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高逼格,携手做路人
2015-09-10二三时茜
二三 时茜
测试:你是normcore吗?
1. 你有工装裤吗?
没有——0分
有,但是只在做粗活的时候穿——1分
有,平时也在穿——2分
2. 你有肥腿棉裤吗?
没有——0分
有,但只在做有氧运动的时候穿——1分
有,想穿就穿——2分
3. 出门在外,你都穿什么鞋?
高跟鞋——0分
平跟鞋——1分
慢跑鞋——2分
4. 你是朋友圈里的红人,还是红人们的好朋友?
是红人——0分
跟红人做朋友——1分
没朋友——2分
5. 结婚的话,会选什么样的蛋糕装饰?
传统的男女小人——2分
自己DIY的创意小场景,比如跪搓衣板——0分
从网上抄袭一个创意——1分
6、蓄刘海吗?
有——0分
没有——1分
7. 如果养宠物的话,你会选择从哪儿得到宠物?
救助站收养的——2分
街上捡的——1分
有人不要就给我了——3分
宠物店购买——4分
17-25分:你不是normcore,你只是很normal而已
9-16分:你是normcore,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0-8分:你不是normcore,但是你喜欢追赶潮流
Normcore
1. 一种潮流趋势,兴起于2014年,一些都市潮流青年开始摒弃过去十年以来霸占人们衣橱的铅笔裤和法兰绒衬衣,转而尝试一些更加低调且呈乡村气息的服饰,如直筒牛仔裤、慢跑鞋、运动外套等。
2. 一种社会文化概念,兴起于2013年,起初与时尚无关,那些曾经处处标新立异的潮人们变得不再追求与众不同,开始光明正大享受起大众文化产品,热衷于八点档电视剧、足球比赛以及大排档快餐等。
3. 一种网络文化,看似普通的对话或发帖内容中暗藏了只有某领域资深粉丝才能领悟的玄机,这些只字片语经过网络发酵后反而成为媒体追逐的流行语。
——《纽约时报》
又是时尚圈惹的祸
去年二月份,“normcore”这个古怪的组合词出现在纽约生活周刊《纽约》的时尚版。内容大约是编辑就最近的时装周里被大白T恤、NB慢跑鞋和老爸款牛仔裤羞辱双眼的事大发牢骚。不过这也说明至少在纽约,normcore已经成了大气候——不把自己打扮出超市收银员的派头,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首先,normcore这个词由“normal”(普通)和“hardcore”(硬核/牛逼)组成,它第一次引起轰动的问世是去年2月在纽约潮流自媒体联盟K-Hole的博客文里。当时那位作者想要用它来表达一种时尚态度:接受平庸的打扮、刻意使用大众化的元素,因为这样子比拼命“搏出位”更牛逼。
所以你永远摸不透那些弄潮儿们脑子里在盘算什么。
起初时尚界以为这只是年轻人们一时兴起的玩笑之举——毕竟,像这样穿一两天是一种态度,天天穿就是自暴自弃。但在过去一年里,normcore的病毒走出纽约扩散至全世界。从法文版的“le normcore”到日文版的“究極の普通”,当然还有中文版“新平庸主义”(也有译作“反潮流”),normcore坐稳了2014时尚潮流的头把交椅。
究竟什么是normcore?其实相比于中文的“新平庸主义”,日文的翻译更加一针见血:将普通发挥到极致。不仅是路人,而且是路人中的战斗机。
奢侈品牌的营销部门没必要担心,normcore绝不是要摈弃众家大牌,只是会把它们穿得“一文不值”。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就很擅长把Chanel和Burberry穿成Gap和优衣库的质感,当然,有时候她身上穿的就是Gap和优衣库。
