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继军:“为了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2015-09-10夏自钊

决策 2015年6期
关键词:平桥区平桥卫生室

夏自钊

“如果每一个领导都能有梦想,他们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将会对群众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天信阳之行,记者一直被感动着。

信阳市平桥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在平桥,村里最好的建筑是村卫生室,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公共图书馆,区里最好的建筑是职教实训基地。让人感动的不是这些建筑,而是建筑背后的施政哲学。

王继军,平桥区委书记,2007年以来一直在平桥任职,先后任区长、区委书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当下,几乎所有的县域都在谋经济发展、抓招商引资,记者未去平桥之前,也认为“建设一个好的社会”似乎有点“虚”。

然而,三天平桥之行下来,记者发现,王继军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发展,他做的一系列事情起初都备受质疑,但最后总让人佩服他的前瞻和远见。王继军不为发展而发展,发展反而水到渠成。

一个中西部欠发达县域的“一把手”何以有这样的施政哲学,我们从郝堂村的故事说起。

体制内的乡建者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王继军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看着日渐凋敝的乡村,他心里总算着一笔账:当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时,仍然还有4.5亿人在农村,走不出去的这几亿农民怎么办?怎么样在农村活得有尊严?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王继军在郝堂村展开了一场乡村试验,冀望依靠村庄的内生力量,激发村庄的活力。如果成功,郝堂试验就有了可复制的样本价值,想到这里,王继军感到肩头沉甸甸的。

王继军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和很多三农专家、民间乡建派都是好朋友。在郝堂试验之前,王继军办了一个研讨会。一位参会的专家后来回忆道,王继军的欢迎词极短却极感人。

“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真诚希望各位把一些好的经验建议提出来,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能够寄托人们精神家园的村落,让我们共同做一些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情!”

不久,郝堂村变得热闹起来。这场试验同时从两个向度展开,一个是外在的村庄改建,一个是内里的金融试验。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大规模迁居和农民被上楼,郝堂村更多的是就地改造,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村庄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村民房屋改造资金主要是自筹的,改不改是自愿的,改成什么样是协商的。政府补贴部分工费和贷款贴息,不大包大揽大投入,也没有强制命令赶进度。

“当官的不能代替老百姓过日子,不要安排他们的生活,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老百姓一定知道什么叫好。”王继军说。

在旧房改造之前,王继军早已邀请三农专家在郝堂村成立了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是他们的一个共识。内置金融的试验,让这个小山村的命运悄然发生改变。

金融互助社以养老金为支点,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社发起股金34万元,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可以自由入社,每人缴纳2000元社费。因为分红所得远远超过银行利息,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合作社,一些在外边当了老板的村民,也无偿加入金融互助社。目前,互助社的资金规模已接近600万。

“内置金融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金,有心创业的村民也可以从互助社贷款,对村两委来说,有了金融工具后,我们就不需要找开发商和银行,自己就可以搞,建设后土地增值的收益就归农民了。”村支书胡静告诉《决策》。

王继军还把内置金融推广到全区,目前,平桥区已拥有近50家农村金融互助社。如今的郝堂村变美了,来休闲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在郝堂,王继军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小学,学校原来只有41名留守儿童,现在,年轻人把孩子带了回来,学生一下升至目前的210名,曾经凋敝的村庄焕发出旺盛的生机。

“这比任何数字都说明问题,孩子代表着希望。有了这些孩子,我对农村的未来也更有信心。”王继军说起孩子们的回归,十分动情。“2000年前后,三农学者有个三农观,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脆弱。我根据这十年的观察,提出了我的三农观,也是三句话,农村是有价值的,农民是有尊严的,农业是有前途的!”

