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患关系报道的特点与策略初探

2015-09-10戴俊王萃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医患医生专业

戴俊 王萃

【摘要】本文通过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以医患关系报道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对医患关系报道的特点和报道策略做出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提出解决媒体医患关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良性的报道策略。

【关键词】医患关系报道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真实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医者与患者的关系愈发紧张,以“单个事件”为表征的报道和网络舆论争议不时爆发,医患矛盾也成为社会热点和新闻媒体非常关注的现象。医患关系报道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一种特殊报道,关乎社会民生,而医学又是复杂且专业的特殊学科,因此医患报道中需要媒体具有相当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及对社会、对行业的高度责任感。

一、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报道呈现的特点

1、医生的媒介形象建构多为负面

由于医生掌握着特殊的专业技术,且我国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和相对匮乏的医疗资源使得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往往在医患关系和治疗过程中处于较为强势的一方和控制主体。近年来医患关系事件报道通常在报道初期医生的媒介形象都被病患家属描述为“冷漠麻木”、“粗心大意”“滥用药品”、“吃拿回扣”等负面的形象。

茹倩倩的《我国医疗事故纠纷报道中的医生媒介形象研究》一文中对2008年-2014年来我国三大典型医患关系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了抽样,通过117篇样本的形态和内容的统计分析后发现:我国媒体在对医疗事故纠纷事件的报道中所塑造出来的医生形象大部分为消极形象,并较多体现为“不负责任”、“医风医德不够”、“粗心大意”、“吃回扣、拿红包”等。

2、患方的媒介呈现普遍存在“受剥夺感”

根据“相对剥夺感”的群体行为理论可知,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者参照物相比较后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会产生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愤怒、怨恨或不满。在医患关系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患方一方面要承受疾病的痛苦和压力,一方面又要提防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负面行为,弱势群体的“受剥夺感”始终伴随,愤怒不满随时会爆发。媒介如果只是表浅地呈现这种“受剥夺感”和以社会新闻的手法来报道此类新闻的话,很容易使读者和受众对弱势群体的判断产生主观上的偏差并产生情感上同情和共鸣,整个社会将这种对体制的愤怒和不满转嫁到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身上。

3、医生群体媒介话语权的缺失

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站在新闻学的角度曾经这样定义话语权:“指的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近年来,新闻机构在对医患关系的报道过程和内容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医护人员与患方的正面话语辩论与斗争,更多的情况下是所在医院和主管政府部门宣布处理结果,而很难看到当事医生通过媒介为自己的行为或者过失进行阐述和申辩。个别医生群体选择在自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带来的往往是大众舆论的谴责,这使得医生在较有言论自由的自媒体媒介上也近乎失语。这个显著特征的原因有三:一是网络时代人人都成为自媒体,患方很容易就在网络发布医患纠纷消息获得话语主动权;二是“医尊病卑”的刻板印象导致大众的一边倒同情患者,大量围观转发,医生的发声无人在意甚至是横加指责;三是医生作为医疗体制内的一种职业,对于此类敏感话题往往谨言慎行,无法独自回应或发布消息。

二、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医患报道策略

1、把握好医患正负面报道的平衡

2014年8月10日发生的湖南湘潭市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产妇张某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死亡。舆论从一开始的同情产妇一方、指责院方“草菅人命”,到后来的凤凰新闻科普“羊水栓塞”医学知识,再到舆论谴责家属医闹以及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无独有偶,2014年8月16日,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南院接诊一羊水栓塞产妇并抢救成功的新闻。病情危急的情况下,上海儿童中心、仁济医院和东方医院专家紧急联合救治。经40名医护数十小时忙碌输血53袋,将产妇从“鬼门关”拉回。此条新闻一经报道,广大医护人员获得大众的赞扬,全国医生同行也都倍感欣慰。

新闻媒体要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当树立正面积极的报道思想,避免方向错误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我国大部分医护工作者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的训练,他们基本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医生都会尽他们的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此外,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多发现身边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和专业精神,多用正面的报道引导公众传播正能量,帮助受众建构真实正面的医生形象,适度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地帮助医护工作人员和卫生机构改进卫生工作,还医疗机构一个公平客观宁静的空间。

2、细化新闻机构内部不同领域的采访报道分工

医学术语深奥难懂,医疗行业专业性强。由于医学知识专业的限制,新闻工作者很可能会因为不懂医学知识而出现报道不专业、文不符实的情况。2010年深圳发生的“缝肛门”事件由《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随后多家媒体都跟风传递了这样一个新闻事实:“疑助产士张吉荣因没收到红包而报复产妇缝住其肛门”,而所有新闻媒体都不知晓妇产科的一个常识性事实是:分娩过程中产妇因痔疮引发出血这种现象作为助产士应该如何处理?而缝住伤口是一个很正常的止血处理。但是大部分记者以及受众都不了解这一点,导致该事件轰动一时,使紧张的医患关系再次雪上加霜。

