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南省经济升级版的思考与建议
2015-09-10任滢
任滢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对于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以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2155.9亿元,人均3417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均为2008年的1.8倍,从2001年到2013年,分别年递增11.7%和1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5.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82.3亿元,同期年递增19.2%和21.5%。粮食生产克服连续干旱,总产达到1142.7亿斤,增产15亿斤,实现“十连增”,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3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2.6∶55.4∶32.0,二、三产业比重比2008年提高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2.8%。全省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占比达6.4%,提高0.6个百分点。
(三)新型城镇化科学推进
2013年,河南城镇常住人口4123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0.21个百分点。中原城市群建设深入推进,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中西部城市群之一;郑汴金融、电信同城顺利实现,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明显加快。
(四)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2013年,河南进出口总额59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出口总额359.92亿美元,增长21.3%;进口总额239.59亿美元,增长8.6%。实际利用外资134.6亿美元,增长11.0%,总量稳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197.5亿元,增长23.3%。
(五)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2.6%。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3.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持续增加,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农民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扩大到35个。积极推进“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全省117万农村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
河南经济总量虽然居全国第5位,但人均水平较低。201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1.5%,居全国第24位。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河南第一产业总量体质弱,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农业规模化水平较低。第二产业中资源性工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产业竞争力比较弱。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0%,比全国水平46.1%低14.1个百分点。
(二)发展方式仍然粗放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发展理念重GDP轻COD的问题比较突出,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社会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单纯靠规模扩张、外延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内涵式发展不足。
(三)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增强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大省,在国家实现最严厉的土地政策管制的形势下,许多市、县、镇二、三产业项目无法落地,城镇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河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生态承载能力不断弱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民生保障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特别是以户籍为分界的不公平的社会管理制度,导致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制度上和政策上的不公平,大量农村转移人口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省外务工的面临困难更多。一些地方或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征地拆迁、涉法信访等方面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加快打造河南省经济升级版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发挥郑州、洛阳等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县级城市,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乡一体、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工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计划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把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按照“引进大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的思路,推动产业高水平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和基地。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围绕重点行业的关键环节,攻克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快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以做大做强为方向,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工业企业组织规模由小到大、企业布局由散到聚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城市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搞好信息网络、商业网点等消费平台建设,进一步改善消费条件,扩大居民消费。
(三)以农业规模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工程、“三山一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工程,巩固提高河南农业和粮食生产优势地位。加快培育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向以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转变。鼓励工商企业进入高效特色农业领域,使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业合作化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
(四)继续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市场的建设,加速区域间、城乡间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流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二是坚持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原则,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气用暖阶梯价格制度,扩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范围,完善差别电价机制,改革趸售电价体制。三是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法律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规范个人诚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市场中介组织的公信力,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五)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
创造优良的“软环境”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要进一步提升河南的环境优势,必须继续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行为;要认真研究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措施;加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等开放平台的建设,健全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护群众利益、顺应群众期待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环境。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打造河南省经济升级版研究”(2014A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