“是一场风尚革命?还是一个行家之间的恶作剧?”当《纽约时报》谈起normcore时,对它持保留态度。因为看上去像是一群对大众时尚的嘲讽:瞧,我们穿得跟你们一样了!但事实上这是在拐弯抹角地秀着优越感。看似与众人无异的打扮,其实都经过精心的搭配,在不经意间衬托出自己比“真路人”更挺拔的身材和更优雅的气质,并确保这种微妙的差距被同为normcore的“伪路人”准确识别出来。
在过去十年里,没有哪种新潮流比normcore更惹人争议。不仅凡人大众抱着对时尚界的敬畏感去怀疑它,就连时尚界本身都围绕它吵个不停,外媒多篇专题因此出炉:《为什么说normcore是场骗局》、《别再normcore了》、《normcore男装?没门儿!》……然而无论怎样的口诛笔伐,都挡不住normcore的持续壮大。相信每一个自诩时尚的人士在换上直筒牛仔裤和大T恤后卖出大门,发现街头再无关心自己的目光,也许会如释重负地感到:当个路人也蛮好的。正如对normcore持积极态度的《纽约》所说:“这种时尚让你意识到自己不过是70亿人的一员。”
关于Normcore的嘴仗
反对派:
苏熙·曼奇斯(Suzy Menkes,撰文于《Vogue》)
“作为一名时尚编辑,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平淡无奇的打扮可以被称为‘时尚’。你可以选择打扮成路人,那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以为这就算是‘时尚’。”
劳伦·舍尔曼(Lauren Sherman,撰文于《ELLE》)
“Normcore根本不是什么新玩意儿。早在7、80年代就有那么一小撮潮人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穿土气的大叔。”
西蒙·多南(Simon Doonan,撰文于《Slate》)
“Normcore就是要穿得像个行为温和的精神病人,或者一个1984年时憨头憨脑的冰岛交换生。”
支持派
劳伦·柯翠恩(Lauren Cochrane,撰文于《卫报》)
“这是那些用来近十年时间在‘时尚前沿’折腾的人们所遗忘的初心。在遵循‘功能高于艺术’的时尚界,有时候反过来看,也是颇有新意且前卫的。”
艾米丽·塞加尔(Emily Segal,K-Hole创始人)
“整天琢磨着要与众不同太累心了。所谓出人头地就是要变得与众不同这种思维绑架人们的意识太久了。”
理查德·尼克尔(Richard Nicoll,设计师)
“Normcore传递的信息就是:‘我有脑子有灵魂,我本身就是独特的,不需要大声吼出来让人知道。’”
Normcore装备
虽然朴素的normcore让奢侈大牌的营销部门咬牙切齿,但是很多high-fashion界的老大都是normcore的杰出代表,比如LV的男装部艺术总监金·琼斯(Kim Jones),以及帕特里克·埃尔维(Patrik Ervell)和他的品牌风格。像王大仁(Alexander Wang)和乔治?阿玛尼(Giogio Armani)这样的绚丽女装大师在平时也不过是T恤和直筒裤的搭配。
当然,最标准的normcore莫过于“杰瑞·宋飞”(美剧《宋飞正传》男主角)、喜剧演员亚当·桑德勒和《吉米鸡毛秀》的主持人吉米·坎摩尔。这三个土气指数爆表的大叔正成为潮男潮女们的研究对象。
甚至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他在Gap为家人扫货的举动被当成一则时尚新闻,总统朴(老)素(土)的着装风格耐人寻味。在女性时尚方面,很少有名人心甘情愿承认自己走的是normcore路线,因为这可能影响她们的广告代言。不过“暮色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鬼马超模”卡拉·迪瓦伊海量的路人装街拍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当然,还有英国的凯特王妃。《Vogue》杂志将“normcore公爵夫人”这一头衔授予了她。这算是褒扬还是嘲讽?