从郝堂人的脸上,王继军说找到了尊严一词的分量,由此,他想到更多:“把农村建设好了,它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均等化的时候,农民的尊严就有了。”

“小财政”办“大民生”

为了老百姓脸上能有更多的尊严,2007年王继军调任平桥区区长的时候,内心已经有一个施政纲领。“平桥区这几年就是奔着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来谋划工作的,我给他定义为社会进步体系建设。任区长之后,我就想做三件事:农村医疗、农村文化和职业教育。任内如能做好这三件事,足矣!”王继军坦言。

早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王继军心里就盘算着怎样提升农村医疗。新农合政策出台以后,王继军感觉到这件事更加迫在眉睫。“在新农合的政策基础上,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提高村医的医疗水平,方可发挥政策效应。除此之外,别无二法,否则农民在国家政策里享受的份额连30%都占不到。”为此,王继军一手抓村卫生室硬件建设,一手抓村医培训。

陆庙村卫生室是一幢红顶白墙的二层小楼,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药房等,小院里还设有处理医疗垃圾的焚烧炉。要不是屋顶的红十字标志,记者差点误以为这是一座乡间别墅。起初,王继军建村卫生室遭到很多质疑,说“别墅式卫生室”是政府烧钱做形象工程,王继军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王继军不为所动,一次面对质疑时,他反问质疑者:“为什么城市医院的高档病房一次一次的改造升级,单间变套房还嫌不够,还要搞成恒温恒湿,你们都不说话,难道农民只能在破茅草屋里看病?农民的就医条件改善了,你就不舒服吗?我就是要把农民看病的地方建成‘别墅式’的整洁宽敞方便,才能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从此,质疑声渐渐变得微弱。

其实,所谓别墅式卫生室的建设费用不过13万元左右,区政府“以奖代补”配套3万元,建成后配套1万元设备,乡镇政府“以奖代补”1万到3万元,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村医自己投入3万多元。

“改善民生既有财力问题,更有方法问题。建设高标准的村卫生室,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们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第一个突破口。”王继军说。

硬件好了,软件也要同步跟上。王继军分批把全区806名村医全部送到郑州大学一附院,进行为期3个半月的培训,人均培训费7000元全部由区财政支付。同时,平桥区还按照城镇职工标准给村医买了养老保险,村医退休以后每月可以领到670元的养老金,王继军还给村医买了责任事故险,帮村医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草根医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个时候,我就给村医讲,你们再不好好给农民看病,一是你们真没良心了,二是农民真没活路了。”王继军说。

硬件上去了,村医的医术提高了,加上与大医院建立的各种合作,来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卫生室建好之后,王继军又马不停蹄开始建设公共图书馆。“如果说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公共图书馆则回答了农民如何拥有精神健康。”

为一方育读书种子

从2010年3月查山乡公共图书馆破土动工,到2011年3月五里店办事处公共图书馆交付验收,平桥区投入4000多万元,用一年时间建成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在中西部地区,平桥的图书馆建设堪称奇迹。

与建村卫生室一样,公共图书馆同样遭遇质疑:一个欠发达的县区,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乡镇公共图书馆,相当于中西部一个省全年对图书馆的投入,到底值不值?

这次王继军没有做任何回应。“因为不值得回应,如果回应,就把我们的决策水平降低到质疑者的认识水平上来了。图书馆里不可能有太多的人,正因为读书人少,才要建图书馆,如果图书馆和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效益可观的话,那么还要我们建吗?我们做的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我深信二三十年后,公共图书馆一定会培育出一批杰出的人才。”王继军告诉《决策》。

现在,无论是平桥户籍的群众,还是在平桥生活居住的外来人员,只要愿意读书,就免费为其办理“一卡通”借书证,持卡可以到平桥任何一家图书馆免费借阅、免费上网、免费参加活动。

在建设乡镇图书馆的动员会上,王继军向乡镇干部们解释了他的初衷:“通过图书馆的建设,我想在全社会倡导向上、向善的愿望。卡内基一生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把他的全部财富拿出来建公共图书馆,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财富用于那些胸怀理想、有志向上的孩子们。今天在座的诸位,只需要你把这项工作干好,也算是帮助有志向上的孩子们,给我们的后人们一个像样的交代。”

王继军研读过晏阳初、梁漱溟这些乡村建设大家的著作,给弱势群体提供公平正义和向上的通道一直是他想做的事情。陆庙村村支书余美航向记者举了两个很小却感人的例子,公共图书馆配备了电脑房,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们第一次碰电脑、敲键盘就是在图书馆;华谊兄弟公益基金的电影院也入驻图书馆,很多农村孩子也是在图书馆第一次知道了电影银幕的样子。

