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互联网思维催变外事新闻报道

2015-09-10孙锦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事新闻报道国际化

孙锦

【摘要】全球化、互联网思维正在催生传统纸媒外事报道的创新转型。笔者所在城市深圳正在全力建设国际化城市,为传统的外事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多创新挑战与拓展机遇。作为一名资深外事记者,笔者通过此文试图以自身经历阐述:用世界眼光为城市迈向国际化的发展进行谋划将成为外向型城市外事新闻报道的新趋势,通过报道传递更多来自全球的有效信息,为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市民生活提供更多国际化经验,为城市融入全球化大潮发挥媒介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全球化外事报道数据新闻

一、借外事新闻报道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在最新发布的“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一项重要指标便是“国际影响”,从城市的全球吸引力、关联度和影响力角度来看,国际主流媒体报道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深圳2013年为近10万条,同期北京、上海、香港均达20多万条,新加坡达30多万条,纽约和伦敦达100万条左右。

自2011年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外国媒体来访深圳的数量就一直保持在历史高位,这对于深圳是机遇胜于挑战。深圳的城市发展优势在于新、破与立,在媒体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并通过媒体的影响力拓展城市公共外交,是外事报道的新趋势。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令世人瞩目,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如何向世界讲好深圳故事不仅是拓展城市公共外交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新时期外事报道的一条主线。

相比一河之隔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深圳的国际知名度亟需提升,这需要借助传播的力量,而在短期内更加有效地直达受众就需要依靠媒体,于是与外媒共同合作开展新闻报道,引导外国记者通过现场采访方式向他们本国民众介绍深圳。

2013年至今,来自19个国家101家媒体的112名外媒记者来深采访,其中包括BBC、路透社、金融时报、半岛电视台、NHK、纽约时报等世界知名媒体共7批164人。笔者与深圳市外事办公室共同筹划开展外媒特色采访活动,参观华为、比亚迪、招商局集团、腾讯、海能达等知名企业,与深圳本地媒体的同行交流等,根据后期数据统计,记者团组在返回所在地后发布的后续报道中,正向报道占65%,中性客观报道占35%,对于海外传播深圳城市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以“国际化”引领外事报道的高端拓展

以“国际化”引领外事报道的新思路是近年来笔者从事外事新闻报道最大的体会,从传统而程式化的领导外事会见新闻到亲身参与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笔者作为一个媒体人通过参与策划并采写报道对于“国际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1、高端化新闻栏目的传播启示

用世界眼光谋划深圳未来。笔者所供职的《深圳特區报》作为华南地区的主流大报在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平日媒体上受众见得最多的是各国首脑,而对于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市长则不是那么熟悉。管理着洛杉矶、法兰克福、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于是萌生了走出国门采访名城市长的想法,倾听他们对于“国际化”的见解,了解这些城市知名度是如何炼就的,让他们对深圳“国际化”提建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待,一个关于“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新闻栏目——《国际名城市长访谈》诞生了,创造性地拉开了全国首个地方媒体开设城市国际化深度专栏的序幕,让走在国际化建设征途上的“年轻深圳”,获得了更多“资深国际名城”的榜样力量。

从开栏的洛杉矶到最后一期的圣彼得堡市长专访,该栏目共采写了来自35个国家、68座国际名城的市长访谈。每期访谈选题以敏锐的新闻触角,全面捕捉世界各先进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和经验,内容涉及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文化创意、城市管理,让市民深入了解世界先进城市发展,让决策者将深圳与先进城市进行比对,以便更加科学地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

高端栏目的启动本身就是“媒介即讯息”的最佳诠释。在访谈刊登之后,不仅是海外被访市长,还有国内兄弟省市领导都在持续关注该栏目的报道。市长们盛赞该栏目为深圳搭建了一座对外宣传和交流的平台,很多市长是第一次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中国媒体的专访,惊叹于本报策划创意。“作为一个中国区域性媒体能对这么多世界名城市长进行专访和新闻报道,这本身就是一个壮举,”在记者进行回访时,美国亚特兰大市市长卡西姆·里德如是说。

外事资源与新闻优势融合互动,是外事新闻报道实现媒介最佳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这种创新之举具有破冰之义。

2、高端人物专访的价值品质

在过往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做过许多国际高端人物的专访,但此次的主题和专访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与城市发展有关,必须有前瞻性和借鉴性,笔者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专访有“不一样”的精彩。