山寨版Normcore: Fauxcore
任何流行都会带来模仿者,随着normcore的走红,它的山寨版“fauxcore”——伪平庸主义,也应运而生。
Fauxcore看上去跟normcore很像,使用的也是那些路人元素:慢跑鞋、棉毛裤以及勃肯鞋。但是这些单品带有刻意的设计元素,暗藏大品牌的手笔。比如J.Crew特供的NB慢跑鞋,或者加入朋克元素的勃肯鞋。Fauxcore与normcore区别在于,normcore安于把自己交给最普通的单品,而fauxcore还有那么一点小不甘心,因此绝不肯屈尊前往沃尔玛或者上亚马逊扫货。
正能量之 你不懂我的心
其实normcore哪是不在意品牌,只是不想那么刻意宣扬品牌
溯源起来,normcore真并非什么前卫新潮的词汇,这种去品牌化从而凸显出品牌使用者自身审美趣味的视角潮咖们早在No logo运动中玩得风生水起。娜奥米·克莱恩在2005年出版(英文版)的这本同名书核心4大版块之一就是“拒绝品牌”,这也让摇滚乐天团Radiohead成为她的拥趸,而曾经拍摄过《哈利·波特》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也出手帮其之后的新作拍摄宣传短片。
如果说强势品牌脱下白手套就能让神经孱弱的粉丝们争相仰头亲吻指尖,那么No logo就仿佛一记掌掴清脆响亮,赢得反品牌阵营的掌声。
更有品牌,自身即是以“去品牌化”为信仰沉淀成自身品牌的精神内核的。最耳熟能详的无印良品算是个不错的例证。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经济的增长陷入低迷,日本也饱受能源危机的困扰,国内民众对质好价廉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木内正夫创办的“无印良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约略的包装,精简含蓄的设计以及无任何品牌标识的商品,因契合了民众的核心需求而深入人心。
同样是没有logo,无印良品里的一架桌式台扇倘若被错放,即使被夜市摊头一众色彩斑斓摇头轰响的台扇挤在路灯暗影里,其素雅厚质的乳白色泽和丝毫不聒噪的沉静感也让人一眼能够照见。从不喧嚣,也不介意隐匿在平庸里,因为洞见了强大的小宇宙和无敌的自信心。
其实normcore哪是不在意品牌,只是不想那么刻意宣扬品牌,着力于设计和自身沉淀,并以此作为精神内核帮助认同者找到他们,认同者们也得以藉此从泯灭于众生的危机中脱难。这些共性将他们链接在一起:追求匿名性,追求自我,为懂得的人带来识别出同类的惊喜;都有稀缺性,小众而不聚居,印证得来不易才能更为珍惜;看起来都不经意,仿佛根本不为证明什么。低调到屡屡几近被叫嚣着的强势品牌吞没却从不曾真的夭折,看似气若游丝实则气定神闲。
Normcore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主导着信众的生活方式,分分钟帮他们印证着自己与众不同:
当新平庸主义者们想要吃一块烤年糕,他们会在某个周末乘傍晚那班机小憩稍许飞抵东京,先在相熟的银座酒吧里小酌到午夜后走上街头,请小贩将售卖的年糕切成四方形,厚度如同火柴盒般敦实,放上炭炉烘烤,此间一边抽一支烟,烟头在薄雾里倏忽明暗,年糕在炭炉上兹兹冒出小泡而后破掉。待到外焦里嫩,淋上点清甜略咸的日本酱油,夹一片薄脆油亮的海苔裹上去,一点点推送进口中……这情节和口感你完全不会在周一例会时从他身上得知,即使他就坐在你身旁。
当你跟某个normcore朋友说起首尔本地的拌饭有多妙,他多半会嘴角上扬浅笑即止。他脑海中的橡皮擦从未舍得将带初恋女友去全州吃到第一口拌饭的味蕾记忆抹去。“和韩国人聊拌饭,首尔就罢了,能说到釜山已经算是有见识,而能提到全州就值得一起喝杯酒了。”他们默默思度。当然,他们吃过的全州拌饭和同名满大街的苍蝇馆肯定不是一回事。这就像是和法国人聊法国菜,“你说巴黎的味道有多好对方只会礼节性地说:喔,是吗?你再向他们说,我去了普罗旺斯,他们会点头赞许。当你说到碧丽歌去吃,法国人就会肃然起敬一样。”当然,只要你不先发问,这些法门绝不会被主动爆料。
当然,Normcore们的旅行清单上不可能出现新马泰尼泊尔或是不丹。他们会代之以帛琉、摩尔多瓦、东帝汶、多米尼克、圣文森及格瑞那丁、蒙哲腊或是吉里巴斯。潜水、太阳浴,丛林探险或是火山攀岩,只有当你把他们SNS上没有任何广告牌、地标物或是景点名的照片在谷歌地图上定位才可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你挥着护照跃跃欲试,跟他说要到巴厘岛学潜水,他低头写给你一串英文名:“这个教练口碑不错,三年前我拿潜水证全靠他”;你好不容易拿着潜水证回来,却看到他的私人飞机驾照随意扔在桌角;你刚想跟他讨论“当我们跑步的时候应该想什么”,他已经把穿着登山服戴防光镜的照片更新在主页里,背后是虽模糊但也依稀尚能辨识的富士山。等你刚把富士山写进旅行计划条目,跟他请教高海拔缺氧时的应急措施,他说跟那个相比,悬浮空中的眩晕缺氧反应迟钝要可怕得多——他年假刚从俄罗斯飞了热气球回来——“不过俄罗斯的岩石古堡酒店确实还蛮有趣”。这时候的你大可不必沮丧,如果和你关系不够亲密,normcore绝不会和你分享这些“私生活”。
如果你以为换个话题,不当吃货不冒险,来点非写实的文艺话题说不定能扳回一局,你可能只是在为难自己。“《廊桥遗梦》这样的婚外情主题可谓经典,没有道德预判,结局也忧伤得很纯粹。”你说。“喜欢这类爱情小品的话意大利的片子可以找些来看”,他说,随手又写下几排英文片名。于是,周末你关掉手机独自窝在沙发里,啜一口红酒,投影幕布上正播着《Bread And Tulips》。而此时你已经很难再投入剧情,你多半在想:推荐我这些东西的家伙到底从哪儿来的?
