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台合作驶入快车道
2015-09-10晓初
晓初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厉以宁关于重庆做过如下表示:“过去老以为连云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亚、东欧、西欧的路,但是,最近发现,重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利用了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使成本大为降低。”
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连接点上的重庆,从改革开放的“后方”走向“前沿”,正在以自身特有的优势融入“一带一路”。
因为特殊的历史渊源,渝台两地历来交流紧密,近年来,两地交流、交往更是呈现强劲上升态势,重庆已成为台商炙手可热的投资地。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沿岸,是中国第4个直辖市,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集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处的重庆,作为其中重要节点城市,自然扮演着与其相匹配的角色。
重庆与台湾历史渊源深厚,近年来,台商在渝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度逐步增强,渝台合作领域逐步扩展,已从传统的机械、汽摩等行业逐步扩大到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高端商业、制造业等领域,从一般的产业合作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拓展,从生产领域向研发领域拓展,从单一的生产环节,向完整的产业链拓展。
截至2014年底,重庆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4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达到52.29亿美元。其中,投资上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00家。
从2009年开始,重庆连续举办了七届“重庆?台湾周”活动。前六届累计共签约146个项目,签约金额1340.94亿元。合作领域涉及信息产业、IT配套产业、汽摩零部件、金属冶炼、制造业、现代农业、商业、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谈及“台湾周”,重庆市台办主任李志雄表示,“台湾周”活动在渝台两地经贸、文化交流各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渝台交流向纵深发展,构筑了渝台常态化交流平台。
李志雄透露,渝台经贸合作将拉长IT产业链,吸引投资面向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拓展延伸,汽摩及零配件产业(主要是汽车、电子、轮胎、轮毂等)、数控机床、化妆品、生物医药、银行、证券、基金、文创、物流等产业将成为台商投资重庆的新重点。
在当前全球经济体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态势下,重庆经济发展依然实现稳增长,2015年一季度重庆GDP以10.7%增速领跑中国,这与重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前谋布局谋篇有密切关系。
在拓展对外开放方面,重庆近年来一直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
交通运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中,一直起着“奠基础”、“先行者”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交通运输承载着与沿线60多个国家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使命”。
4月27日,重庆-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国际航线首航。这是继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后,重庆开通的第二条直航欧洲的客运航线,也是第一条直航南欧的国际航线。5月1日-10月31日,意大利米兰举行世博会,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马非同认为,这条航线的开通成为让意大利,甚至全球认识重庆及整个西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次机会。
对于以外向型为主的台商而言,如何解决运输问题历来是他们的考虑首选。从重庆始发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大陆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这条全长11179公里的铁路,与陆上丝路不谋而合,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自此形成。
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着力构建以铁路、水运为骨干,公路为基础,“铁、公、水、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东开放,串起长江经济带,搭乘“海上丝绸之路”便车。多年以来,重庆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在产业发展、科研合作、生态保护、商贸往来、口岸通关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夯实了“无缝”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
建好这些交通网络,需要大量资金、技术的投入,对于有着自身优势的台湾来说,参与其中有着更多的拓展空间。
自2012年5月“重庆(璧山)台商工业园”开园以来,成功吸引一大批台资企业落户璧山,成为重庆台资企业的集聚区。
在“重庆(璧山)台商工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汪小平看来,这里将是重庆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属于标准的经济发展“金三角”中心。
目前,“重庆(璧山)台商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了全球食品领军企业台湾统一食品、全球“笔电”机壳生产领头企业展运电子、全球最大电脑键盘鼠标生产商精元电脑在内的73家台资企业,总投资135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429亿元,现已投产38家,实现产值282.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预计到2016年,将聚集台资企业超过200家,投资超过600亿元,产值超过1000亿元。不断创新投资贸易新途径是重庆的重点推进目标。
重庆正在推进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向“产业链+物流链”方向深度发展。服务贸易向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云计算数据处理、跨境结算等方向创新发展。深化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试点,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简政放权让重庆投资进一步便利化。重庆正在探索制定内外资一致的负面清单,开展外商投资在线审批试点,全面实施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制,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股权投资母基金。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叠加了“航空运输辐射面广、水路运输费用较低”两大优势的内陆保税港区,更是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林表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抓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等重点,打造对欧贸易中心。”
作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域,两江新区正在重庆保税港区打造进口与消费、进口与出口、贸易与制造、批发与零售、保税与非保税的商贸功能性平台。目前,重庆正在积极开展保税港区贸易多元化试点,试行进出口货物集中汇总纳税。争取在重庆重要外贸港口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
在产业合作方面,重庆未来的重点是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强与沿线及周边地区产业合作。
重庆已经确定将强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着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产业新支撑点。台湾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渝台两地在这些领域有待加强合作。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下一步,重庆的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云计算、保税展销、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而台湾的服务业起步早,市场培育成熟,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在台湾GDP的占比中达到了72%左右。因此,渝台两地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台湾的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医疗保健、养老家政、文化教育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落户重庆的步伐有望加大。
在特色效益农业方面,尽管重庆与台湾在气候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从两地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合作的前景依然很大。渝台农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台湾农业资金实力雄厚,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优势十分明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管理方法先进,市场反应灵敏,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高;重庆在农业基础科研、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渝台农业合作的后续发展空间广阔。
重庆与台湾联系紧密,具有特殊历史渊源。重庆是大陆拥有抗战遗址最多的城市之一,当地现保存下来的抗战遗址有767处,这些遗址是重庆与台湾交流的独特优势,更是连接海峡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重要纽带。
2012年以来,渝台两地连续3年举办“寻找抗战足迹、共谋和平发展”交流活动,以此促进两岸民众共同追忆民族历史。
2013年,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李志雄认为,这两个国家级基地的设立为两岸民众回顾历史、畅叙亲情和共谋发展搭建起强势平台。下一步,重庆将加大投入,推进“两个基地”的后续建设,更好地保护抗战文化。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渝台两地合作开展的纪念活动亮点纷呈。“寻找抗战足迹、共谋和平发展”活动会较往年扩大规模,活动拟邀请台湾抗战老兵及其后代,到重庆追忆抗战历史、回味艰苦岁月、展望和平前景。两岸青年同唱抗战歌曲演唱会于3月29日在台北举行,此次活动由全球华人纪念抗日协会、台北市感恩协进会、重庆西南大学共同主办。重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台湾元智大学合唱团及台北法吉欧利合唱团分别演唱了《望春风》、《雨夜花》、《松花江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共同演唱了《大刀进行曲》、《毕业歌》等著名歌曲。通过渝台青年学生同台演唱抗战歌曲,感恩和纪念当年为民族生存而牺牲的所有英烈。
渝台两地每年都会开展一批重点交流项目,覆盖文化、教育、妇女、少数民族、渝台婚姻家庭等众多领域。至今,重庆开展的“两岸同心—巴渝文化参访周”活动已有13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教育交流品牌;2013年两地首次举办“台湾大学生重庆实践活动”;两岸婚姻家庭交流品牌“台湾重庆籍新娘故乡行”已举办三届,首届活动后,重庆籍新娘即着手在台湾筹建成立了“中华海峡两岸和谐家庭协会”,积极为重庆籍新娘们的交流、维权以及回渝创业等提供政策宣传和协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