虽然去图书馆最多的是孩子们,越来越多的青年、老人、农民也渐渐踏入图书馆的大门。“我们建图书馆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坚持开门了,就会有人来,就会传递正能量,未来就有希望了!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向上的东西,我的一位学哲学的朋友过来看图书馆,他说,在这里,对社会有了更美好的希望。”王继军说。

从2010年开始,平桥区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都会举办“经典名篇朗诵会”。记者翻看了朗诵会现场的照片,每场都是座无虚席,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都有。朗诵会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6届,王继军对一个孩子印象很深刻:“这个孩子从7岁就开始参加朗诵会,连续参加了6年,可以说读书伴随他长大,经典伴随他成长,这个影响是终身的,不要说这些东西没用。”

在王继军看来,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两种不同规律的建设,经济建设可以一夜发挥作用,文化建设必须积数十年、数百年之功,“我始终认为文化是积累、传承,我们建乡镇公共图书馆,就是给一个地方积累文化。”

民生与发展的辩证法

从平桥区主要工作来看,似乎民生重于发展,其实在王继军的执政理念中,民生和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抓民生是更好的抓发展,民生搞好了,反而成为发展的一个支撑。

近几年,王继军花大力气在做的一件事情是职业教育。王继军说他有一个梦想:让初中毕业升不了高中、高中毕业升不了大学的孩子都能够免费上中职、免费学技能;城乡复员退伍军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只要愿意学,政府就出钱培训。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和探索,王继军实现了这个梦想。

风景宜人的震雷山下,有8幢蓝瓦白墙的楼房,广场上矗立着中国职教之父黄炎培的雕像。这里就是平桥区职教实训基地,也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局”——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所在地。

“都说职业教育应大办,都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但恰恰这两项工作处于很无奈的境地。”王继军以平桥区为例,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成立之前,上百人的教育局从事职教的只有4个人,上百人的劳动局从事就业服务的不足20人。而职教和就业,是直接与老百姓、弱势群体相关联的,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可是没有多少人在做。于是,王继军成立了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此一家,被誉为“中国第一局”。

在王继军看来,职业教育必须要免费,因为最需要就业的是农村的贫困人口,是城市里的零就业家庭,他们最需要就业,但是又难以就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职教局局长马庆君给记者展示了一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只要是平桥籍的退伍复员军人、零就业家庭人员、返乡初高中毕业生,都可领取一张面值1000元的培训券,凭券免费培训。“我们一年投入1000万元,免费培训1万名熟练工人,人均年收入最低2.5万元的话,总收益就是2.5亿元,这不就是花小钱办大事吗?”马庆君说。

平桥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先就业,后培训,再上岗”的模式,职教实训基地既是学校,也是工厂。平桥区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厂房建成投产前,政府免费提供实训基地的车间,企业边培训学员边生产,不仅可以储备技术工人而且可以迅速产生效益,节约了大量成本。

“企业现在培训的就是自己的工人,所以他舍得投资买设备,他愿意把最优秀的技工和工程师派来教。”马庆君告诉记者。

现在,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平桥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当地干部称之为“职教招商”。2010年以来,平桥区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一直排在前十位。2014年,平桥区国内生产总值居信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也居信阳市第一。

实训基地的一草一木都有王继军的足迹,职教局副局长谢玲玲告诉记者:“王书记经常不打招呼来看,来了我们也不知道,回去后就给我们打电话,说哪里哪里有垃圾,要清理一下。”

谢玲玲又总结到:“大家看到的郝堂、村卫生室、公共图书馆,还有今天的职教,都是点点滴滴的,看起来不那么轰轰烈烈,但都是‘微小而美好的改变’。”

记者后来得知,在2014年区三级干部大会上,王继军动情的发表了一篇讲话,其中一句“为了微小而美好的改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已成为当地干部们的工作理念。

然而,这些美好的改变在王继军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做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王继军一再强调梦想的力量。“如果每一个领导能有一个梦想的话,他们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将会对群众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人要有理想和梦想。”

猜你喜欢

平桥区平桥卫生室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平桥区
第七届“手抄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平桥区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