走近一位市长,了解一座国际名城。

一个城市的改变,是全体市民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节点上,留下的却永远是少数人的印记,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最高决策者。那么记者在专访中又能发现些什么呢?也许是时下深圳正面临的困境,也许是世界大城市遭遇的通病,也许是未来城市将会出现的问题……总结过往专访的体会,笔者认为该专栏的采访应给人以一种大气的感觉,访问应具备一种价值品质,绝不是隔靴搔痒的泛泛之谈,要能围绕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层层深入,抓住要害,在专访中敏锐地探究到国际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素和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在对国际名城市长的专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引领被访者,鼓励并指明采访的方向。记者不仅仅要学会提问,而且要对被访者的回答及时回应。专访记者要学会做一名职业倾听家,但是要有“进攻性地倾听”,这意味着采访者不只是微笑、点头,说“嗯、对”之类的附和之语,而是应当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并引导被访者的谈话向更精彩的方向进行下去。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外媒信息库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即信息”显然成为时代共识。对于一座外向型城市,来源于外国媒体的与深圳产业经济、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等各领域息息相关的新闻都是极为有效的信息。因此,深圳外事报道中一项重要的新内容即是对这些外媒信息进行整合、编辑并形成数据化新闻,对于外媒来访、采访、关注热点和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的搜集和积累,为城市国际化发展提供具有指向性、指导性参考信息,同时能成为应对涉外突发案(事)件处置研判信息源的资料库。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新模式,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功能,或者理解为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细化分类之后的一种新类别,笔者认为这里主要有以下两种功能:

1、将个人相互关系和新闻事件有效挖掘

以外媒记者的社交媒体圈为例,在邀请他们对深圳某类产业进行深度报道之后,他们根据各自不同视角进行数据新闻的挖掘,他们的同行又会就此结合本国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展开报道,这样可以帮助记者解释宏大背景下的新闻事件和个人之间的关联,新闻学对于报道公共事务的要求,是能够通过记者的报道,帮助读者认识到一项公共政策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数据体现的不是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例如现如今的社交媒体中出现的朋友圈中大家都认识的朋友你可能也认识的这一相关性的推荐功能,以此来扩大用户的朋友圈,而新闻本身通过相关延展报道得以最广泛和多元化的挖掘。

2、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方式

通过对当下的某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对于外国媒体报道美国硅谷硬件创客在深圳建立不同产品的数据库,从不同外国媒体对该题材的报道和分析数据可以初步研判出,深圳在哪些领域最能满足美国硬件创客的诉求,是众筹平台,还是零部件设计……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一手段调整其相关政策和服务,同样的,对于大量兴起的中国创客们来说,还可以为其创意设计及小批量制造以及后期众筹平台选择提供一些参考,这也有较大的价值。

大数据年代的新闻报道日趋全球化,外事新闻记者更需要具备全球化、互联网思维,并积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外事记者被动变主动积极获取新闻源

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中新闻记者更多的依靠新闻线人找寻可供报道的新闻线索,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外事记者可以利用其语言优势及与外媒建立起的全球网络资源主动出击,在新闻选题大方向初步定下来之后,积极主动的寻找与之相关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数据背后是否有相关的新闻事实存在。

(2)外事记者成为全球大数据解读者

相比其他记者,外事记者具备语言和全球网络的优势,应当学会将海外有用信息转化为大众语言传播给本土受众。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信息源逐渐数字化,记者必须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寻找、分析和可视化新闻故事。首先,在表达形式上,可视化技术成为数据新闻呈现特性,新闻报道便以信息图表的形式予以发布,并足具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用视觉传播,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其次,它以呈现问题为主表现报道重点,同时偏少解释问题,这种方式呈现的新闻能够提示要点、分析事件过程、表现各类关系等;最后,在新闻生产流程上,数据新闻借助大量数据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是对记者对数据编辑分析能力的考验。

参考文献

①徐耀魁,《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J].《国际新闻界》,2011(1):22-26

②屠忠俊:《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介进化史上新的里程碑》[J].《新闻大学》,2009:21-26

③Meyrowitz,Joshua.(1986)No Sense of Place: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paperback edi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20-21

④Williams,Raymond.(1974).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London:Wm.Collins & Co.Ltd.P126-130

⑤Grosswiler,Paul.(1996)《The Dialectical Methods of Marshall Mcluhan,and Critical Theory.》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21,No.1.http:// www.cjc-online.ca

(作者:深圳特區报政治新闻部资深外事记者)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外事新闻报道国际化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市政府外办组织开展2020外事礼品企业交流活动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活动预告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外事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A View on the American's Pursuit of Values Through Grapes of W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