

⑥谭星:“从顶岗实习的特征来谈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教育》,2012年第6期,第232~233页

责编/王坤娜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应用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