Normcore们肯定不是来自星星的你,他们也曾经从屌丝青年的土路上出发,加速到傲娇文艺青年高速公路,玩过各种漂移,超车后从驾驶侧车窗伸出手竖过中指,繁华看尽才走到今天。曾经的狭窄口味和偏执情怀都是通向审美的必经之路,而当下,他们身着斗笠蓑衣,泛若不系之舟, 将自己隐匿在人海里。找不到标签的衣履、看似苍蝇馆来的无名食物、冷僻的旅行地、资料馆才借得到的电影拷贝和书……这些才是通往normcore秘密世界的解码器。
立志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在平淡中自high
去年十月在乔治城大学外交事务学院的一个相对小型的讲话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发言表示全球经济需要带来一点震撼,以免它“以欠佳的增长水平得过且过”。为总结后面那种状态,她用了一个词:normcore。
看来normcore不但征服了时尚,连经济也要蹭光。不过感慨之前,让我们搞清楚一个概念,根据《牛津辞典》官网博客考据,normcore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2005年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漫画中。虽然当时完全意义不明(可以理解为作者耍酷),但是却被一群宅男宅女接受,他们开始用normcore来形容各自“平淡生活中的闪(尴)光(尬)点”。
这种现象很像日本动漫中一个分支——日常。而且跟日系的“日常”一样,normcore的精髓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鸡毛蒜皮发挥到极致。
如果你看过美剧《废柴联盟》或者日剧《深夜食堂》之类的作品,就会对这种微妙的生活艺术有个大致了解。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中,忽然冒出一个戏剧性爆棚的瞬间,或者看似平淡琐碎的对话,充满了只有当事人心领神会的机智。这种风情你可以在“糗事百科”或者欧美版的“FML”(Fuck My Life,又译“发霉啦”)中尽情体会。琐碎?是的。尴尬?没错。但是待你细想,得有多敏感的观察力和表现欲,才能发现这些奇葩之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公之于众。
所以你可以想象拉加德对normcore式全球经济现状的反感,越来越多的人安于现状,甚至在平凡中high得不能自己,这对于追求高增加的全球经济来说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噩梦。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是发现了当个普通人的乐趣而已。
自降逼格的快乐
和时尚一样,以平凡普通为卖点的normcore文化其实仍是一场少数精英把玩的游戏。
屌丝扎堆的互联网世界把“装逼遭雷劈”奉为箴言,不管是不是刻意,鹤立鸡群的行为只会在多数人掌握话语权的网络中,被第一时间判出局。所谓的“草根文化”其实是由草根筛选出来的精英文化。越来越多,离群众太遥远的精英们必须先低调下来,阳春白雪的东西先藏起来,用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说话,把私货巧妙地夹带进去,传递给茫茫网海中的知音。
很多网络红人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公认的“中国第一富二代”王思聪王大少在微博上各种吐槽,也干过炫富坑爹之类的荒唐事,你能确定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的他真是脑残吗?还有王大少的哥们儿“留几手”,各种乡土语言调侃“上流社会”,但是从他的网络记录看,此人精通IT业、精通各大品牌和名流轶事,有海归背景,能熟练阅读英文网站和报纸……扒开了看,没有哪个人气稳定的网红们是真正的下里巴人出身,这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各式达人用这种玩世不恭的传达一个意思:“哥可以跟你侃弗洛伊德和萨特,但是哥更喜欢跟你聊《乡村爱情故事》。”
Normcore更像是一种内涵精致的草根生活。明明拥有仙的品位,却过着看似猪的生活,为的只是享受其中游刃有余的惬意。
Normcore音乐
太高调和太庸俗都不符合normcore的原则,所以别拿《最炫XX风》或者《小X果》来秀亲民,连广场舞大妈都觉得过气了。
前卫文化杂志《Dazed & Confused》是这样总结的:normcore音乐就是你在逛宜家或者H&M的时候,店内播放的洗脑循环流行曲。这一点可以从normcore的衣服中感受:不必系出名门,但能让耳朵/身体舒服,没有鸡血和亮点,每个人都能估摸出下一句的走势而且确保出门就能被迅速遗忘。Normcore音乐不分另类/后朋/前卫/独立……只要遵循“都市主义”原则——井然有序、积极向上。
Normcore影视剧
如果非要给看韩剧找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大概只有normcore了。
