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运:漫漫归乡途,只为“回家的味道”

2015-09-10张玉玲

决策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运力春运高铁

张玉玲

编者按:

2015年春运,于2月4日缓缓拉开序幕。28亿人次,无数次离别和重逢。

春运里,芸芸众生经历着怎样的旅程,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相关数据显示,40天的春运里,全国将有超28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增加约1亿人次。其中道路约24.2亿人次,增长2.5%;铁路约2.95亿人次,增长10%;水运约4430万人次,增长2%;民航约4750万人次,增长8%……

面对“春运大考”,中国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部门加开运力、错峰调流,多措并举、积极应对。走不走得了,走不走得好,仍然是春运必须答好的考题。

一如往年,但又不同往年。2014年年底,中国高铁开通兰新、贵广、南广3条新线路,仅1个多月3条高铁迎来首个“春运大考”。春运归家潮遇上高铁,将会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中国大地,无数月台,一次次离别、宽慰和重逢,在春运期间陆续上演。回到最亲密的心灵故乡,消解疲惫,整理情绪,延伸思念,升华亲情,重新出发。这种充满团圆和爱的沉淀,与文化记忆和甜蜜有关,与物质利益和功名利禄无关。或许,这才是最原味的年文化,才是春运的真正意义。

2015春运,大幕开启

2015春运,大幕已开启。

近日,一则消息引人深思。2月7日,重庆警方安排一对失散15年的湖北父子见了面,久别重逢,父子俩抱头痛哭。湖北小伙陈振江辍学后在重庆打工,决心混出名堂后再联系家人,而这一“混”就是15年。期间,其奶奶在其失踪几年后去世,其母亲经常以泪洗面,眼睛都快哭瞎了。问及为什么十几年不与家人联系、不回家过年,他的回答是:“没有哪一个春节不想回去,但回去怎么交代?混得不好,没脸回家。”

“没脸回家”是一些年轻人的心理。他们显得很矛盾,想回家过年,又怕回家过年;思念亲人,却又不愿意面对亲人,这部分人被称为“恐归族”。“恐归族”“没脸回家”“回家恐惧症”,几乎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曲解了原味的年文化。

人们借助过年,表达守望相助、深情祝福、宽容感恩等情怀;借助过年,人们回到最亲密的心灵故乡,消解疲惫,释放焦虑,延伸思念,升华亲情,重新出发。这种充满团圆和爱的沉淀,与文化记忆和甜蜜有关,与物质利益和功名利禄无关。跋涉千里,只为团聚时心灵的温暖。

春运里的重逢与离别

2月4日,中国大地上,从北到南,2015年春运的首批乘客,正缓缓进入他们的列车。

郑州火车站,45岁的朱德忠高高坐在六七个大包小包上,几乎两脚悬空。“春节必须回家。买不到座,站着也要回家。”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旁边的妻子说。

朱德忠夫妇家在贵州省罗甸县,到河南打工15年了。儿子吃不了工地上的苦,不愿意来相聚,宁愿在广东“漂”着,寻找更好的机会。

他的妻子说,每年一进腊月,丈夫就开始筹划回家,从没间断过,对儿子也是这么要求:“到哪里做事都可以随便,过年必须回去。”

而另一边,嫁到河南3年的刘粉粉第一次回贵州六盘水的娘家。在郑州火车站售票厅,她取了预定的票,满脸喜悦地催促7岁的儿子快走。

她的丈夫说,妻子晕车厉害,自己工地上的活又没干完,所以不能陪她回去,只能来车站送送她:“她不识字,我很少让她一个人出门,怕人家把她卖了。”

在行李包中,被刘粉粉的丈夫塞满了火腿肠、猪头肉、啤酒、泡面、黄瓜。问他怎么不让回娘家的妻子多带些礼物,看丈夫回答不出,刘粉粉赶紧上前解围:“到了贵阳现买吧,车上人多也带不动。”

说起回家的心愿,刘粉粉顿时激动起来:“就想见俺爹俺娘、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他们都在那边呢,好久没见他们了。”

数百公里外的北京站广场上,忽然刮起了夜风。来自安徽宿州的工友曹远州、彭庆宝和胡长义正在等待进站。远远望去,他们几乎被大包小包淹没了。

“最高兴的事,是按时发了工钱,可以拿回家了。”胡长义自报今年挣了3万多块,说完神秘一笑,摸摸身上,“大多数都在卡里面。”

有些人,只能留守。

67岁的郑州环卫工刘恒战和妻子章月花还在工作。小吃摊密布的巷子里,食客都已散去,遗下一地的塑料袋、竹签、纸盒。两口子顶着寒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清扫。俩人已多年没有回唐河老家过春节了。“环卫工很少有休息时间,大年初一都要上班,怎么回呀。”

说起儿女时,章月花一直保持笑容,但提到小孙子,情绪明显低落:“每次来看我们,孙子都哭得嗷嗷叫,说‘奶奶把钱扛回去,再也不来郑州了’。”

力争做好春运“搬运工”

在为期40天的春运里,全国将有超过28亿人次出行。面对超出平日40%的客流量,中国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部门通过加开运力、错峰调流等多种措施应对“春运大考”。

春运对交通部门来讲,意味着将要“加班加点,马力全开”。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面对即将迅速爆发的客流,以及客流量变化和流向特点,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都加大了运力投放力度,力争做好春运“搬运工”。

铁路最大限度扩充了运输能力,全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2673.5对,节前、节后还分别增开客车476对和515对,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全国道路投入客运车辆约85万辆、座位数约2100万个;水路投入客运船舶2.2万余艘、客位数近90万个;各航空公司也加强运力调配,保证好正班,安排好加班,留足備份运力,避免旅客积压和滞留。

对上亿的旅客来讲,春运回家总是“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是能与家人团聚,痛苦的则是回家过程的不易。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6万公里,但仍然不能满足春运期间爆发式增长的出行需求。部分铁路线路仍‘一票难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说。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栋说,尽管去年铁路新投产一批新线、新装备,年底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客运总体能力有了大幅增长,但运能与运量矛盾仍突出,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仍面临较大压力。

如何让春运不难,是不是只能靠多修公路、铁路才能解决?连维良表示,如果按照春运高峰时段的客流量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肯定会造成平日运能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因此,在努力增加运能的同时,还要创新思路,从客流调节上动脑筋,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旅客错峰出行。

猜你喜欢

运力春运高铁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高铁会飞吗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人地百米建高铁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第一次坐高铁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