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过程中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2015-09-10史保文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迎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目前的数学教学和创新思维培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教育改革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每一个领域都涉及数学知识,特别是在高科技和管理科学等领域,数学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对于现阶段的数学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数学的全貌以及一些数学前沿都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与数学相关的其他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数学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就是创新思维,所以在新时期,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数学教育的特征
1.数学教育的特征
(1)抽象性:数学学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抽象性,数学中的所有对象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2)简约性:数学的简单性主要体现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这是数学的抽象形式。
(3)形式化:数学的形式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数学中所应用到的形式符号体系,一般在数学中,都是采用形式语言,对数学思维过程中所有能表述出来的事物都用符号表示,包括一系列的推理、公理和定理等。
(4)逻辑性:这是数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新思维内涵及特征
思维创新的主体是人,而除去创新主体之外的其他事物就构成了创新客体,创新主体对创新客体的认知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
创新思维的几点特征:
(1)主动性:思维主体的主动性对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主动性缺乏,那么就难以保证良好创新性效果的形成。
(2)独创性: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也强调了创新思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3)求异性:求异性是创新思维最为本质的特征,它需要以创造性思维的主题与现有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4)发散性:主要是指在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联系思维客体的一些相关因素。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创新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创新意识,那么就无法保证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只有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问题意识
(1)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直接照搬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需要灵活地将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如公式、定理等,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此种形式,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得问题意识在学生心目中扎根,这对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注重数学问题的再创造,积极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创新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保证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要以问题再创造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探究精神和质疑意识,学生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才能逐渐形成。
3.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兴趣是思维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驱动力。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需要将这些数学知识以趣味性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4.充分利用数学课本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本中有很多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对这些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时期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过程。这也要求数学教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成红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陈刚.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98-100.
作者简介:史保文,男,出生于1978年6月4日,就职于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