东方的韩剧穿越剧,欧美的肥皂剧和真人秀,这些不费大脑饱含荷尔蒙的文化消费品被称为“女人的A片”,用最直白的方式满足女人对七情六欲的幻想。Normcore是一种谦虚的文化态度,它不会因为一个东西受众太广,而拒绝去欣赏它。Normcore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对阿哥欧巴们流出的口水一擦,转手就能打开《纸牌屋》研究白宫恩仇录。
Normcore运动
足球!或者美国人选择的橄榄球。放肆吐槽环法自行车赛就是低品质的欧洲风光片,高尔夫球就是一群中年人的负重散步,遵循本能尽情从这些野蛮无脑的运动中享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即使对规则一窍不通也不妨碍你对看不顺眼的球员进行挖苦。
Normcore美食
Normcore的流行让麦当劳、肯德基和方便面重获正名,化身卫生营养的亲民美味——从营养学角度,它们已经算是平均值以上了。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家庭理财,而且证明你有丰富的时事常识和理科知识,认清有机食品不过是农产品投机商卖给中产阶级的骗局。
稍微有难度的部分在于,用米其林餐厅的自信去享受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也有特供——你知道有的人专门跑去日本吃当地特卖的麦当劳“黑汉堡”吗?
Normcore旅行
“ToursByLocals”(素人导游)就是旅行中的normcore。找一个对所居住城市知根知底的土著网友,跟随ta从更加私人的角度去了解这个地方,这样的角度是任何一本旅行指南都给不了你的。不再是走马观花一路血拼,你可以用短短数天把自己打造成住了好几年的老居民,甚至在离开的时候染上当地的口音。
互联网时代的优胜劣汰:只有自信者能活下去
Normcore是一种自信的潮流,它可以被分配到三个领域:品位自信——坚信自己怎么扮都不会丑;人品自信——坚信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囧;以及内涵自信——坚信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所以这样一看,你再也不会觉得normcore谦逊低调,而是嚣张到欠扁的地步。但是为什么会发生normcore,尤其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代发生?
1、大数据时代的忧虑
随着互联网的扩张,隐私变得越来越稀缺,那种“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说法已经不存在了,只要发起一场“人肉搜索”,一个人的底细变被扒得干干净净。在网上炫富炫高冷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累,不如尽量以普通人的身姿示人,不做出头鸟。
2、信息洪流中求生
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甘于平凡的,所以才会有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如何在平凡中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成为一门艺术。Normcore的精髓就在于它在normal的外壳下有一个hardcore的内核:把高明的想法隐藏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中,让懂你的行家会心一笑。
3、对自我的肯定
正如自拍已经成为网络生活的一种常态,normcore这样的生活态度正是普通人对自身内涵的一种认可。社交网络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理想中那个创作者,跨越千里寻觅soulmate,以往通过装扮外表来吸引人的需求变得弱化,“外表不重要,关键是内在”。
别跟我比谁更“路人”
马克·扎克伯格: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改变世界
虽然很多人认为已故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才是normcore风潮的始祖,但是论真正对年轻人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还是要数健在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完全不显身材的超市款灰色T恤和国民直筒牛仔裤再加上一双大叔气场爆表的阿迪达斯拖鞋,虽然他的财富能把任何一个奢侈品牌全盘包圆,但马克·扎克伯格还是安于把自己装进那身廉价宅男的装束中。在去年一次采访中,扎克伯格终于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有幸成为一个能为全球超过10亿人口谋福利的人,如果我把精力拿去搞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那我就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了。”
