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3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5-09-10

当代世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李光耀突尼斯亚投行

一、“增长”“改革”“立法”“两会”锚定中国大变革

3月3—15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两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以“稳定的经济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关键词进行了2015年整体部署的顶层设计。

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立法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本次两会表决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必将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重大改革提供法律保证。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两会为中国确立了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让世界看到中国政府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适时做出全局性调整,既有力回击了“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时又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制度活力。不仅如此,辅之以“一带一路”构想,让世界看到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中国正在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国政府通过“两会”为这次变革锚定了方向,开辟了航道。

二、“亚投行”成立在即中国首次打造“国际金融新范式”

继“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不顾美国施压、劝阻,于3月12日递交申请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之后十天内,德、法、意、卢、瑞紧跟其后,纷纷申请加入。眼看“反亚投行阵线”瓦解,万分矛盾的韩国、澳大利亚也已按捺不住,考虑进入也来分一杯羹。面对大势所趋,美国遂转变态度,3月23日上午,奥巴马政府提议亚投行与美国主导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而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表示放弃在本月底“亚投行”接收最后申请期限之前作出决定。

由中国2013年在20个国家支持下发起的“亚投行”,旨在作为多边开发金融机构,解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和融资供应方面所存在的巨大缺口。而美国认为“亚投行”是对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秩序的又一挑战。面对国际社会改革旧国际金融秩序的愿望,美国言行不一,明里推动暗里阻止,多次成为新秩序形成的阻力,令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失望。此次盟友反水,不仅仅是向“钱”看,希望有新的投资点来拉动其经济增长,更是希望在新秩序下更好地维护本国权益。通过“亚投行”中国首次“在国际经济中发挥了主导权”,并且再次以切实行动表明将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断提供公共产品,来促进亚洲地区的合作和多赢之举。

三、“伊斯兰国”肆意摧毁文物人类社会再遭文明浩劫

2月26日至3月8日,“伊斯兰国”(IS)相继在尼尼微省摩苏尔、尼姆鲁德和杜尔舍鲁金古城野蛮毁坏珍贵的亚述文化遗址、遗迹,并发布视频进行挑衅和炫耀,引发国际社会的震惊和愤怒。2月28日,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闭馆12年之后在首都巴格达正式重新开放,旨在宣示伊政府保护文物的决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6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怒批IS,指出其故意毁坏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攻击,构成了战争罪。除了文化清洗、向国际社会示威和挑衅,IS毁坏文物的另一个目的是走私古代文物,换取活动资金。

文物范畴中的建筑不仅是“社会的缩影”也是“民族的象征”,它不仅属于某一个民族,更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现代社会原教旨主义恐怖组织毁灭文物之举早已有之,最早震惊国际社会的是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恶行,之后不断有跟随效仿者,到IS尤甚。从发布斩首视频到毁灭文明遗迹,IS一再击穿人类文明社会的认知底线。IS的大锤和电钻,不仅朝向古文明也对准现代文明、整个人类文明,那些掉落的石块将堆叠成他们自己的坟墓。

四、内塔尼亚胡策略激进赢大选致美以关系遇冷

3月18日,以色列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在当日大选中获得胜利,第四次当选以色列总理。因包括利库德集团在内的右翼政党所获议席未达到单独组阁所需的61个,必须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选举后期,内塔尼亚胡以激进的竞选策略进行绝地反击,不但在月初的“非正常”访美过程中,在美国会发表演讲大肆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伊核政策,甚至在竞选后期直接宣称,如果他连选成功,将不允许建立巴勒斯坦国。

虽然这种竞选策略帮助内氏赢得了大选,但也因其立场过于激进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忧虑和指责。在此之前,他因拒绝就“巴以两国制”方案进行谈判而失去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支持;如今与其盟友美国之间嫌隙渐深,导致后者声称将重新考虑在联合国内对以的支持立场。尽管选举获胜之后,内氏就宣称收回激进的竞选宣言,但难以轻易再获盟友及国际社会信任。

