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制造2025”的路与桥

2015-09-10范琦娟

决策 2015年8期
关键词:泉州市泉州企业

范琦娟

让企业需求与智能研究院结合,以“平台+项目+创新团队”的形式,满足定制化小规模生产的需求,是泉州市政府有组织创新的主力点。

不惧7月烈日,《决策》记者深赴泉州,这个素有“制造业基地”、“品牌之都”之称的城市。踏足鲤城,遇山见水,以及超乎预期的蓝天白云。

未见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灰霾,记者眼中一片清澈明朗,这得益于泉州正在进行的一场产业转型升级变革。战略与战术、路径与方法,寻找“泉州制造2025”的路与桥,《决策》记者正是为此而来。

泉州做了哪些准备

当如约来到泉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片忙碌,“这周采访‘泉州制造2025’的相关媒体就有4家,大家都想来看看。”

“中国制造2025”战略身负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使命,举国关注。自从泉州在2014年9月被工信部选定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开始,这座小城就注定要面对热闹与非凡。

为什么是泉州?这要从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说起。

“在中国民营经济四大模式中,温州模式民企正在外移,珠江模式和苏南模式中渐以外资为主,唯有泉州模式保有自己旺盛生命力。”厦门大学经济所教授唐礼智告诉《决策》,“这与泉州的产业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泉州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水暖卫浴、建陶石材、工艺品、食品材料、制鞋家具等民生产业,并且已形成强大产业集群。民生产业的持久力,产业集群的高效能,助力泉州经济稳健发展。

2014年,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3.36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居福建省第一,占福建省的1/4;累计拥有上市企业86家,中国驰名商标124件,中国名牌产品46项。

同时,泉州制造业产业链长,是另外一个重要基础。从原料到制成品,再到客户末端,实现了全覆盖。例如食品产业,从原辅材料供应、设备及零部件采购、食品成品展示销售,以及食品行业检测、商贸物流、仓储等,产业链完整。

正如很多城市一样,泉州民营经济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使其在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红利消失等因素影响下,遭遇瓶颈。

如何生存下去?只有两条路,要么转移,撤退到成本低区域;要么转型,完成自身产业变革。

企业转移,多发生在中小企业,包括工厂外移和总部外移。工厂迁移常发生在制鞋企业,多迁往东南亚一带。总部外移,则多会选择厦门。“有过统计,厦门观音山总部商务区30多家企业里,有28家是来自泉州的民营企业。”唐礼智告诉《决策》。

大型企业则选择果断转型。劳动力成本高,那就机器代工。于是,企业开始将数控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在2011年开始自主改造设备,植入数控智能化机械手,产能增加3倍,用工减少35%,生产的食品包装盒品种扩到数百种,产值和销售额连续几年实现50%以上的增速。

企业主动求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制造2025”和“泉州制造2025”主要执笔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在一次会议上说:“以服装、鞋子的电子商务为例,泉州企业家认为虽然对行业传统运营模式冲击很大,但他们接受现实,采取对策。而东莞面对同样的问题,当地企业思考的是让政府对电子商务进行一定限制。”

数控智能化技术应用面越来越广,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列。改变发生在2013年,政府敏锐洞察,迅速判断出数控智能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作用,于是泉州市开始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相当于在机器里安装一个大脑,通过提升装备技术性能和附加值,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联系之前泉州市所做的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打造重点产业链、重点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成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工作,一条具有新内涵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清晰了。

当企业、政府都准备好后,2014年泉州市主动请缨,争取先行先试,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的地方样板。因为泉州转型的阵痛,也是中国制造转型的阵痛。

政府怎么抓、抓什么

泉州被确定为地方试点之后,泉州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工程院牵头制定“泉州制造2025”,近一年筹备,六易其稿,终于完成。

2015年3月28日,《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主要回答了泉州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发展思路、和主要战略。

“泉州制造2025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在此基础上,根据泉州的地方特点,我们特意另选两个方面做专项行动:一个是质量与品牌,一个是服务型制造。”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告诉《决策》。

“泉州企业的品牌已经形成一定影响。但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肯定面临产品品质标准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品牌和质量对泉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另外,泉州原来以传统产业为主,很少思考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务型制造能满足既生产制造又提供服务。”

为促纲要落地,政府到底管什么?抓什么?做什么?

“泉州重点以实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提升智能制造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已经形成一大批数控创新机械产品、建立几十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打造智能车间和数字化工厂。”颜志煌说到。

局长的回答概括简要,但还不能完全解决心中迷惑,记者决定再去企业走访求问。

走进福建黑金刚自动化科技股份公司,当问到泉州政府在为企业做了哪些事时,阙凯副总经理打开了话匣子:“黑金刚是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在产品销售和技术攻克上都有需求。我们没想到政府多次主动组织企业到厂房去宣传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当时就签下了很多意向客户。而且当政府了解到我们有机器喷胶技术难关时,立刻帮我们与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牵线搭桥,一对一解决问题。”

