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长黄奇帆:“一带一路”提升重庆开放空间

2015-09-10张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欧重庆一带一路

张洪

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近年来,重庆一直在探索内陆开放路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强化重庆的节点功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推动内陆开放高地不断向高度、广度和深度拓展,面对重庆新一轮发展机遇,重庆市长黄奇帆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今日中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重庆带来了哪些机遇?重庆将如何抢抓机遇,实现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更大发展?

黄奇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联接点,具备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被国家明确赋予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等新的战略定位。近年来,重庆加快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具有“三个三合一”特征的开放格局,即同时具备水陆空三种交通枢纽,又分别拥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并配套三个进出口特殊监管区。这种组合全国独有,标志着重庆成为中国内陆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重庆进出口总额过去5年增长16倍,跃升到9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4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均居中西部第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等西部地区正由开放末端变身为开放前沿。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重庆的枢纽功能,有利于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向东向西开放水平。实施路径上,重庆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合作交流,推动内陆开放高地不断向高度、广度、深度拓展。高度上,重庆将抓住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自贸协定、自贸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中新产业园布局等重要机遇,不断推进投资准入、外资管理、对外投资、口岸通行等开放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广度上,重庆将在有需求的区县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力争在几年内实现100公里半径上有一个关检分支机构,并相应设立保税仓库,逐步实现由主城开放向全市开放拓展,最大程度地整合优化全市开放资源,提升全市整体开放水平。深度上,重庆将重点抓好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服务贸易专项,每个专项做到“见企业、见项目、见产品、见流量、见配套体系”;推动货物贸易逐步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转口贸易、总部贸易拓展。一般贸易方面,重庆将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全球制造业企业落户,带动原材料、技术进口和产品出口;加工贸易方面,在保持智能终端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轻纺、黄金首饰等新的产业集群;转口贸易方面,充分利用“渝新欧”、江北机场、寸滩港等口岸平台功能,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逐步把转口贸易占比提高到15%-20%;总部贸易方面,大力吸引一批专门从事国际贸易和跨地区贸易的企业,推动结算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重庆交汇。

今日中国:重庆已成为台商重要集聚地,目前台湾10大电子厂商已有9家落户重庆,未来重庆在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方面有哪些构想?

黄奇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智能终端产业全球布局的大调整,一大批台资电子企业抓住机遇抢滩内陆,十大电子厂商有9家落户重庆。受此推动,几年时间,重庆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构建起由惠普、宏碁等五大品牌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六大代工企业,以及800多家零部件厂组成的“5+6+800”产业集群,2014年产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各类智能终端2亿台件,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产业基地,全球每三台电脑中就有一台“重庆造”,推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约占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1/4。

重庆智能终端产业的崛起,与重庆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密不可分,更得益于集群发展模式的创新。重庆主要抓了三类集群:一是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形成了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制造商垂直整合的完整产业链条。比如集聚了800多家零部件制造企业,从集成电路到液晶面板,从印刷线路板到机壳,实现了零部件80%本地造,使得单台整机进项物流成本从4年前的24元降到2014年8元,比沿海还低,而且供应效率更高。二是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惠普、宏碁等五大品牌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六大代工企业史无前例地齐集重庆,形成了“一山容多虎”的景象。尤其是,六大代工企业生产了全球同类电子产品的90%,在订单上会形成“你减我增、你增我减”的局面,能够保持重庆整个电子产业的平稳增长。过去两年,重庆智能终端产值连续增长22.9%、22.2%,2015年1-4月同比又增长20%。三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围绕制造业布局物流、结算等服务业产业链。比如过去,中国每年2万多亿美元加工贸易的结算旁落海外。重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惠普等跨国公司加工贸易结算中心落户,2014年结算量超过800亿美元,2015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不仅可实现结算量1.5%左右的税收,银行也有超过1%的中间服务收入,还带来会计师等高级人才的集聚。这三类产业集群体系的形成,释放了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后,在保持产量扩张的同时,我们还将狠抓附加值的提升。一是争取价值量高的订单。2014年,宏碁100%、东芝90%、华硕80%、惠普60%的订单都在重庆生产。随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各品牌商、代工企业还会把沿海和全球的订单甚至制造基地转移到重庆,产量还将继续增加。英业达、广达、纬创、旭硕2015年将新增SMT线18条。二是推动零部件配套企业产能放量。随着8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陆续建成投产,零部件产值将从2014年的600多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0亿元以上。三是开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几大品牌商和制造企业正在将智能显示器、穿戴式终端等新产品引入重庆,这既能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的质量和结构有较大改善,也会促进产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四是推动高端机壳、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核心部件项目尽快投产。比如高端机壳,巨腾月产100万片金属机壳、大泰月产100万片金属机壳、凯全月产60万套塑料机壳等项目相继投产运行。液晶面板已布局京东方和惠科8.5代液晶面板以及富士康液晶显示模组三大项目。集成电路已有奥特斯集成电路基板、海力士芯片封装等6条生产线。总之,把附加值最高的芯片、面板、硬盘等项目布局到位,不仅会使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数量的80%本地配套,而且价值量也能够80%本地化。这些措施到位,可以确保未来两三年重庆智能终端产业保持20%左右的增长,到2020年形成1万亿产值规模。

今日中国:作为台商在大陆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重庆未来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构想?

