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向好 微观艰巨

2015-09-10刘梦羽

中国报道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济

刘梦羽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向社会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7.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和“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的判断提振了信心。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7月1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这一数据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

“稳”和“好”从哪里来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体现在“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收入稳”五个方面。

“中国经济迈向速稳质优时代。”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占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占斌教授认为,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力有为,松紧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既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避开了政策多变性和不连续性,有力地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经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关注。”

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二产业放缓的影响。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治理,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企稳向好。

二是收入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超过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GDP增幅、财政收入增幅。这一变化是多年没有的。

三是区域结构的变化。中西部的增长略快于东部地区。

“这些参数比预期要早一些企稳,反弹幅度比预期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对本刊记者说,“上半年投资、消费、出口都呈现复苏态势,结构性的繁荣和结构性的升级出现。虽然在局部地区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也有一些繁荣的现象。”

新常态下困难犹存

经济新常态下,信心非常重要,面对困难的全面分析和以改革促发展的勇气也格外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内外部的因素都要认真考虑。

“三驾马车中最让人担忧的是投资领域。”刘元春教授分析说,“从目前来看,PPI持续为负,国际市场上状况也不好,企业债务很难快速下降,所以整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利润还会进一步下降,整个制造业的投资还会存在下滑可能。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资也都不容乐观。”

美国加息带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新兴经济体动荡,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超预期的影响。房地产的复苏也可能一波几折。明年还可能面临经济紧缩的问题。

“以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一些以工业、农业为主的区域,随着制造业疲软和工业萧条的持续,经济下滑可能还没到底。重点是一些产能过剩、重化工、能源产业比较密集,转型不太成功的区域,要防止经济出现塌方和失速,同时也要防止风险蔓延。”刘元春教授对本刊记者说。

王军认为,从上半年数据来看,表现最差的是外贸。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整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贸中对美国和东盟表现较好,但欧洲和日本表现较差;第二,发达国家进行的贸易再平衡战略计划对中国企业保持既有市场份额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传统发达国家向传统制造业和出口的回归让我们的竞争对手变得更多、更强劲;第三,美元加息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出口的竞争力。

“速度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我们要更加关注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重要。我们未来追求的是一种有质量、没有水分且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GDP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不是非常重要。”王军对记者说。

压力与动力并存

“上半年经济比预期略好,但是数据和我们接触的一些情况有所不同。我接触到的部分企业遇到比较大的危机,显露困境。新常态下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很不理想。”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周德文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的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订单萎缩,很多中小企业在拼订单;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原辅材料、能源等成本都在攀高;企业融资困难,直接融资比例低。

“以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为GDP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劳动力、建材,运输等方面,但房地产在很多地方可能演变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周德文说。

日照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在接受采访时说,“市场存在惯性,在经济发展时,需求严重不足,而在经济下滑时,社会保有量、市场库存、生产产能都会出现过剩。目前,企业经营的市场需求普遍下滑。现在主要任务是提振消费者的信心。”

奇瑞汽车上半年销售收入保持增幅,根据行业特点预测,下半年会更好。“目前来看,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是股市。本来大家在股市上赚钱,可能会考虑买车换车,但是现在很多人会再考虑一下。”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采访时,经济学家对下半年的政策改革措施各有期待,但却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创新创业”和“互联网+”。他们认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

接受采访的企业家普遍认为,“互联网+”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传统产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只有企业转好了,中国经济才会真正企稳向好。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