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媒体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

2015-09-10杨丽萍张晓君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都市报灾情尼泊尔

杨丽萍 张晓君

【摘要】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灾难报道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闻框架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余震70次。截至2015年5月5日,地震至少造成7557人死亡,14536人受伤,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等地均出现人员伤亡。我国媒体对这一境外灾害事件进行了及时的报道,与国内灾难事件报道相比,国内媒体在选择和处理境外灾难新闻时受到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也就可能形成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框架,本文基于框架理论的分析视角展开。

当前,框架理论主要被应用于新闻生产、内容研究、效果研究三个领域,本文从内容研究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抽样与样本

(1)事件样本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地震。尼泊尔与中国接壤,该国常年有大量中国游客,在此次地震中,西藏自治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该灾难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

(2)媒体选择

《人民日报》在我国的媒介中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权威性。《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的新闻报道框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尼泊尔地震的态度。《南方都市报》是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市场化都市报,是我国都市报的典范,其报道语态和《人民日报》不同。从这两家媒体可以很好的看出我国媒体对境外灾害事件的报道的框架。

(3)时间样本

选择地震发生后半个月内,即2015年4月25日—5月9日内《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地震发生后15天内,一般是灾难灾情救援救灾信息的集中呈现期,新闻报道活跃,15天后新闻报道量则较少。

(4)新闻报道样本及获取方法

通过慧科新闻搜索分析数据库,以尼泊尔地震为搜索关键词,时间区间选择2015年4月25日—2015年5月9日,《人民日报》搜索出25篇,剔除3篇不相关的共22篇新闻报道样本;《南方都市报》搜索出22篇作为研究样本。

2、类目建构与说明

根据王石番的框架理论,本文从“主题类目”入手,本研究新闻主题类目分为:“灾情报道”、“抗灾救灾”、“灾后影响”。

在“灾情报道”、“抗灾救灾”、“灾后影响”三大主题方面,《人民日报》呈现了突出“抗灾救灾”报道的趋势,占总报道数量的64%,其次是灾情报道占总报道数的18%,但是对于灾后影响,《人民日报》没有任何报道,还有其他4篇报道不在研究建构的主题内。《南方都市报》相对《人民日报》较为均匀,对灾后影响报道最多,占总比例41%,灾情报道占总报道32%,关于救灾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弱,占27%。

1、灾情报道

灾情报道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灾难本身的信息,二是人员伤亡失踪数目等方面的报道,三是对受灾群众生存状况的报道,但由于是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两报集中报道中国公民在地震中的伤亡失踪情况。《人民日报》灾情报道占样本总量18%,而《南方都市报》占样本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灾情报道的细分类目中,对灾难本身的报道两报都只有1篇,但是关于人员伤亡失踪等方面却不相同,此次地震我国西藏部分地区有震感,但是《人民日报》对我国西藏地区在此次地震中受影响并没有报道,而《南方都市报》对西藏地区受地震影响的报道有2篇。对于灾区难民的报道,《南方都市报》对在尼泊尔的广东游客的情况进行了2000多字的深度报道,而《人民日报》并未对具体的灾民情况做相关的报道。

2、抗灾救灾报道

强调积极抗灾救灾的主题,能够产生“化消极为积极”的宣传效果。对抗灾救灾的突出报道也是我国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

从表1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抗震救灾是《人民日报》主要突出的框架,在此框架下的小类目中政府救援占总样本数的45%,其中关于西藏救援的仅有1篇,社会救援仅有1篇。《南方都市报》相对应分别占总样本的18%和4.5%,其中西藏抗灾救灾的占了中国政府救援这一框架的75%。

《人民日报》突出显现中国政府救灾抗灾的主题,这是由于《人民日报》的特点决定了《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的报道需要以“规定动作”为主。虽不是对国内灾难报道,但是对境外突发灾难事件进行报道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形象等问题,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事的反应为切入点,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就尼泊尔地震习近平主席向亚达夫总统致慰问电李克强总理向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致慰问电》,其他的几篇报道都是中国救援队对尼泊尔地震的支援。但是,关于西藏救援的报道只有1篇105字的简短消息《救援进行时》。社会救援方面《人民日报》报道了一篇《中国好人感动加德满都》,对在尼泊尔的中国公民为灾区人民免费供餐进行了深入报道。

