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毕竟不是做文章
2015-09-10田闻之
田闻之
忏悔录有几种写法?至少六种。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各占其一,我们的落马官员贡献有三——博取同情、高调表功、告诫建议。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新开栏目“忏悔录”,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风光已成昨日事,牢中悔悟乃必然。对落马官员而言,肆无忌惮践踏党纪国法的后果,是葬送了锦绣前程,失去了人身自由。身陷囹圄之后,再回首人生、感慨理想,怕真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不够说,捶胸顿足、老泪纵横不足诉。翻翻那些“忏悔录”,“听到民众鞭炮声痛不欲生”“无数次身坠悔恨的海洋”“对不起金灿灿的奖章和奖牌”等等,在保证交代问题、剖析动机、反省告诫、提出诉求等“四要素”完整的同时,或以细节取胜,或以文气见长,或以深情动人,读之着实令人唏嘘。
然而,忏悔毕竟不是做文章,不是流泪表功,不需要那样雅致,那样矫揉造作,那样铺陈造势。忏悔是自我剖析,是一个人对自身过错、罪行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检讨与反省。忏悔录怎么书写?卢梭直言,当时是什么样的人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是卑鄙龌龊的就写卑鄙龌龊,应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为种种堕落而叹息,为种种恶行而羞愧。也就是说,忏悔录的优劣不在文字精巧雕琢,不在形式推陈出新,而要真正拿出直面过错的勇气,严肃认真地审视内心,不断敦促自己改过自新、弃恶从善。
假如名为忏悔,却不聚焦悔过的本义,反倒浓墨重彩描写过往岁月的苦楚,长篇大论渲染曾经的成就贡献,那就是避重就轻。边流泪边表功、以流泪博同情,这种形式主义老套路不仅令人腻烦,背后的盘算也是一眼便能望穿。有多少真悔之意,意欲以己之罪鉴他人之行,又有多少假悔之人,将这一把“辛酸泪”当成“护身符”,只图投机减罪、逃脱惩罚。旁人再清楚不过。
书写忏悔录不能失焦,阅读忏悔录同样如此。于社会而言,它是警示教育的“活材料”,最大的效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是如此,万万不可看看热闹、嘲讽一番便一哄而散,更不能窥私猎奇,满足一下好奇心便束之高阁。“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这一警钟要时时敲响,让其长鸣于为官为政者心中,长鸣于社会大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