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记者如何找新闻线索

2015-09-10李学军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黄山活动

李学军

【摘要】刚走出校门进入新闻单位的年轻人,不缺少理论与知识素养,更不缺乏热情与干劲。但许多刚当记者的新人在工作中总觉得很难打开局面,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太少。本文介绍了寻找新闻线索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年轻记者新闻线索基本方法

近些年,我们《黄山日报》先后进了一些新人。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理论素养较高,基本功也非常扎实,更怀着一腔热情与干劲,要当好“历史的见证者”。但当他们真的走上了记者岗位,尤其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许多人会觉得无所适从、难以打开局面。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初来乍到,缺少新闻来源,往往苦苦寻求而不可得。当他们把这些苦恼向我倾诉时,我便结合自己20多年的从业经历,告诉他们一些寻找新闻线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同时会跟他们说,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价值所在,必须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明确了这个基本准则后,寻找新闻线索就会有的放矢,而不会“捡到篮里都是菜”。

一、从会议中找

作为机关报,担负着传达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市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新闻宣传的职能。得益于这个便利,记者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较多。假如此时与会记者把参加会议当成一项单纯的任务,在开会时不好好听、不认真记、更不开动脑筋去思考,而是将会议本身一报了之,那便变成了新闻界所反对的“泡会”记者了,无论对记者队伍的培养或是记者自身的成长都无益处。

其实,对有经验的记者来说,会议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来源地。一般来说,开一个会,总会有各地各部门的交流、发言,还有各级领导的意见、看法、总结。他们的讲话中有典型经验的介绍,有对某项工作的分析,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可以集中了解到平时所不能获得的许多信息,供会后进一步深入采访报道。可以说,每一个会议都是一座“新闻富矿”,就看你会不会挖掘了。

二、从活动中找

各式各样的活动是新闻的集中发生地,从中获取线索极其便利。首先是官方活动,比如领导调研。当领导就某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各地总会选取能代表成绩的典型予以展示,并会系统地汇报工作的进展、成效、经验等情况,而这些不正是新闻报道的好素材吗?此时,跟随调研的记者就有充分的新闻来源,既可采写某一个点的新闻,也可采写某一地的工作经验新闻,还可以写那些在基层岗位上默默钻研并取得成绩的人物。其次是由官方“搭台”,民间“唱戏”的“官办民营”活动。2012年11月7日至11日,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演,活动由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厅和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六大项活动中,人气最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份共216个民间项目参展。为向读者奉上这场饕餮盛宴,《黄山日报》派出“二老带六新”的记者队伍,深入大展一线,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法和美轮美奂的镜头,再现了非遗魅力。连续几天的报道图文并茂,有消息、有通讯、有特写,其中新记者人均采写稿件3篇。再次是民间活动。为展示活动的风采,主办方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媒体参加。徽州区潜口镇连续多年举办“腊八节”活动,都是由当地的农家乐协会等民间组织主办的。去年腊八,报社安排一位年轻记者前往采访,一上午的活动她忙前忙后、一刻不停,不仅写出了“香味四溢”的现场短新闻《腊八粥里话丰年》,还采写了一名在现场参加活动的收集、保护并传承当地文化的“潜口好人”。

三、结合上级精神找

吃透“上情”,是党报记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硬基本功。认真学习上级的决策部署,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做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确保导向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上情”是“纲”,里面蕴涵着大量可供进一步挖掘的新闻题材,研究梳理“上情”,有机结合“下情”,就能找到非常好的新闻线索。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总理的“互联网+”内涵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这无疑为新闻宣传报道提供了一个新的着力点。在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时,我们重点对“互联网+”理论进行了研究探讨,同时结合黄山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及时寻找、了解、梳理线索,安排记者从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方面深入采访,写出了一些质量较好的“上下结合”的新闻。

四、在“路上”找

新闻永远在路上。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到小街小巷,到偏远山乡……永远有采写不完的新闻。而真正深入到了基层、深入到了群众当中去,从他们火热的创新实践中,必定会逮到一条又一条“鲜鱼、活鱼”。因工作需要,前几年报社安排一位年轻记者“改文从影”,他非常勤奋,除一点一滴钻研摄影技术外,一天到晚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在外面跑。有一次为了拍一座大桥的施工图片,他硬是在工地上守候了一下午,变换角度不停拍摄,终于抓到一张好照片:蓝天白云下,斜拉索桥巍峨耸立,头戴红色钢盔的建设者与桥下碧绿的新安江水交相辉映……图片不仅展现了重点项目建设者的风采,还展示出了黄山优质的生态环境,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五、到熟悉的地方找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到熟悉的地方寻找新闻线索却不失为一条捷径。一个是从熟悉的行业找。新闻单位对记者采访的领域基本上都进行了分工,记者经常与分工的行业打交道,一方面对该行业情况掌握较多,一方面人头也熟,熟门熟路不仅为找线索带来便利,而且因为总能问到问题的点子上,人家也非常乐意给你提供线索。报社一名专跑旅游的记者,平时跟旅游部门联系密切,一来二往,已由当初的上门找线索变成了现在人家主动向他提供线索了。另一个是从熟悉的地方找。我们这有许多记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刚工作时我会让他们先回到各自生长的地方去采访,那里有他们的长辈、同学、朋友,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了解到很多信息。这个方法尤其对性格相对内向的年轻记者颇为有效。

六、从通讯员队伍中找

报社有通讯员队伍,一般来说,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采访,同时对一些他们认为自己没把握采写的新闻,也很乐意向记者提供线索邀请共同采访。记者可以与他们保持经常联系,互通有无。另外,记者还应善于跟人打交道,建立起自己的通讯员或者叫信息员队伍,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

七、根据新闻宣传提示找

我们这的宣传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新闻单位发一些新闻宣传提示,这些提示一般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定,也有的紧扣社会热点、难点。这时根据提示进行采访,不仅有的放矢,且采写的稿件见报率也大为提高。尽管有时提示来得稍迟,相关报道或许早已见报,但通过再挖掘、再深入,还是能写出好的新闻的。

八、从网上找

当今已是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充斥网络。一个人无论有多少时间、精力,有多么广的消息源,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先知道。学会利用网络,通过浏览网页、论坛、贴吧、博客、微信等,从网上获取信息,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记者的必备基本功之一。遨游“网上世界”,会有取之不尽的信息源。况且网上的信息大多以“短平快”呈现,以此为基点,记者大可进行充实深入,写出符合传统媒体特点的新闻。

获取新闻线索的能力,是衡量一名记者是否称职的重要因素。方法再多,最关键的其实就六个字“腿勤、嘴勤、脑勤”。

(作者:黄山日报编委、新闻采访部主任)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黄山活动
“活动随手拍”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记者新闻线索发现与新闻采访技巧阐释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闻线索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黄山迎瑞雪
如何获得好的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