这是一个多么高大上的理由。其实他的意思很简单:哥很忙,没空打扮。事实上,整个硅谷都是这个样子。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且最有才干的人,年轻的“知本家”们相信自己的财富是与智慧成正比得来的,因此内在价值是他们信奉的真理,钱不过是实现自我带来的副产物。硅谷人有一句口头禅:让世界变得更好(make the world better),他们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改变世界。
这群人最符合normcore的定义:外表的normal+内在的hardcore。所以扎克伯格随时可以拿钱任性一把,比如花3000万美元买下自家附近的三套房子,以图自己过得清静。
卡拉·迪瓦伊:姐的人生很精彩
2014年的T台和街拍都是属于卡拉·迪瓦伊的,这个眉毛比手指还粗的英国女孩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不像超模的超模。虽然为Burberry和Chanel拍了各式各样所谓的“惊艳”大片,也能以天使姿态登上维秘的秀场,但在日常街拍照中,迪瓦伊总是在那头起床式的乱发胡乱扣个棒球帽,身上是毫无女人味的肥棉裤和运动夹克。
虽然本人从没有承认过,但迪瓦伊的风格的确被奉为女装normcore的样板。比起艾丽珊·钟处心积虑打扮自己以维持it girl的身份,迪瓦伊在时尚界的表现更加随性。这也许跟她强大的底牌有关:出身金融世家的美貌富二代,有一个获封“爵士”头衔的外公,教父是康泰纳仕的总裁;而她本人是个音乐全才,能作曲会唱歌,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女鼓手,最近学会了拍电影小短片,随时准备转型当演员……这满当当的hardcore成分,再怎么normal都徒劳的。
卡拉·迪瓦伊完全不需要在工作之外包装自己,吸引富豪或大明星的注意。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当模特这一看似花瓶的职业,迪瓦伊的解释是“我朋友的爸爸发现了我,就这样我当了模特,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潜台词就是:不当模特,姐的人生一样很精彩。
王思聪:忠于自己的舒适感
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年初刚在海南三亚举办宴会度过了自己的27岁生日。作为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富二代,王思聪在宴会上那身毫无名牌质感的T恤跟牛仔裤被网友嘲笑“路人风”,也就是“normal”。不过一联系上“国民老公”富甲天下的身世,hardcore的感觉就挡不住地蹦出来了。
他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最屌丝的富二代”,或者“中国最有钱的屌丝”。正是随着王思聪的成名,才渐渐终结了互联网上的炫富风潮——再富你能富过“国民老公”么?他颠覆了人们对“富二代”的成见,不霸道也不荒淫,言语中不乏段子手的幽默。然而抛开“第一富二代”这一标签,王少的言行思维放到任何一个中国中产阶级青年身上,毫无违和感:
喜欢打网游和CS、参加过美剧字幕组、观看日本爱情动作片、用200元一个的电脑桌,相比那些开着玛萨拉蒂泡女明星的富二代,王少的normal冲淡了仇富的负能量。虽然有时也招人非议,但粉的势力总是比黑的强。
不到三十岁而坐拥庞大财富,却胸怀一颗愤世嫉俗的屌丝心。也许王少的“路人装”并非刻意normcore,但至少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他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完全有能力挥霍奢侈品的前提下,他更忠于自己的舒适感。
多伦多人:货真价实的低调有内涵
有人在推特上说:你们管这叫normcore,其实只是在模仿加拿大人而已。或者更精确点,加拿大的多伦多人。
多伦多可能是全世界最有normcore气质的城市。它可以normal到完全失去存在感,出门在外的时候,别人老把他们当美国人,包括其他城市的加拿大人。有时连多伦多人自己都会以为他们是一群住在加拿大的美国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城市,居然连续数十年被选为全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拥有平均学历最高的市民,是巨星金·凯瑞和民谣大师尼尔·扬的故乡。而且这里还是北美诞生最多独立音乐家的大本营,只不过绝大多数歌手走红后就跑到美国去混了,比如Arcade Fire。
所以当normcore的风潮开始涌动的时候,多伦多人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刷一把存在感。时尚黄页torontoisfashion.com理直气壮地号召大家:学什么normcore,都来我们多伦多取经好了!当然,这等于变相承认多伦多风格确实很老土。但是多伦多人的这股骚动也遭到美国人的白眼。《纽约时报》认为,曾经低调有内涵的多伦多的确算得上货真价实的normcore,只不过随着normcore在世界各地觉醒,这座失去独家魅力的城市反而更加normal了。