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良性的医患关系需要客观且专业的报道,专业的医患报道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因此我们需要细化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内部分工和强化新闻把关这道程序。一、医患关系新闻的采访原则和报道手法需要由理解医疗体制、了解医学常识和熟悉医疗卫生系统法规程序的对口新闻工作者来完成,否则医患关系新闻素材的判断选取和采访编辑都有可能因为不专业而成为吸引眼球引发热议的轰动事件;二、对医患关系新闻素材进行专业的把关,医学专业背景的资深编辑或者医疗机构宣传部门可作为该类新闻的专业把关人,防止常识性报道疏忽和法律法规的程序性错误。

3、建立医患媒三方平衡的话语权

就目前的医患报道现状来看,媒体在呈现医患关系新闻事实的时候,大部分的话语权掌握在媒体和患者两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处于失声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的发声机制也是目前医疗媒体环境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作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机构,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各方平衡的话语权报道方式:一、为患方提供一个合法公开的发声渠道,有了这种渠道以后,患方可以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向社会和媒体公开陈述客观事实,而不必通过采取极端非法行为,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舆论的支持;二、为医方搭建一个专业性、科普性的医学解释平台,医生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常规的科普和解释,发生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时,能够及时与媒体配合沟通,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将实施情况公布于众,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系,以期获得社会的理解和宽容;三、为媒体创造一个以专业主义精神为原则的话语体系,将目前医患关系报道普遍存在的社会新闻话语体系向专业的医学新闻话语体系过度,以自由、客观、真实的原则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建构一个良性运行的医患报道传播模式。

4、将新闻专业主义原则贯穿到采、写、编以及新闻评论的每个环节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关注医患纠纷,别轻易下结论》,文章对2014年8月份的“湘潭羊水栓塞产妇死亡事件”进行了评论,并指出“信息不足、结论未出之前,应该如何言说呢?有传播学者认为,医疗事件成因复杂,记者在报道时要格外谨慎,不要轻易认定这是医生和医院的责任。最起码,要先咨询一下专业人士,不要闹出笑话。每一起医疗事件像一个麻线团,错综复杂,准确报道需要深入调查,责任认定更需慎之又慎。只有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避免过度延伸事实、渲染情绪,才有可能清晰地发现事件的走势与脉络,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判。”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作为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机构应该怎样正确鉴别、处理和报道跟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有关的新闻,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一种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这种宏观的指导思想不是无形的概念,而应该在新闻实践中指导着每一个环节:一、得到医患纠纷新闻素材后,应该是第一时间采访调查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判别该事件是正常的医疗意外还是事故,是否符合新闻取材原则;二、采访过程中防止刻板印象,避免针对采访中的实际问题只听取一面之词,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多方位的采访调查,听取多方意见和事实,不可因为某一方的过激言行而失去中立立场;三、新闻写作时如实还原,不可预设观点,不可夸张渲染,不可带有猜想带有情感滥用修辞;四、新闻编辑过程中更是一个需要用专业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指导的过程,媒体编辑需要具备客观敏锐的判断力,来进行新闻取舍和二次加工,这也需要我们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和适度舆论监督原则来完成最后一项的舆论把关。五、在医患关系新闻评论的环节要注意评论的措辞、方式、立场和舆论导向,把握正负面的新闻评论的平衡。

综上,媒体是受众了解社会和身边生活环境的桥梁,同时媒体还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社会和环境在受众心中形成怎样的印象,很大程度取决于媒体的报道和形象建构,也就是说媒体话语中医生的形象,与民众舆论有着很大的关系和重要的联系。本文将新闻专业主义定位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准则,并升华到媒体人和媒体机构的社会责任感高度,将最终探讨出的合理报道范式贯穿整个采写编和新闻评论的每一环节。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客观性和新闻自由的质疑以及该理论本身的局限性,防止在新闻实践中因为对理论的生硬地搬套而将实际工作引入歧途。

参考文献

①白剑锋:《中国式医患关系》[M].红旗出版社,2011

②徐萍、王云岭、曹永福:《中国当代医患关系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③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N].《健康报》,2013-7-12

④茹倩倩,《我国医疗事故纠纷报道中的医生媒介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均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新闻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医患医生专业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纾困医患关系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