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后的静思
2015-09-10王寅
王寅
“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1933年经济大萧条风暴席卷美国,股市暴跌、企业破产的景象随处可见,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当年的总统宣示就职演说上讲出了这句话。如今,80年过去了,发生在今年6月至7月的中国A股大幅下跌的情况,似乎又印证了罗斯福的这句话。
特事特办的一场护盘战
6月12日,沪指最高登上5170点。两周后,6月26日,沪指跌至4200点。7月9日,沪指最低探至3400点以下,随后才逐渐回升。有股民打趣地说,从前1000点可以涨一年,也可以跌一年,如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沪指下跌近2000点。
“这不是调整,这可以算是一次‘股灾’了。”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对本刊记者表示,在恐慌情绪笼罩下,政府必须竭尽全力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市场人气已降至冰点,多头转空,融资盘连环‘爆炸’。公募基金为应对基民赎回被动抛售,银行趋于谨慎,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抛售潮,居民财富瞬间灰飞烟灭,信用被动收缩,汇率剧烈波动,进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也将葬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升级的大好局面。”7月2日,管清友在应有关部门邀请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当前要“特事特办”,从中央政府层面统筹协调救市政策,用真金白银稳定市场。
政府的确救市了,而且是一连串组合拳救市。
从6月27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委和单位陆续出台多项救市措施。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积极协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项被媒体解读为“央行提供无限流动性以维护市场稳定”的王牌出手后,次日沪指大幅反弹,登上3700点。
但战斗并未就此结束。7月9日开始,公安部会同证监会共同排查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的线索。
回顾这一次股市大震,用大风大浪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只是,许多人对政府的救市行为存有疑虑,甚至认为股市应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应插手。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仅救信心,更是强化信心
201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是投资者的信心受挫。“股市上升的时候,中小投资者没赚什么钱,股市下跌的时候,首先赔的就是中小投资者,这种情况当然影响大家的信心。”今年7月,成思危逝世,但他所强调的投资者信心问题在这一轮股市急速下挫中再次成为救市关键。
“信心重于黄金。”在管清友看来,面对异常波动的股市,监管者和投资人都必须坚定对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信心。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0%。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但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除此以外,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在倡导以创新和改革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丝毫没有动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长杨晓嘉在今年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创新是新常态”,未来的竞争也是制度创新的竞争。因此,创新的大环境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加上宏观经济形势并未出现预期外的下滑,因此大环境的稳步向好为稳定股市投资者信心提供了必要条件。
管清友认为,不管是新三板、沪港通,还是未来的战略新兴版、IPO注册制、社保基金入市等系列改革,都彰显出我国建设更加开放和繁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决心。宽松货币政策护航经济转型,监管政策愈发规范透明,资本市场繁荣的根基依然牢不可破。
静思监管如何走
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对场外配资的清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的确触发了本轮股市下跌行情。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对本刊记者表示,建立事前的风险预警机制,使杠杆配资透明化、规范化,以及事后的危机应对机制,尤其是跨部门协调机制,对未来预防此类“股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救市结果来看,国家层面的行动最终稳定了市场,是有效的。“但从过程来看,这次危机应对的反应还有提升的空间。”朱振鑫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人才,尤其是对杠杆资金的连锁反应以及期现货市场的交互影响估计不足;另一方面,国家各个部委、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耗费了大量时间,决策机制的顺畅度还有待提升。
此外,IPO也在此次“股灾”中备受瞩目。7月4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暂缓后续发行工作,已启动申购程序的申购资金退回。
这一举动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救市的强有力乃至关键措施之一,也有人认为这是干预市场的不明智举动。但是,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却是市场的共识。据万得统计,沪深两市在2015年上半年共发行新股192只,融资约1474亿元人民币,是港交所的1.4倍,纽交所的1.8倍。IPO对股市的“抽血效应”在这次“股灾”中所起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可推脱的。朱振鑫表示,加快注册制改革,促使新股发行常态化、日常化,而非“节奏冲击式”的IPO,是维护股市稳定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