黄奇帆:在两岸交流不断融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把重庆作为投资兴业目的地,台商在渝呈现出投资规模扩大、产业聚集度增强、合作领域扩展之势。截至2014年,重庆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400多家,投资上千万美元的台企近200家,涉足领域从传统的机械、汽摩等行业扩大到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高端商业、制造业等领域,从一般产业合作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拓展,从生产领域向研发领域拓展,从单一生产环节向完整产业链拓展。利用台资达到52亿元,在全国排位从过去20多位上升到第四位。可以说,渝台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借助重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机遇,广大台商在渝更将有所作为:

首先是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作。2014年,重庆谋划布局了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十大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九大板块中都有,在欧洲工业4.0里也基本都有,未来市场空间极大,而且重庆有资源、有需求、有条件。比如集成电路全国每年进口2000多亿美元,液晶面板进口1700亿美元。重庆已生产全球1/3的智能终端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打印机以及穿戴式电子产品等,都需要集成电路作“心脏”、液晶面板作“眼睛”、各种PCB基板作“脊梁”。再如页岩气,重庆已成为全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2014年产气12亿方,2015年可达40亿方,步入放量阶段。总体上,10大新兴产业去年总产值700亿元,201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产值可翻番达到1500亿元。我们已经成立了800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力争到2020年形成上万亿的产值。台湾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机器人等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积极参与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合作。步入FTA阶段,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合作的主线。而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科技革命推动下,内陆与沿海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为此,重庆正在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创新、大数据云计算、国际金融结算等5大新型服务贸易专项。台商在这些领域具备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完全可以助力重庆“五大服务贸易专项”创新发展。重庆将在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监管服务等方面为台商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三是深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合作。台湾现代服务业起步早,市场培育较好,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渝台两地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医疗保健、养老家政、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特色农业方面,台湾具有资金、技术、国际市场等优势,重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面向广大的内陆市场,渝台农业互为补充、相互推动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广阔。

第四是深化基础设施与开放平台建设合作。重庆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主城将建设成为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70%。同时,依托长江、“渝新欧”和渝昆泛亚铁路,正在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台商可以通过PPP、投融资、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今日中国:“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开通,对推动中欧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运行情况如何?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黄奇帆:亚欧大陆桥“南线”,即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后到达西欧的铁路1990年就已贯通,但受制于国别之间运营体制机制差异以及市场障碍等原因未能开通营运。受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需大规模出口等市场需求推动,在国家的支持下,由重庆首倡推动,通过建立五大机制,打通了中欧铁路的“关节”:一是建立了跨国铁路的国际协调机制,开通了“五定班列”,解决了各国铁路运行机制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二是建立了跨国海关的国际协调机制,启动了中欧“安智贸”试点和多国海关“一卡通”,从而实现了沿线国家“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线放行”。三是组建了“四国五方”合资的渝新欧物流有限公司,专营这条通道的铁路运输服务,实现了跨国铁路物流的无缝对接。四是协调各方降低运费,为常态化、市场化运营创造了条件。五是强化了运输安全保障,自主研发的电子锁实现了班列电子产品全程安全监控,新型保温材料、蓄热控温集装箱技术等有效破解了冬季运输难题。

目前,“渝新欧”已实现常态化运营,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参加了“渝新欧”列车抵达仪式,并给予了高度肯定。重庆作为“渝新欧”的起点城市,获得了极大的鼓励和动力。2014年,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渝新欧”又取得了五个新的功能定位:一是团结村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一类口岸,过去铁路口岸只设在沿海沿边地区。二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国家验收,过去中国每年进口120万辆汽车整车主要通过天津、上海、广州这三个海运港口。三是国家批准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可开展进口保税、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拨等业务。四是获批水果进口口岸和肉类进口口岸,货物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五是“渝新欧”国际运邮集装箱试运行,改变了国际铁路禁运邮政物品的陈规。同时,运价进一步降低。“渝新欧”起步阶段,每箱公里运价1美元,目前降至0.55美元,已与海运相当,且时间比海运节省30天,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2014年,“渝新欧”开行班列130班,增长1.9倍;运输总量超过1万标箱,货值占整个中欧班列的80%。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加“渝新欧”开行班次和货运量,推动“渝新欧”发挥更大作用。到2020年,力争开行班次达到1000列,货运量达到1000亿元(160亿美元左右)。一是拓展铁路口岸建设,发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作用,加快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5万辆欧洲车进口目标。二是拓展“渝新欧”通道功能,推进与沿途国家班列常态化运行,拓展国际邮包运输等新业务。三是完善“渝新欧”铁路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四是继续加强与兄弟城市“中欧班列”合作、交流,努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大通道。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发展,对重庆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重庆成为对欧贸易的“桥头堡”。过去开放是先沿海后内陆,重庆通过“渝新欧”向西,反而成为包括东部沿海在内通向欧洲的前端。第二,推动对欧贸易往来运输方式的转变。航空只能运输量少、价高的货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往更多依靠远洋运输,但海运运输时间长,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对资金的占用成本也高。“渝新欧”与海运相比,时间减少一半以上,且成本更低,成为一种更省时、更安全、更准点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三,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机遇。欧盟过去10年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贸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3%。“渝新欧”将为拓展重庆与沿线各国各城市的合作交流提供新的载体。

猜你喜欢

新欧重庆一带一路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