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案登记改革:平稳有序 各种点赞

2015-09-10孙万莲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院立案当事人

孙万莲

全国自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的登记制改革,上海法院按照最高法院部署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其中,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是,效果怎样?会不会扩大了案件“流量”而又缺乏接纳的“容器”?

6月1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海高院副院长顾伟强通报了上海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首月的相关情况。

首月:收案平稳上升,属自然增长

据介绍,自5月1日至5月31日,全市法院共登记立案65971件,同比去年增长20.42%(今年1-4月,全市法院收案同比去年增长13%)。在全部收案中,一审民事起诉53282件,占80.77%,同比去年上升18.63%;执行申请11471件,占17.39%,同比去年上升18.83%;一审行政起诉1181件,占1.79%,同比去年上升475.72%(增长970件);国家赔偿申请12件,占0.02%,同比去年增长8件;一审刑事自诉25件,占0.04%,同比去年增长23件。

全市法院有效开展登记立案工作,即时处理群众诉求,当场立案64344件,当场立案率97.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当场登记立案率90%)。

从统计数据看,总体收案数平稳上升,属于自然增长范围:一审民事起诉收案同比去年稳步上升;一审行政起诉收案同比去年有较高增幅,但绝对数字不高,占总收案数比例也较低。可见,实行立案登记制后,上海法院收案情况未出现大幅波动。

“(这)反映了上海法院在2013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立案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上海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具有较好的前期基础。”顾伟强如是解释收案没有外界预料的大幅攀升的原因。

效果:不是法院自己说了算,各方点赞

顾伟强说,上海法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登记立案工作的各项举措,获得了较为热烈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社会评价。《法制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上海法治报》、中国法院网等多家媒体和主流网站对相关情况予以了详细报道。在体会到立案登记制改革带来的实效后,案件当事人、律师等普遍反映,“立案难”问题在上海已不再存在,立案更加规范、更加便捷了。上海解放日报记者在立案登记首日采访一位首次来法院办理立案的当事人,该当事人表示,法院各项工作做得非常细,窗口指示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在法院不到10分钟就把案件立上了,尽管这个案件今后走向还不敢肯定,但法院这种办事效率、公正值得期待。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上海法院工作多年,这次参加上海高院组织的全市法院立案登记专门采访活动,除了参加集体采访活动,还“私访”了几家法院,她表示,上海各级法院这次立案登记工作是做足了“功课”,立案大厅内各类介绍立案登记的宣传材料充足,接待人员齐全,接待当事人规范,尽管有数据表明收案量有所增加,但置身于立案大厅内,让人感受不到这种上升。上海律师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表示此次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值得期待。在上海静安法院,一位律师表示,他特意将两个案件留在5月4日立案登记首日来法院立案,一是来见证一下立案登记改革,同时,也来体验改革前后的变化。立案成功后,他表示,尽管立案流程总体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从法院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还是感受到了法院理念的转变。同时,本市律师服务专门网络平台的建立以及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等便民举措的推出,也普遍获得当事人和律师认可。

原因:准备得好,督促得好,服务得好

根据顾伟强的介绍,记者归纳了一下上海法院取得平稳有序和各种点赞的原因。

准备得好。据顾伟强介绍,去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变立案审查为立案登记的改革要求后,上海高院党组和崔亚东院长及时提出要求,作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上海法院,应该有所作为,先行调研探索。今年年初,在最高人民法院拟定《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阶段,市高院即同步跟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着力从规范立案登记、强化立案监督两个方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前期探索工作。市高院还草拟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最高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规定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着重在当事人起诉材料接收、立案登记、不予受理立案裁决和上诉、复议救济等四个环节进一步明晰一线立案法官的操作标准,要求全程留痕、全程透明,以此作为检验立案工作质量和考核立案法官工作的依据。同时,要求全市各法院先行探索。《上海法院关于贯彻最高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相关规定的实施细则》于5月1日前出台,成为指导全市法院开展立案登记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督促得好。改革实施前夕,市高院党组成员带队深入全市各级法院就登记立案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市高院党组还赴市律师协会听取全市律师代表对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建议。各法院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视察各级法院登记立案工作。还通过法院官网、电视报道等多种渠道向當事人和社会公众宣传立案登记制改革情况。

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作用,三级法院建立了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工作新态势、新情况的研判,及时总结规律。市高院建立全市法院立案信息五分钟汇总更新一次的数据平台以实时反映全市立案情况,并强化登记立案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各法院每日上报当日立案工作动态,即时上报重大敏感情况。市高院在此基础上形成《登记立案工作问题解答》分期予以下发。同时,本市法院还强化对立案投诉事项的监督,对于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及时查明事实原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服务得好。立案登记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公众的正确认识。为此,上海法院通过法院网页设立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海报、在立案大厅摆放登记立案流程介绍、登记立案解读、诉讼指南小册子、12368电话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立案登记制,帮助群众了解、理解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增多了“接口”,加强立案窗口设置。各级法院主要领导驻点立案大厅,并采取增设立案窗口、增派立案法官等方式,确保为当事人提供全面、周到、便利的诉讼服务。各院还加强导诉窗口的释明、引导和繁简分流功能,同时设置重大敏感案件专窗,安排资深立案法官妥善应对。

“互联网+”发挥作用,探索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等立案方式。全市法院结合12368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做好网上立案这一新形式立案工作,通过互联网提供接收立案申请、答复办理意见、诉讼费用收取、发送受理通知等一站式覆盖登记立案全过程的诉讼服务,为当事人立案提供切实方便。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还自主开发了自助立案系统,设立了自助立案登记室,正式推出自助立案方式。对于简单的民商事案件、集团案件及执行案件,经预约、预检,确认符合受理条件的,该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条件下由其自助立案。当事人可在自助立案登记室,登陆自助立案登记系统,自行输入案件信息,提交证据材料,打印相关诉讼法律文书后,自助完成立案登记。

上海法院是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而收案仅仅是开头,“吃进去”的不断增多,如何解决?

关键的一招:完善立案配套机制,推动矛盾纠纷的整体高效解决。本市各级法院完善繁简分流和小额速裁,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异常诉讼规制机制;完善重大、疑难、群体性纠纷的立案会商机制;拓展12368平台功能,开通12368诉讼服务平台的立案投诉、立案质量评查、审判管理平台实时数据监控和立案考核一票否决等功能,加大了当事人对登记立案工作监督力度。

猜你喜欢

高院立案当事人
智媒时代高校美育活动的传播策略
我不喜欢你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多元化策略分析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温州:持续推动公安规范立案
立案
立案
从梦想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