当下,中东问题饱受伊核问题、“伊斯兰国”困扰,以相当数量国民希望强硬的鹰派势力继续执政,因此,内氏最终战胜对手代表了相当主流的民意。而中左翼政党所获近半数支持,说明近一半国民已厌倦政治话题,希望政府关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变被仇恨和战争包围的生活。未来内氏将如何平衡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愿望,巴以、美以关系又走向何方,仍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五、突尼斯发生恐怖袭击“伊斯兰国”盯上“欧洲后花园”

3月18日上午,突尼斯首都巴尔杜博物馆发生一起恐怖袭击,造成24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外国游客。19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突尼斯恐袭事件负责,并宣称“这只是开始”。20日是突尼斯独立日,突尼斯民众手持国旗走上街头庆祝,向恐怖分子传达无所畏惧的信号。突尼斯总统埃塞卜西在当天的演讲中呼吁全国团结一致,和恐怖主义作斗争。

IS之所以选择在有“欧洲后花园”之称的突尼斯发动恐怖袭击,一方面是对美国主导的国家联盟在“伊斯兰国”控制区的空袭进行的报复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对作为中东“民主样板”的突尼斯进行的定点袭击。自西亚北非动荡以来,顺利完成政权过渡的突尼斯成为“阿拉伯之春”的救命稻草,袭击对反恐准备不足的突尼斯不仅是对戒备森严的西方国家的“声东击西”,助长IS的嚣张气焰,更意在打击突尼斯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阻止其政治进程,加剧突国内困难。“祸起于萧墙之内”,发动此次袭击的IS成员正是潜回国内发动圣战的突尼斯人。而突尼斯多次经历执政党和政府更迭,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加大,为极端宗教势力和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因此,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的根本方法仍是加快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和落后,最大限度地根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六、中日关系乍暖还寒世界静待“安倍谈话”出台

3月21日,自2012年4月停办的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第七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中韩日三国外长共同出席会议。时隔两日,日本执政党代表团于3月23日访华,希望通过此访恢复和发展两国执政党机制化交往。此前,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日领导人的简短会谈可看做是中日关系回暖的开始。然而,不论如何回暖破冰,如果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对殖民和侵略行为作出深刻反省,如火花一闪般的热度难暖冰冻的历史和人心。

自安倍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带领日本政治一路右倾,甚至欲修改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村山谈话”,并提出“侵略未定论”。这种历史观引发了包括其盟友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忧虑。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安倍也将于2015年夏季发表二战结束70周年谈话。基于安倍之前的表态,“安倍谈话”很有可能只对如何在未来为世界作出贡献进行宏论,而绕开或模糊对侵略问题的直接表态。

4月29日,安倍将在美国会发表演讲,多国政府致函美国国会对此表示关切,呼吁安倍直面历史。但恐怕隔空喊话对安倍及其支持者作用会非常有限。用日本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话说,日本政治已从“保守政治”转为“右翼政治”。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均密切关注“国会谈话”及“安倍谈话”的出炉。

七、建国总理李光耀辞世新加坡痛失国父

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病逝,走完他91年的人生。李光耀是新加坡首任总理和现代新加坡的创始人,在殖民时期就投身独立运动,参与组建人民行动党(简称人行党);在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后,宣布新加坡独立,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以铁腕政策推行良政理念,打击腐败堪称典范;根据其国情进行制度创新,打造“新加坡模式”。李光耀还被誉为“西方认识中国的领路人”,这源于他与中国的特殊关系。从早期的排华反共,到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加强合作,与中国三代领导人关系紧密,李光耀一直立足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因此也不难理解他既会在国际社会力挺中国,又会邀请美国前来亚太制衡中国。

在赢得世界尊重的同时,李光耀的强势作风也令其备受争议。2011年大选,反对势力的崛起令李光耀和李显龙认识到之前“专制”的管理作风已不可再持续,李光耀也自彼时彻底隐退。不论未来世人如何评议李光耀之功过,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根据国情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带领一个弹丸小国“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这些成就都使李光耀当得起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的评断。

(执笔:徐海娜)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李光耀突尼斯亚投行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
关于亚投行
新加坡呼吁正确纪念李光耀
李光耀生病住院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