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新区的演进路径

2015-09-10杨敏

决策 2015年7期
关键词:增长极两江滨海新区

杨敏

6月27日,随着南京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的阵容已达到13个。自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至今,23年间,国家级新区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烙印,也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演进轨迹。

从布局节奏上看,这23年,经历了从严控到密集批复的变化。从1992年获批的浦东新区到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成立,时隔14年;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成立,间隔4年。此后,国家级新区闸门大开,2011年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2年是兰州新区和广州南沙新区;2013年经历短暂的空白年,2014年进入密集批复期,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新区同年获批;2015年,湘江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又先后摘得“金字招牌”。

如果将1992年-2010年作为一个区间来观察,国家级新区的严控之路,实际上也暗合了两条线索,其一,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的考量,在近10年时间内,仅在三大直辖市尝试新区建设,不啻为一种量力而行的审慎态度。其二,整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开发区圈地热潮,直接导致了2003年7月到2007年底对各类开发区的清理、撤销。这个时间段内,地根的突然收紧,也抑制了各地新区建设的本能冲动。

2014年,审批闸门豁然大开,5大国家级新区密集获批,其动因无外乎两重,一方面,新常态之下,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需要培育更多的区域增长极。相较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宏大战略来说,国家级新区这样一个抓手,能够更好地发挥缩小政策单元,提高政策精准性的优势。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之下,这种中观层面的跨区域发展战略,更加灵活、机动、有效。另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的语境之下,在中西部密集布局国家级新区,也是为了放大其产城融合的势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地理空间来看,这23年,是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战略演进。其实,新区不“新”,按照增长极理论来解释,它实质上是特区和开发区的一种延续,也是国家为了促进区域发展,划定一定的范围,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促进产业聚集,使其迅速发展成新经济增长极的举措。

从浦东先行先试,到滨海新区、两江新区积累经验,有了三个直辖市的点上突破,才得以在大范围复制推广。重庆两江新区之后,可以视为均衡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东部沿海有7个,西部5个,中部1个的国家级新区的空间格局。

从政策供给来看,这23年,是一个从优惠到普惠的政策衰减过程。国家对新区的支持经历了从直接补贴向税收政策优惠,再向先试先行的转变。

如果一定要给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含金量做个划分,浦东、滨海算是享受到了量体裁衣式的政策优惠;而从两江新区之后,则仅仅是获得了先行先试的空间。

新区的意义在于放手先试先行,而不是伸手要资金。国家不再继续给国家级新区直接资金支持,这种转变,与其所承载的战略功能大有关联。浦东新区与滨海新区,更多承担了以局部的开放促进全国改革创新的使命;而后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定位更多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边是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的大打折扣,另一边却是各地火热的在途申报。原因在于,国家级新区这顶“帽子”的意义在于,新区被赋予副省级以上的管理权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壁垒;另一方面,国家对一个区域增长极的认同,就是对一个地方发展定位、思路、成效的认可,对调动地方积极性起到了正面强化的良好效果。

那么,在13个国家级新区之后,谁会是下一个?这似乎已经不太重要。而重要的是,今后的审批闸门会不会收紧,乃至关闭。

猜你喜欢

增长极两江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重庆.两江之星”新型智能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医者颂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粮食局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桂林市两江四湖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天津滨海新区“典范之声”合唱艺术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