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媒体及其官方微博的新闻价值取向比较

2015-09-10许晨媛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价值

许晨媛

【摘要】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为例,通过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异同,总结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新闻价值《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微博,是Microblog的简称,它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及时分享信息。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和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以传播迅速及时、内容简洁易懂、形式丰富多样的优势和强大的“发布”“搜索”“转发”“私信”“@”“点赞”等功能迅速发展。

《人民日报》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作为国内的第一大报,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下简称@人民日报)作为《人民日报》在微博领域的延伸,是党报类报纸在微博领域经营最为成功的官方微博之一。@人民日报自2012年7月22日开办以来,截至2015年4月1日粉丝数已超过3000万人,平均每天发布约50条微博。无论是传统的《人民日报》还是新兴的@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两者在各自的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且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融合发展的方法。

2015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历届两会的召开都会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和各路媒体大展身手的平台。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与传统纸媒《人民日报》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进行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报道。因此选取《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进行新闻价值的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一、媒介研究视域下的新闻价值

研究传统媒体与其官方微博在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首先要了解新闻价值的含义。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对于新闻价值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新闻价值是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从新闻的传播效果来看,新闻价值反映的是新闻事实本身与社会、与受众的关系。新闻价值的大小最终是由受众来做最后的评定。第二,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的标准,是传播者与传播机构衡量和取舍新闻的标准。从新闻把关过程来看,一个事件的新闻价值越高,它就越容易成为新闻。国内学者把新闻价值五要素概括为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贴近性和趣味性五种。

二、《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

笔者以2015年4月共30天的《人民日报》的新闻和@人民日报发布的共1557条微博内容为研究样本,其中重点研究有关两会的内容,分别从发布的内容、发布的时间,受众关注度(关注度=转发数+評论数+点赞数)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统计分析,研究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截止2015年4月1日的统计数据。微博中的数据会随着用户的转发和删除等操作发生细微变化,但不影响整体结论。)

1、@人民日报更注重新闻时新性

时新性是指新闻所具有的新鲜特质。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时间新。一般来说只有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才具有新闻价值。二是事实新。即新闻题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相比传统媒体需要排版印刷并且进行多级审查等繁琐的步骤,网络媒体已经几乎实现了“时时”传播。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布了13次含有秒拍视频的微博,第一时间将会场内的新闻以微博的方式传播,引来了大批网友的转发和点赞。这种方式现场感很强,粉丝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会场内的情况,仿佛置身会场亲身参与一般。

《人民日报》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这是因为报纸从编辑到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时间,一般新闻事件发生后最快也只能在第二天见报,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在速度上无法赶超新媒体。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注重观点的阐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新闻的时新性。比如3月6日两会特刊15版刊登评论《让传统文化在时代土壤里绽放》以评论的形式呼吁我们尊重传统文化,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篇评论是《人民日报》根据3月4日冯小刚在两会上建议恢复部分繁体字引起网友热议的现象,并结合之前电影《超能陆战队》的热映,立足十八大提出的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发表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评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时新性。

2、新闻的重要性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中的呈现

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它是指那些被人们广泛关切和现实意义重大的新闻。一般重大的人物或事件都是媒体关注的对象。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人民日报都聚焦两会,通过大版面、多重复和增加记者分量凸显两会新闻的重要性。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每天的要闻1至4版都会报道两会内容。这些报道有的采取专栏形式,比如“书话两会”“评论员两会观察”等栏目,有的是图文组合,比如“两会表情”栏目刊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媒体工作者的掠影,有关两会的报道在要闻版占足了版面。并且《人民日报》从2015年3月3日开始推出两会特刊,每天用8个版面刊登两会内容。2015年3月3日至15日《人民日报》连续13天推出了两会特刊。同时,在@人民日报上对两会新闻采取滚动、重复、多角度的方式进行了报道。据统计,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平均每天发布17条两会微博,占当日微博总数的26%。两会信息在一天之内不断地出现在粉丝的视野中,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粉丝不断关注两会的最新进展,并迅速在微博中扩散,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两会、了解两会信息并从参与讨论。

3、@人民日报善用名人效应

微博上大V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比如@冯小刚就拥有1700多万粉丝,大约相当于@人民日报粉丝数的一半。可见网络名人在微博领域也有不小的影响力。笔者统计了@人民日报两会微博受众关注度排名前五的微博制成表1,从表1中可见冯小刚、腾格尔、俞敏洪三个拥有千万粉丝数的网络大V的提案都很受关注,分别排在第1、2、4名。名人的建议被广泛评论、转发和点赞,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自身的言行就被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且拥有大批粉丝反复转发和评论在短时间内会形成舆论效应。相比之下,一些委员的提案虽然内容说到了人们的心坎里,但是受众关注度却不高。

4、贴近性的新闻视角

(1)@人民日报更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

@人民日报之所以拥有近千万粉丝数并在官方微博中极具影响力是因为其微博内容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并且从内容到形式上逐渐向服务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人民日报通过提供服务类信息和实用性强的信息增强与受众黏性。据笔者统计,@人民日报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里生活服务类内容所占比例为33.28%,这些生活服务类的微博占总微博数的三分之一,并且普遍比较受关注。由此可见,人们对微博里这些生活服务类内容是喜闻乐见的。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善于把严肃新闻解读成易于受众理解的实用性信息,更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发布微博将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归纳总结为九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张长版PPT形式呈现,文字通俗简洁,配图形象生动,让粉丝清晰明了地读懂政府的工作报告。

(2)《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内容关注民生,贴近读者心理

《人民日报》关于两会报道集中于民生方面,比如环保、医疗、住房、就业、食品安全等,这些方面都是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是生存与生活的重要信息,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人民日报》的两会特刊用整版来整合报道民生新闻。《人民日报》3月5日第11版《呵护生态,把蓝天变成常态》,针对人们热议的雾霾问题,选取国内三家典型企业代表从雾霾能不能根治、治污关键在哪儿、会不会影响经济三个方面分析雾霾问题,并以专栏形式集中刊登代表委员对治理生态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接近性是指宏观的接近性,能够将全国人民都囊括在内,牵涉广泛的读者对象,有最广泛的传播范围。

微博的快速发展给党报的生存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中紧跟时代步伐,《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两者一脉相承:借助微博,《人民日报》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微”而不“薄”,也更具有深度和引导力。两者不断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必将在各自的领域展示出巨大的信息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復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②《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7

③杨喜春,《〈人民日报〉与人民网社会新闻新闻价值取向比较分析》[C].《辽宁大学学报》,2013(4)

④平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受追捧引发的思考——兼论传统媒体如何夺回话语权》[J].《中国记者》,2012(9)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价值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