类似黑金刚这样的项目需求,泉州市共征集了550个;像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这样智能研究院,泉州已引进、成立十几个。这种企业需求与智能研究院的结合,用“平台+项目+创新团队”的形式,满足定制化小规模生产的需求,是泉州市政府有组织创新的主力点。

“研究院开始会有不适应,在人才引进、需求摸底、项目形成、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政府要做的就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科技部门就要创造条件,让高校和科技平台在泉州落地开花,后期的成果共享、利益分配,则交给市场解决”。颜志煌进一步说明到。

泉州市政府除了围绕企业需求,有组织创新外,还将政策保障进行到底。嘉泰控股有限公司作为福建数控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此次“泉州制造2025”的变革中,获益匪浅。总经理兰猛告诉《决策》:“政府政策支持,达到空前力度。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只要是数控一代的示范产品买卖都予以补贴,周期为2年。补贴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买卖激活了市场。同时企业在寻求融资、人才引进,甚至员工子女就读方面,政府都主动提供帮助。政策的保障,给了企业勇气和底气。”

兰猛所说的示范产品补贴政策,是泉州市2014年11月15日公布的《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各项政策补贴,包括国产数控系统共性技术开发、进驻泉州科技创新中心的各类技术服务平台、“数控一代”示范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对数控一代示范产品的买卖双方论台补贴等等,金额都很可观。

这些补贴资金从何而来?《意见》中明确,对共性技术开发的补贴,“从2014-2016年,每年除省上筹措3000万元外,泉州市县两级按3:7比例配套资金4000万元,各县(市、区)安排配套资金2400万元,重点支持。”

《意见》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积极性。记者从泉州市经贸委信息科了解到,今年已有很多企业申请加入“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因为加入能帮助打开销售局面。更可喜的是,很多企业用户因为《意见》的利好,放弃国外或外地产品,特意购买泉州制造装备,甚至已有企业将公司迁至泉州,成为泉州制造的一部分。

样本价值在哪里

“泉州制造2025”的实施和推进,正渐入佳境。

嘉泰控股与比亚迪签订首期500台数控机床销售合同,为比亚迪提供可替代国际进口的3C钻攻中心,单项产品即可新增产值1亿多元。

泉州特步采用黑金刚柔性制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鞋面及鞋底喷胶的自动化生产,而设备售价仅为国外同类设备的三分之一,并且每条成型线可以减少8-10个喷胶熟练工,大大降低了成本。

据专家组预测,预计2015年泉州市可实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及电机销售5000台(套),数控化设备销售和应用示范3000台(套),带动发展500亿元以上产值。这正是颜志煌所乐见的:“我真正领会到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的含义了!”

“坚持科技引领、突出核心技术”是此次泉州行的最大感受。“如何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驱动位置,在很多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透。”颜志煌这样看待眼下形势。

产能过剩、品质不高、重复竞争,是很多制造业企业共同的问题。造成原因则是没有处理好前端技术开发、中间生产制造、终端产品形成的关系。过去企业和市场多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前两者。只有加大科技投入,重视制造过程,装备水平和工业基础的提升则是水到渠成,产品必然拥有高品质和竞争力。

“我们2014年的百家示范企业,共开发设计了3000件专利,这是非常好的例证。通过实施示范工程2025,产生一大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然后经由泉州市经信委、发改委将新技术向行业推广,向企业推广,最终形成良性运作机制。”这正是颜志煌所奋力追求的。

其次,在确定科技创新驱动之后,需要的是全局统筹观念。“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系统工作,我们要根据先进制造的理念和强国战略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以全方位、全系统、多层次创新的思想开展工作。”全局统筹是颜志煌要告诉其他兄弟城市的建议。

泉州从大力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到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试点,到“泉州云制造平台”打造;从智能制造到提升质量和品牌,到推动服务型制造,到大力推行绿色制造;从体制机制创新,到金融服务完善,到人才队伍建设;从省政府到市政府,从科技局到经信委……泉州无时无刻不以高视野投身制造2025。

最后是要因地制宜,从城市、产业、企业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地方版2025。制造业分类众多,行业进程不同,企业发展程度不一,需求各异,都需要政府花力气去了解分析。

“在泉州可能这个企业正面临智能化问题,那个企才刚刚进行数控改造,或者有企业已经进入大集成,需要用大数据来进行指导。这种情况下,切忌僵化看问题。关键要懂得怎样运用先进制造的理念,融入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每一个细胞里面。”

谈及“泉州制造2025”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颜志煌的回答是:“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和“完善政策工具箱”。

目前市场很多企业,采用全线进口自动化装备,导致后续服务技术、生产制造的大数据等,被外方拿走。相应,国内相关技术与产品难被使用,难以提升。实现生产装备的国产化,首先需要的是研发,继而是推广。

而在实际研发到推广过程中,企业与科研单位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人才、资金、创新要素。泉州市政府坚持,继续做好服务,完善政策工具箱,提供整个转型所需要的资源。

写到文章结尾之际,耳边浮出了颜志煌说的一句话:“我们科技人,除了承担属于自己的工作,更有着产业报国的情结。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泉州市泉州企业
泉州
企业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企业
企业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