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概念的误用与滥用

2015-09-10熊正良

决策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常态常态概念

熊正良

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提炼和概括,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战略举措。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却有一种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关的不良倾向日渐暴露出来,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有些人认为,既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经济下行趋势不可逆转,那么经济工作就可以放松一下,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集中精力抓发展了。

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原本未能清理干净,现在看到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明显,一些人包括一些任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应当进入“新常态”,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所反弹。

“新常态”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当成了推卸责任、庸政懒政的借口。究其实质,这是对“新常态”概念的误用和滥用,是一种恶劣的表现,必须及时纠正。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不良倾向也值得高度警惕,那就是有些人为赶时髦,不求甚解,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概念泛化、移植到其他领域,使“新常态”几乎变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比如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包括改革新常态、法治新常态、反腐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社会治理新常态、文化强国新常态、生态文明新常态,等等。

这些冠以“新常态”名号的“新概念”,很多并不是理论上的创新,而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概念的误用和滥用,客观上可能会给干部群众的学习和实践带来困扰,在社会上造成认识偏差和思想混乱。

因此,对误用、滥用、泛化“新常态”概念的一些做法,同样需要及时纠正,以避免导致更大的误解和更多的误导。

“经济发展新常态”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九个方面,全面概括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个趋势性变化。会议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按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保持经济发展一定速度和增幅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任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在精神面貌上要有新状态,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思维,在工作绩效上要有新作为。

领导干部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和积极进取,才能在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经济工作挑战再多、压力再大、局面再复杂,领导干部都不能消极怠惰、得过且过,不能敷衍塞责、无所作为。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保持好定力,笃定实干。

有一句老话叫做“不换思想就换人”。对于那些缺乏必要的压力和紧迫感,没有额外好处就不肯干活的干部,应当坚决予以裁撤替换。把那些果敢有担当、清廉有能力、踏实有热情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用心打造中国经济。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常委会)

猜你喜欢

新常态常态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