而《南方都市报》是都市类报纸,关于政府救援的只有4篇,其中两篇是关于对我国西藏灾区的救援,其中《西藏震区及时启动抗震救灾Ⅲ级响应“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是一篇近4000字的深度报道,文中对西藏受灾情况、救援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应对,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报道。关于社会救援,《南方都市报》报道了1篇《数字救援》体现了和以往不同的报道思路。

3、灾后影响

《南方都市报》把灾后影响作为重要报道对象,体现了都市报的报道风格,从受众角度报道新闻,报道了此次地震的次生灾害《珠峰雪崩已致登山者10死30伤南坡部分基地大本营被埋,正值登山旺季或有上千人被困》,专家预测《地震专家预测尼泊尔伤亡重大》以及地震对金融投资等社会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尼泊尔地震A股或有余震相关公司安抚投资者地震概念股不具持续性》、《尼泊尔将成亚投行首客户?外交部:需各国共同商议》、《尼泊尔地震,看看哪些保险有得赔》。而《人民日报》并没有对此次地震的灾后影响进行报道。

三、研究结论

党报与都市报在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意味着它们在报道的各方面将会不同。通过对《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两报纸主题类目框架的分析可知两报在对尼泊尔地震报道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无论是报道视角的选择、报道题材的选取,还是报道目的,均体现出了国内两大不同类型报纸的差异。

1、报道形式不同

报道方式,即新闻以怎样的体裁呈现给读者,不同的叙事谋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不同,给读者带来的信息面也不同。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简讯占样本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人民日报》大多报道只是对读者进行告知而已,比如105字《救援进行时》只是告诉读者救援部队进入灾区了,并没有对灾情,救灾进行深入报道。而《南方都市报》多为通讯,另外还有专题报道,对灾情、灾区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报道,比如《西藏震区及时启动抗震救灾Ⅲ级响应“黄金72小时”内抢救生命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生动描写了黄金72小时内的抢救过程,还原了救灾现场,展现出了人文关怀。

2、报道视角不同:国家视角和新闻视角

《人民日报》的报道视角是政府为主,其中从政府视角报道的文章占总样本的三分之二。主要是中国领导人的慰问,我国政府的援助以及外交部为灾区的中国公民的安抚工作等。而《南方都市报》对此次灾难报道的视角以受众为主,以受众需求为主,报道了广州游客在灾区的情况、灾难对金融投资的影响,对西藏地区的灾情进行了深度报道并还原了灾难现场,以及对次生灾害雪崩进行了报道。《南方都市报》以新闻立场更多的关注灾难本身和带来的影响。

3、报道目的不同: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受众眼球的博取

不同的报道视角展现出不同的报道目的,《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的报道采用了国家政府视角,对有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内容选择性的报道,通过多角度的报道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除政府积极救援的报道外,还有中国公民对灾区的支援报道《中国好人感动加德满都》,《人民日报》在报道中除了直接的报道中国对尼泊尔的帮助,还由他人之口塑造中国友好的国际形象,如《中国无私帮助尼泊尔抗震救灾赢得国际社会赞誉构建患难与共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尼军感谢中国军人在地震救援中的贡献》两篇报道。

与此不同的是,《南方都市报》是尽可能的满足受众的需要来博取受众的眼球,多方面的报道,还原灾难现场,对国人关心的游客安危、西藏灾情等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同时该报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报道了《明星难民,快!逃!命!啊!杨紫琼尼泊尔地震安全撤离,八一八灾难来临时明星自救大法》用明星来博取受众的关注,以及《尼泊尔地震,看看哪些保险有得赔》体现了都市报为受众服务的立场和定位。

结语

《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两报虽然在报道视角、形式等方面不同,但是二者在我国新闻行业传统以及政治的影响下,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仍存在不足,对灾难事件本身以及灾情关注的相对较少。

虽然《人民日报》受政治因素影响,它的报道必须肩负国家形象、政治传播等责任,但是新闻始终是有别于宣传,在传播国家形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回归新闻本身。

参考文献

①E. Goffman,Framing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21

②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4):19-23

③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M].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

④范明献,《对境外灾难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中国青年报〉海地、智利地震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11(2)

⑤马若斌,《〈中国青年报〉与〈纽约时报〉汶川地震报道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部2014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都市报灾情尼泊尔
看好了!
“灾情”
1917年天津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都市报读者调查与发展对策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